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汉开书院学校 顾倩
或许你看到这个标题,会想:“切,生气谁还不会?干啥啥不行,生气我可是第一名。”确实,在每学期的心理调查中我都发现,正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常常感到烦躁,很容易对父母或者周围的人发火。但是,你真的会“生气”吗?
供图/锐景创意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不会生气”?
给“生气”组词,我们会听到这样一个词:生闷气。与此相关的,还可以联想到 “气到胃痛”。愤怒似乎无法合理地被表达出来,它便驻扎在我们的身体里,它强大的能量无处安放,便表现出自我攻击。有时是身体感到不舒服,比如头疼、胃痛,有些人甚至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攻击自己。那些被压抑的愤怒,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转化为悲伤、无力和焦虑,甚至是绝望。
可能我们所处的环境无法接纳我们的愤怒,但更为要命的是,有时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自己的愤怒。这便是第一种“不会生气”,因愤怒而带来的自我攻击。
有的人生气会大发雷霆,而有的人生气则会表现出不愿搭理、沉默。这是我们在生气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在对他人表达攻击。这样的生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形式,它往往非常具有杀伤力,严重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常会在一次大发脾气之后感到内疚。这便是第二种“不会生气”,用力过猛,因而遭受内疚的“反噬”,伤人伤己。
在这两种“不会生气”里,生气似乎都是一个糟糕的东西。确实,愤怒这一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不那么被允许,我们总是被教导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当然,这和愤怒的天然属性——攻击有关。
那么,生气真的一无是处吗?在心理课上,我经常和同学分享“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愤怒的意义。
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感到愤怒呢?感到自己或家人受到欺侮、伤害、威胁,遭受不公平、限制,都会引发我们的愤怒情绪。愤怒是力量的象征,有时也是社会改革的力量之源。
“我对……感到生气”,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的边界和界限,愤怒的背后有一个我们自己的需要。比如,与父母相处中,“我对你在我的房间装摄像头很生气”,这背后表达的需要是我们希望有一个自主的环境,而不是一直被监视、被控制,这样会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生气,让我们明确和表达了与父母之间的界限以及自己的需要,在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相处中也是一样的。
每一个生气背后,都有一个需要,有一个边界。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生气”,其实是件很可怕的事,那就意味着你和别人之间没有界限、没有边界,他怎么侵犯你都是可以的。当然,如果这个边界设立得过于狭窄,也会制造很多的麻烦和冲突。比如,别的同学只是拍了你一下,你就大发雷霆,你的边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因此,当我们表达愤怒时,是表达和修正边界的过程,“我是谁”“我需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勾勒,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开出绚丽的花。
了解了愤怒的意义后,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表达愤怒。
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愤怒,愤怒不是个糟糕的事情,要允许自己愤怒。接纳不意味着成为愤怒的奴隶,任凭它为所欲为,而是试着去理解自己的愤怒——我的愤怒背后是我对现在的什么事感到不满,我需要什么,我期待什么。
与其他的情绪相比,愤怒的破坏性确实是很大的。不仅在于它会伤害别人,重要的是它有时会淹没我们的头脑,所谓“冲动是魔鬼”。所以,如果你感到被愤怒所淹没,整个人处在失控的边缘,不妨试试做几个“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时感受肚子鼓起来,呼气时感受肚子瘪下去),让自己平复下来,其他有助于你平静下来的方式都可以,比如写写画画。
如前文所说,感受本身没有对错,而评价则具有攻击性。比如,爸爸本来答应你晚上一起去吃饭,但是他因为工作爽约了。我想,你可能会既难过又生气,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还不回来,你又不守信用,你太过分了,每次都这样,你根本就不值得相信,下次我再也不会跟你出去了。”这个表述确实能让我们感受到你的伤心和难过,但是,爸爸听了是不是也会有受伤的感觉呢?如果爸爸没有听懂你的伤心、委屈,他也沉浸在自己生活不易的情绪里,一场争吵是不是一触即发呢?
如果我们试着表达感受而不是评价,可能就会有所不同。还是上面的例子,实际上你的感受是失望、伤心、难过、有些生气,你可以这样说:“本来我们约好一起出去玩的,我们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一起出去玩了,但是你又爽约了。我很难过,也很失望。”
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生气不是目的,它应该是一种手段。我们很容易在生气的时候被情绪所控,翻一些旧账。这个时候应该停一停,想一想你生气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获得什么,你的需要是什么。正如上文的例子,你可以在表达完感受后说出你的需要,希望爸爸多陪陪你。或许你当时不太容易把那个需要说出来,也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来表达。
表达愤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确实无法安放我们的愤怒。但是,我们仍然要对自己的这份情绪保持接纳和允许。你可以通过运动、画画、写文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的需要,对自己保持一份关照。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每个人都会发怒,这很简单。但向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动机、恰当的方法,表达恰当程度的愤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