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提问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2020-10-12 07:01韩春梅刘玉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目标

□韩春梅 刘玉芳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让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贯穿单元始终。这样安排能够很好地解决语文课堂中学科知识碎片化、学习方法随意化和学习过程散点化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树立整体观,增强单元整体意识,站在“单元视域”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就能教好统编教材,真正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

以四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何站在单元视域的高度,让提问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明晰单元教学目标

阅读策略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只是单元导读中点明的语文要素?显然不是。语文要素指向单元整组课文,是重点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学段常规目标和课文个性目标,诸如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内容理解、语言运用等,但对其不做过多、过高要求。

若要进一步明晰单元的教学目标,还要聚焦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从“交流平台”中可以看出,单元阅读目标层次清晰:一是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二是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三是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成为积极而得法的阅读者。

二、梳理单元教学内容

“提问”这一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师需要在单元视域下,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一)单元内横向关联

为了达到单元阅读目标,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教材还在《蝙蝠和雷达》的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它们是茎,还是根?》的片段,让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些阅读材料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呈现,三篇精读课文进行策略的示范与指导,一个片段和一篇略读课文分别引导学生用学到的阅读策略进行单项、综合的运用与实践。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出示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整合了课文提出的两个阅读要求:一是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二是读完课文,把问题写下来。显而易见,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这是学习提问的第一步。除了“小组问题清单”内的三个问题,课后练习还提出一个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面对这样的教材编排,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两点:一是教学生“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和“针对全文提问”,学生就能学会提问了?有没有其他合适的角度?学生有学习童话故事的经验,如果从阅读童话故事的角度去思考并提出问题,是不是更能够打开他们的思路?二是课后练习为什么提出第四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和同学交流想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经过思考,可以发现有的问题是“速答型问题”——有现成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深入思考型问题”——需要使用大脑。教师要训练学生,使其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

《蝙蝠和雷达》一开始就提出了阅读要求。它既隐含了上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阅读时和阅读后提出问题,又布置了新的学习任务——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课后的“小组问题清单”让学生清楚提出问题后还要整理问题,明晰提出问题的不同角度: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有的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的,有的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容易提出。而另外两类问题不容易提出,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但在阅读科普类文章时,它们更应该受到关注。这样的问题要通过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甚至还需要查阅课外资源,进行研究和探索。课后练习“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供了实践训练,这样的安排及时而必要。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时,除了用前两篇课文学到的方法提问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课后第二道练习题提供了示例,呈现了三个问题。如果给这三个问题排序,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排第一,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排第二,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排第三。如果让学生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非第一、第二类莫属。

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在文前安排了导语:“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筛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经过对教材结构框架的梳理研究,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单元每一课对知识、能力、方法的要求都提炼出来。由于明确了教学指向,开展学习活动就容易了。

(二)单元外纵向关联

要想真正获得一项能力,需要进行持续的训练。提问策略仅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被完全掌握?回答是否定的。那前面的语文学习中有没有铺垫?之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没有继续训练?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必须有“前后关联”的思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用两个小伙伴的话进行了梳理:一是“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二是“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这些方法能够为本单元的学习服务。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重点梳理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和向别人请教。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一”都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成为学生已有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则是需要培养的新能力。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就是这样前后关联、螺旋上升的。

三、建构单元教学路径

明晰了目标、梳理了内容后,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模块进行:一是借助自主学习要求,落实单元常规目标;二是创设相应的学习活动,将单元阅读要素作为主线层层推进,一一落地。

(一)落实单元常规目标

对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懂得文章说明的道理等单元常规目标,教师只需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借助预习单、辅助资料自主学习,立足单元整体解决。教师只做简单的检查、纠错、点拨、引导即可。预计用两到三个课时。

(二)落实单元阅读要素

对“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的落地进行整体设计,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遵循教材编排顺序

本单元中,学会“提问”这一阅读目标的达成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每一课的侧重点不同,但又相互关联。教师应遵循教材的编排顺序来设计教学环节,突出训练目标的递进性与发展性。教材的单元结构不适合进行重组。

2.遵循基本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特点,基本的教学思路如下。

3.把握生本课堂节奏

“还学于生”的学教方式必然会带来课堂节奏的变化。若把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教师要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打破每篇课文用一样的课时“匀速”教学的状态。教学第一篇、第二篇课文时,教知识结构多一些,课堂节奏可以慢一些,多用一些课时;等到学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教学流程和路径,学习后面的课文时,课堂节奏可以加快。如果学生学习《蝴蝶的家》一课时,实践运用不到位,教师可以采用“1+X”拓展阅读的模式对其进行适当训练。

4.引导关注知识结构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教师要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关于“提问”的知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授新的策略,使其逐渐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下图。

5.课前做好提问准备

在学习本单元之初,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日本作家长田弘的《第一次提问》,看作家如何用30个问题完成一本书;还可以阅读美国自由作家、独立写作培训师雪莉·艾利斯的“20个问题法”,看作家如何创造20个问题来帮助学员理解《夜游者》这幅画。阅读此书和此文能够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打开学生提问的思路,帮助学生学习用“疑问词”把问题表述清楚。

6.精心设计问题清单

阅读一篇课文,让学生提几个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必然应付了事,也提不起兴趣。为了引发头脑风暴,教师可提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提10个以上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适用的“问题清单”,并在学生提问受阻的时候,从文体的角度给予引领。

?

7.优化生本课堂结构

问题提出后,怎样筛选问题和解决问题?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后练习给出了方法与建议,但教学第一篇、第二篇课文时,不能只提出问题,也得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分分类,看看哪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中或者问题是自己想一想就能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己不能回答,需要深入思考的。接着,学生从所有问题中选出2个自己认为最重要、最难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再选出2个最重要、最难的问题,由组长写在便利贴上进行全班交流。然后,教师从全班提出的重要难题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每个小组分到一个,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解决。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收集资源。最后,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8.教学评价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利用评判标准对自己和小组的问题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指标可以有两个维度:一是基础指标,指向提问的数量;二是奖励指标,指向提问的质量。提出10个以上问题、选出2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集体解决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基础指标;小组提交的问题被教师选中、课后自己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解决其他小组提出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奖励指标。课上可以自评,也可以小组互评;可以用分数评价,也可以用星级评价。最终,教师评选出“问题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增加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机会,改变线性的课堂结构,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