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薇薇,任 炜
(1.安康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3.安康学院 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全域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战略,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全域旅游的提出拓展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延伸了旅游产业的生产链条,扩大了游客和旅游地民众交流的接触范围,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全域旅游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关键基础所在,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Garrod等[2]在1988年最早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框架,Ross等[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与评价框架。王良健[4]选取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4大因素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杨桂华[5]从“生态旅游四体系统”理论出发,提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模式“四维模式”框架。田里[6]从基础体系、协调体系和潜力体系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云南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展开了评价。李敏[7]运用SWOT方法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莫莉秋[8]通过构建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为海岛旅游及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量化方法。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权重的确定方法大致分为2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主观赋权中大多运用层次分析法赋权,如武少腾等[9]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贾慧[10]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在客观赋权中,丁蕾等[11]运用熵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测算了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权系数;刘浩等[12]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巴马县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此外,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法[4]、生态足迹[13]和能值分析[14]。
陕南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汉水谷地,所辖28个县(区)全部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该区域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推动其旅游业高效、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分析陕南秦巴山区旅游业且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研究区改善旅游生态环境,提高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3个市(共28个县区),面积约69929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4.1%,人口约854万,占陕西省总人口的23.6%,属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其中27个县(区)属于国家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是秦巴生态多样性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陕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商洛金丝峡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和1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3个国家森林公园和37个4A级以上景区。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8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安康市统计年鉴》《汉中市统计年鉴》《商洛市统计年鉴》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系统概念,因此,根据陕南3市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从旅游经济子系统、旅游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发展支持子系统3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准则层,最终确定20个评价指标(表1)。
表1 陕南秦巴山连片贫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选用了基于信息熵来确定指标权重的熵权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量纲不统一,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2)构建指标值比重矩阵
(3)计算信息熵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dj=1-ej
(5)计算指标权重
通过以上步骤计算出各层指标权重,其中准则层旅游经济子系统(B1)权重为0.4157,位列第一;指标层中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基础设施投资(C6)、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C14)、星级酒店数(C19),其他指标权重值见表2。
表2 陕南秦巴山连片贫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指标层进行量化处理,结合各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定量反映系统的整体状况及演化进程,公式为:
其中,Si代表第i年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uij为指标标准化值,ωj为指标权重。
陕南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由旅游经济子系统、旅游环境子系统和社会支持子系统构成,在分别计算3个子系统得分的基础上,综合得出研究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8年陕南3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安康市从2010年的0.07上升到2018年的0.75,增幅达10.7倍,年均增速45%。商洛市从2010年的0.08上升到2018年的0.81,增幅达10.1倍,年均增速39%。商洛市金丝峡景区于2015年底被评为5A级景区,2016~2018年间对旅游业带动作用很大。汉中市从2010年的0.16上升到2018年的0.85,增幅达5.3倍,年均增速27%。汉中市旅游业在陕南3市中起步最早,9年来处于稳步增加趋势。
图1 2010~2018年陕南3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参考王良建[4]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方法设置了陕南3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表3),3市基本从2015年开始步入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2016~2018年迅速上升,汉中市在2018年达到0.85,步入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安康市(0.75)和商洛市(0.81)进入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相对来讲安康市处于陕南3市较落后位置。
表3 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
2.3.1 旅游经济子系统时序特征演变 图2所示为2010~2018年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旅游经济子系统综合指数,安康市由0上升到0.38,年均增长率38.3%;商洛市从0.04上升到0.4,年均增长率37.6%;汉中从0上升到0.35,年均增长率48.1%。旅游经济的重要指标——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安康市从2010年14%上升到2018年的26%;商洛市从16.88%上升到39.73%;汉中市从9.51%上升到20.79%。由此可以看出,商洛市旅游业占据经济的重要位置,而汉中市的经济发展更多是其他产业。另外,全域旅游在近几年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图2 2010~2018年陕南3市旅游经济子系统指数变化趋势
2.3.2 旅游环境子系统时序特征演变 2010~2018年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旅游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安康市由0.03上升到0.25,增幅达8.3倍,年均增长率35.8%;商洛市从0.04上升到0.28,增幅达7倍,年均增长率28.4%;汉中市从0.05上升到0.32,增幅达6.4倍,年均增长率26.3%。旅游环境子系统中权重最高的是4A级以上景区,可见景区的质量级别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水平。
图3 2010~2018年陕南3市旅游环境子系统指数变化趋势
2.3.3 社会支持子系统时序特征演变 图4所示为2010~2018年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社会支持子系统综合指数,安康市由0.03上升到0.11,年均增长率21.4%;商洛市从0.035上升到0.13,年均增长率26.8%;汉中市从0.1上升到0.18,年均增长率12%。综合来看,社会支持子系统指数缓慢波动上升,但增长不显著,这说明201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子系统的发展空间慢慢减少,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减缓。
图4 2010~2018年陕南3市社会支持子系统指数变化趋势
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陕南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从时序特征演变来看,陕南3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总体稳步上升,特别是2016年以来,3市的发展指数都大幅增加。这是因为2016年是中国的“全域旅游”元年,陕西省发布了《陕西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3市紧密围绕国家和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推动了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3个子系统中,旅游经济子系统增长显著,旅游环境子系统呈现增长趋势,社会支持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但增速减慢。
(2)从地域演变特征来看,汉中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增幅较小,但2018年达到0.85,步入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是陕南3市中最高的。商洛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增幅第二位,2018年达到0.81,步入旅游业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商市洛金丝峡5A级景区的带动,商洛地区旅游业应该可以很快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安康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增幅最大,但是综合指数分数最低,未来要着重提升景区质量,从而促进区域全域旅游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3)从准则层权重分配来看,旅游经济子系统权重最大,其次为旅游环境子系统,最后为社会支持子系统,与现实情况一致。陕南地区因地处秦巴山区,大部分区域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发展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如景区的通达性、景区基础建设及旅游产品宣传不足,这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4)陕南3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人均绿地等环境指标均处于高质量水平,未来旅游产业要加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绿色开发、有效整合和优化提升,以构建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目标,实现3市旅游产业联动,突出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品牌整体性[15],才能充分发挥陕南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