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
摘要: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鲜明的民族之一。长期的生活与劳作环境,使傣族人形成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每逢节日或者重大喜庆日的时候,傣族人就会载歌载舞,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洋溢的热情。傣族舞蹈,不仅承载了傣族人悠久的历史与艺术审美,更塑造了傣族人独特的风格与精气神。本文从傣族舞蹈的种类出发,研究了傣族舞蹈的特色,希望对傣族舞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傣族舞蹈;种类;基本特征
引言:
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古 老的文明。在长时期的发展和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中,傣族形成并发展出了自己 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傣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中,舞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傣族的 舞蹈从动作展现,到服饰技巧等方面,都具有傣族的民族独特性,是傣族艺术文 化和历史内涵的集中体现。研究傣族的舞蹈,从历史的视野和角度出发,给予当代傣族舞蹈最新的时代特征。
一、傣族舞蹈的种类及代表作
傣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着其独特的舞步、舞姿和表演特征。其中典型代表有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和蜡条舞等。本章从介绍这几种傣族典型舞蹈出发,对傣族舞蹈的历史发展进行简要的梳理与概述,并对代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一)孔雀舞及代表作品
傣族人将孔雀视为智慧、善良、吉祥与如意的象征,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体现。孔雀舞以模仿孔雀出名,也因此在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孔雀舞在西雙版纳、孟定等傣族聚集区非常流行。就道具和服饰而言,孔雀舞的表演者首先需要模仿孔雀。舞蹈者戴有面具,面具被雕刻成孔雀的头部,同时舞蹈者的双臂也要装上翅膀道具,在身后系上一个扇形的尾巴,尾巴上插有或者画有孔雀翎羽。表演者通过模仿孔雀的动作进行舞蹈,有时候通过双臂的不停开阖模仿孔雀飞翔的动作,有时喝水,有时洗澡,还有时候两只孔雀一起嬉戏玩耍。传统的孔雀舞表演比较朴实,以模仿为主,以逼真地还原孔雀动作为表演目标。根据表演场合、表演地区和表演目的等的不同,孔雀舞有着不同的演出形式。包括独舞、双人舞和歌舞剧等形式的表演[1]。在进行表演的同时,要用象脚鼓等道具配合伴奏,以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孔雀舞的观赏性很强,主要用于大型表演和演出。同时也是创新力度最高的傣族舞蹈。上世纪开始,在著名孔雀舞蹈艺术家毛相、刀美兰、杨丽萍等人的带领下,孔雀舞被我国广大观众所熟知,代表作品如杨丽萍的《雀之灵》更是在 1994年获得了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的金奖[2]。该舞蹈虽然源自傣族舞蹈传统语汇,但是在动律上并没有简单照搬傣族舞蹈风格化、模式化的动作,而是依据情感和舞蹈形象的需求大胆创新,使舞蹈更加灵活多变,富有现代感。开场的孔雀头部舞蹈造型,拇指食指尖端的轻捏,其他手指的灵活翘立,配合身体其他部位的节奏性律动,直接给人孔雀的机敏、灵巧、优美之感。手腕、臂、躯干部位的屈伸、翻转演绎了孔雀的各个动作,这些动作元素虽然来自于传统傣族孔雀舞蹈,但整体没有丝毫模仿印记,个人特色鲜明生动,将孔雀的生命灵动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象脚鼓舞及代表作品
象脚鼓舞又被称为“嘎光”,是傣族人民生活地区最为流行的专门由男子表演的傣族舞蹈之一,是传统傣族男子劳作之余为了娱乐而产生的一种舞蹈,展示了傣族男子的豪迈与力量。传统的象脚鼓舞,以象脚鼓为主要表演道具,通过用手击打鼓面来完成伴奏与配乐。象脚鼓舞不仅需要有手部动作,还需要腿部、脚部等身体内各个部位的配合。特别是膝盖的起伏与小腿的力度把握,在整个象脚鼓舞的表演过程中尤为重要。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曾荣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其中很多男性舞段的舞蹈语汇,就蕴含着传统象脚鼓舞的底蕴[3]。
(三)鱼舞
鱼舞傣语叫"戛巴",顾名思义就是表演者对鱼的模仿,鱼舞的产生与傣族世代临水而居的生活生产习惯密不可分。传统的鱼舞也由傣族的男子表演。鱼舞对表演人数的限制比较严格,通常表演者只有一人或两人。表演者带着塔形的头盔和菩萨面具,同时在腰间系上一条鱼形的道具。鱼舞主要用来表现鱼在水里游动的状态。上半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手部,表演者将双手交叠而在一起,通过手心向下,置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模仿鱼的顺水、逆水等各种游泳状态。下半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屈膝和步法。鱼舞要求表演者步伐平稳,并且以碎步居多。为了使鱼的形象更加逼真,步法必须轻盈而活泼,同时稳定而没有摆动,同时通过上半身和双手的摆动予以配合来模拟鱼在水中的各种形态[4]。
(四)蜡条舞
蜡条舞产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多由傣族女子表演。蜡条舞的舞蹈人数不限,舞蹈的仪式性重于舞蹈的内容。蜡条,是指点燃的蜡烛。这种蜡烛用蜂蜡和绒制成,有食指一样粗细。舞蹈的时候,蜡条被插在特制的小托盘上。舞蹈者围成一圈,每位表演者双手各托一支烛台,将蜡条夹在两手的中指与食指中间,在配乐声中翩翩起舞。蜡条舞的动作比较简单,上身动作以手腕为主,手腕自外向内画圈,而下半身动作或者半蹲,或者跪下,或者缓慢的一群人左右摇摆[5]。蜡条舞源于傣族人的宗教崇拜,宗教色彩比较浓厚。一般通过点燃的烛火代表光明,寄托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福。因此,蜡条舞表演者必须要营造和保持一种虔诚而神秘的舞蹈氛围。
(五)其他傣族舞蹈
傣族人民勤劳温柔,善良诚恳,也因此傣族被人们称为“水一样的民族”,这都体现了傣族人性格如水一般细腻温柔。这些特征在傣族舞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总而言之,与其他少数民族类似,傣族舞蹈多来源于对生产生活所见的动物的模仿(以孔雀舞、鱼舞和象脚鼓舞为代表),或者是宗教祭祀活动(以蜡条舞为代表)。除了以上四种舞蹈,傣族舞蹈种类还有二三十种,包括轻快活泼的篾帽舞;敏捷阳刚的刀舞和拳舞等等多钟舞蹈形式。这些舞蹈的表演形式、动作特点和配乐韵律都体现了浓浓的傣族风情。
二、傣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傣族舞蹈来源于自然,表现了傣族人民对上苍的敬畏之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和傣族人民温柔、勤劳、善良、勇敢的民族精神。傣族舞蹈不仅以优雅著称,更有一些舞蹈体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力量之美。在柔美中不乏力量,细腻中不乏刚强,是傣族舞蹈独特的民族魅力所在。表演的时候,配以合适的神态与表情,可以让受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傣族整个民族的精、气、神。
(一)社会文化特征
傣族舞蹈中弯曲而流畅的动作较多,舞蹈者通过体态与关节的各种变幻,塑造出丰富而风格特异的种种造型,同时配以潺潺的流水声。通过这种神秘的傣族文化与厚重傣族历史的结合,来展现出古老东方的深沉与文化价值。这种弯曲和流畅的动作,与傣族人民的“水文化”密不可分[6]。
傣族发展历史中没有战争与游猎,没有风餐露宿,也没有食不果腹。世世代代的傣族人民生活在水边,他们怡然自得,安宁而知足。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傣族舞蹈中没有激烈的唱跳,而只是轻盈而平稳的精致舞步。对水的深厚情谊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每个傣族人的血脉之中。傣族人热爱水、依赖水、离不开水的这种社会文化特质,不仅体现在傣族著名的“泼水节”中,也在舞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论是女子的孔雀舞,还是男子的象脚鼓舞,不论是温柔优美,还是力量阳刚,我们在背后感受到的都是一种宁静与平和的力量——这正是傣族人平静气质的社会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舞蹈艺术特征
傣族舞蹈舞姿优美而丰富,其舞动的美感与深厚的艺术价值,来源于傣族悠久的历史、民族风俗和傣族人的生活习惯,体现在舞蹈的配乐、服饰、动作、意境等方方面面,是傣族人民情绪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民族精神的有力阐释。
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与情感之中。以象脚鼓舞為例,通过表演者惟妙惟肖的模仿,将对大象的崇拜之情和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舞台上予以升华。我们不仅能够体味出大象在森林之中闲庭信步的稳健,也能感受到这种动静结合的气氛;不仅能够看到表演者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一种刚柔相济的平衡。而这种和谐与平衡,正是一代代傣族舞蹈艺术家在深入研究舞蹈艺术价值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
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优美的情感之中。傣族舞蹈取材于大自然,通过人体对自然的感受、再现与诠释,将之融入到舞蹈之中。傣族舞蹈动作最重要的特征是表演者的平和、优美和含蓄,顺畅的造型和婀娜多姿的身体曲线。舞者平稳的落地、半蹲的舞姿、左右轻摆的腰胯部,优美的步伐,让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也能感受到舞蹈的韵律和自然的美好。这种源于自然的舞蹈极具感染力,可以激发起观众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流畅的动作,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感情,都在跳舞的过程中得到了抒发与体现。正是这些通过舞蹈表达出来的情绪,沉浸在舞蹈情感之中的舞者与受众,他们是傣族舞蹈生命力的重要来源。
结语
傣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佼佼者,在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必须加以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傣族舞蹈血脉不断流传的基础上,做到新时代下对傣族舞蹈的创新与新的诠释。始终保持先进性,为其发展注入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与活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是保持傣族舞蹈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晓飞.论傣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90.
[2]易佳.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美学意义[J].艺海,2013.
[3]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金吾.从傣族舞蹈发展中得到的启示[J].民族艺术研究,1988.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史[M].大众文艺,2012.
[6]喻力娟.浅析傣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M].舞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