公共采购招投标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模式与决策策略研究

2020-10-12 14:09张琴
中国市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招投标

张琴

[摘 要]招投标业务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中逐步进行的广泛活动,是市场经济制度下为了完善大宗货物交易所新起的交易方式。国家政府机关,各部门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交易与实施管理条例。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建立与招投标适应的利益发展模式,使利益最大化。文章以此为前提,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以及决策策略。

[关键词]招投标;公共采购;利益相关者;伦理行为;决策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3.172

中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采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采购,统称为公共采购,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了招标采购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引进招标人才,降低成本利益最大化,就是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招投标作为一项成熟的交易活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应用实例,其主要是能使各方势力从自身的利益诉求出发,以公开公平的方式进行公共采购活动,使效益最大化。本研究立足于招投标的含义与特点,深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模型和决策策略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规范招投标市场、维护各方利益诉求、遵循道德标准、作出合适的决策策略、企业效益最大化、节省招投标时间等做出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际进展。重点介绍利益相关者的主要意义与内涵以及伦理行为模式和决策对招投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招投标的含义与特点

1.1 招投标的含义

招投标主要是指投标人通过相应的招投标公共或者代理组织,准备相应的招投标文书以及相关材料,通过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聘等市场竞争的方式,最终取得投标结果。投标评审委员会应当对符合条件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进行科学的全面审查,或者抽签确定投标人,规范市场交易,达到标的物优化资源利益最大化的优质分配目的[1]。

1.2 招投标的特点

竞标关系的主体双方之间属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要素。主体包括投标人和招标人。客体是投标活动。内容是招标方和投标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招标主要具有法律关系,人类认可与控制,经济、独立等特点。

招标活动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公开招标是指投标人以公告的方式进行广泛征集的方式,以公告的形式大量邀请投标人参加相应的招投标活动,他的主体是不受指定的,有广阔的主体参与。公开招标的优势所在是可以充分的市场竞争化,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优秀投标者参与其中,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缩短工期等,使利益最大化。但是他也具有许多难以逾越的缺陷,由于大量优秀投标者的涌入,必然造成周期的拉长以及整体费用的提高,而且每个企业都需要制订相关的招投标计划书文件等,占用了大量的精力。邀请招标则主要是通过邀请书的形式邀请特定的企业参与竞标。投标人如果接受了相关邀请后,按照要求编制完成投标文件,参与投标,其特点是程序相对简单,时间成本低。但是由于有指定的招投标人,没有充分开放市场,可能无法降低成本,使利益最大化[2]。

2 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行为模式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没有利益相关者,就没有人对招投标活动予以支持。公司为了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予以充分的倾听以及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是指他们与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有直接的相关关系的组织或者个体。而次要利益者主要是对于招投标项目能有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伦理是指人民心目中认可的道德規范,主要是受公序良俗、社会规则的约束。亚当·斯密曾在《富国论》提出,人类因其自私的天性,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必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之中操控着这一切,调节着社会资源。其中伦理行为在高素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贯彻落实得更好。而商业伦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还是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受到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组织的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有机的完整体,不仅受经济市场的约束,同样是受道德行为模范的约束作用。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序良俗,社会约束才能稳步运行下去。可以说遵守道德行为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础。而这些普遍有赖于企业自身的道德标准,商业伦理行为模式[3]。

3 招投标决策策略与影响因素

第一,招标人需要准备招标文件,并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招标方式。就招标和评估过程,招标评估方法,合同条款和时间要求达成相关的一致意见。招标人应根据项目自身特点结合当地情况进行选择。对于企业资质能力等要求并没有特别高的项目,有些地方采用的是抽签等随机的方法,例如深圳市是全国最早的具有标准化招标交易的城市之一。自2012年以来,深圳试行了将招标评估和投标确定分开的两阶段招标方法,即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专家评估与投标人招标。根据评估或建议,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最终的投标书,最终确定中标人。

第二,投标人的投标决定的目标多种多样,比如先进的技术设备、合理的设计方案、易于使用、低廉的价格以及优惠的价格条件等。这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当前中国除某些特殊区域外,通常是买方市场。投标人通常有很多选择,在投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4]

第三,在投标评估过程中,投标评估成员会遇到各种伦理道德冲突的影响,例如经济利益:在投标评估之前或之中,投标评估委员会会受到某些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的投标决定的困扰。第二个因素是可能的利益关系带来的干扰:如果招投标的选取组织与投标人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或因姻亲朋辈,或因财物收受,也会最终影响中标结果。因此,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抽取和评委的评标过程,与投标人有利益关系的评委不应该出现在候选评委名单中。

招投标中标的影响有许多,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招投标工作,节省企业的准备时间。在进行投标项目的评估与竞争时,应当首先进行业务筛选,选取符合自身资质与利益的招投标项目,使利益最大化。

其一,投标人的资质能力。投标人要依据自身的运营能力、技术能力、相关资质、资金状况、设备情况、战略安排、管理状况等客观条件为基础,并考虑自身精力是否充分,是否能胜任相关任务。其二,招标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一般来说,市场上已经成熟,技术难度低的项目,普遍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能使利益最大化,且选择的范围广。而对于业务水平要求高、市场上较稀缺的项目,亟待专业的团队领导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队伍进行接洽,最终达成一致。其三,市场策略。投标人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先机,或者着眼市场的长期增长和潜在的丰厚回报。

4 总结与展望

现今社会,公共采购事物的招投标已经是一种资源分配手段,它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能保障利益最大化的特征,具有其规范性、科学性和组织性。通过公开的市场竞争,引入最优质的投标商,使成本降低,节约时间,效益最大化,让招投标者获得双赢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当下的伦理行为模式,以及策略决策方式是否符合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的模式,才能优化配置相关的社会资源,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谷凯.公共采购招投标背景下利益相关者伦理行为模式与决策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张翼超.政府法律服务招投标监督的实效评估及提升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3]傅必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48-52.

[4]许青.地方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招投标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