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

2020-10-12 02:42周亭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夸张艺术特色

周亭

摘要:陕西凤翔泥塑是我国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中外。它形象逼真、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名族特色,被大众所喜爱。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凤翔泥塑的审美特征,使人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凤翔泥塑。

关键词:凤翔泥塑;夸张;鲜亮;艺术特色

中国的泥塑传统历史悠久,根植于民俗文化沃土中的凤翔民间泥塑具有十分突出的造型、样式及笔、线、色彩特征。作品简洁亮丽,夸张传神,表现手法奇异,热烈大气,典雅温和,造型洗練概括,色彩对比强烈,艳而不俗,表现出浓郁的西府特色。但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时代,凤翔泥塑艺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本文希望通过对凤翔泥塑艺术特色的浅析,使大众对凤翔泥塑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引起人们对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一、凤翔泥塑概述

泥塑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中历史较为悠久的一门艺术,据传凤翔泥塑是因当时明代六营军队在此驻扎,他们制作彩绘泥人出售,百姓买回家作辟邪、祈福之用,从此彩绘便世代相传,闻名于国内外。七八十年代,人们在浇地的时候,把部分古墓给浇塌了,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汉代早期和唐代早期的一些墓葬,其中的一些泥马、牛羊、老虎、等动物跟现流传的凤翔泥塑的原作几乎一模一样,最让人惊奇的是进行两片合成的工艺也跟凤翔泥塑是非常一样的,所以说凤翔泥塑从历史的文化角度讲它具周秦时期,汉唐时期和图腾文化这几个时期的文化基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

(一)图腾崇拜

一件完整的凤翔泥塑作品要经历挖土、筛土、砸泥、掺加纤维物、制坯、出模、成型、拼装、晾晒、打磨、粉洗、勾线、赋色、上亮光等一系列步骤,图案上用象征女阴的双鱼纹装饰动物的毛,用象征天圆地方的金钱纹装饰动物的躯各种花纹例如牡丹、石榴、莲花、海棠等寓意花开富贵,辣椒象征红红火火,莲花寓意连生贵子,桃子代表长寿,石榴,寓意多福多子;艾草,代表去毒辟邪,十二生肖代表四季平安等。

(二)夸张的造型

手工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创造出颜色亮丽、造型简练、形态各异的作品。例如老虎狮子等泥塑,各种形象憨态可居,不会让人感觉到害怕。这是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的表现,凤翔泥塑质朴,粗犷,天真,反映了黄土高原淳朴的民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

(三)色彩艳丽

凤翔泥塑用色大胆,多以原色为主,既鲜艳独特,又自然随意,具有原始的粗犷朴素之美。红色绿色这些象征生机勃勃的色彩正是凤翔人民热情积极向上的表现。对比强烈,绿色,代表长寿,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象征寓意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趋利避害、天人合一、吉祥如意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工艺品上的反映。在对这些发掘出土的古文物研究中,人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朴素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精神思想以及他们当时的审美特征。

三、发展中的瓶颈

(一)部分年轻人对泥塑传统技艺没有兴趣,艺人逐渐减少。

(二)商家恶性竞争,质量无法保证。

(三)泥塑易碎且重,不宜批量带走,运输是个大难题。

(四)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现代玩具,孩子们对泥塑玩具失去兴趣,当地市场逐渐萎缩。

四、发展前景

(一)凤翔泥塑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随着我国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民间艺术的传承。

(二)伴随国家社会高速发展,凤翔泥塑开始闻名于全世界。2002和2003年,泥塑马、泥塑羊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2006年,凤翔彩绘泥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对于促进凤翔泥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艺人抓住机会,扩大泥塑生产规模,泥塑更广为人知。

(四)胡新民设帐授徒,培养更多人学会制作泥塑。

(五)通信的全面覆盖,物流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逐渐普及使人们可以开网店,通过物流发货。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买到凤翔泥塑。

(六)政府单位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艺人可以在展厅展示自己的手艺和作品,并可以现场出售。提高了凤翔泥塑的知名度。

(七)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也不断摸索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工艺大师胡新民进行了四项创新,在原形作品上进行创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包装上进行创新,解决了泥塑运输中易碎的问题,增加了泥塑的销售量。在模具上进行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摔不烂”进行创新,使泥塑更结实,易保存,减少损坏。

(八)虽然凤翔泥塑的生意减少了,但是到此地参观的游客增多了,参观者可以在此体验制作泥塑的过程。近些年农家乐也在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更利于凤翔泥塑手艺的保护。

五、小结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应重视保护和发展凤翔泥塑这一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利用陕西独具特色的民俗工艺资源,以旅游业为依托,推进民俗工艺的产业化,达到“以文促旅,以游养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艺术必然可以更加自信的屹立于祖国民间艺术之林,增加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萍.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研究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丛书绝活儿·凤翔泥塑[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1999.1

[3]侯小春.凤翔泥塑艺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0.

[4]李天.凤翔泥塑发展的当代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5]侯小春.凤翔泥塑艺术的传承谱系[J].美术学刊,2010(10).

本文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夸张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