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慧 叶 靖 陈晓军 阮秋红 洪 英
(泉州市中医院心内科,福建 泉州 362601)
古代,中医学中无高血压的病名,而多以症状命名,以眩晕、头痛症状为主要,属于中医眩晕、肝风之领域[1]。目前多以降压药联合叶酸为H型高血压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王俊珺等[2]通过3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占40%以上。针对“痰瘀互结”型患者,治疗以“祛痰化浊通络”法为大法。本研究旨在根据我院刘德桓教授多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应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病,以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中,男55例,女21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6.96±10.42)岁,高血压分级:1级29例、2级47例;对照组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7.16±10.89)岁,高血压分级:1级32例、2级44例。纳入标准:符合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中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眩晕痰瘀互结证候诊断[4];年龄40~80岁。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者;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本研究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研究对象签署临床试验受试者说明及同意书。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生产企业: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723)治疗。每日2次,每次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脂清颗粒治疗。血脂清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血脂清颗粒组成:山楂12 g、莱菔子15 g、丹参15 g、葛根15 g、内金20 g、天竺黄12 g、黄芪12 g,由华润三九制药现代有限公司提供。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后各监测一次24 h动态血压。②TNF-α和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ET-1和N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试剂盒由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处理,以SPSS21.0软件进行资料建档和数据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压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TNF-α和IL-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mm 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mm Hg,)
注:与治疗前对比,a 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2.3 血清ET-1和NO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ET-1水平均降低,血清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ET-1和NO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ET-1和NO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研究显示,若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Hcy浓度升高5 μmol/L,脑卒中危险增加59%,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增加74%[5]。因此,治疗H型高血压成为降低我国卒中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依那普利叶酸片既能降血压又能降低Hcy水平,是治疗H型高血压首选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降压效果不理想[6]。中医治疗的精髓是整体观念,高血压病正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机体阴阳平衡,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7]。
阮秋红等[8]研究显示:高Hcy血症与中医的痰浊、血瘀因素尤为密切。朱丹溪的“窠囊”之说认为:痰浊内蕴阻碍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留于体内形成瘀血;或痰湿之邪易黏滞血分,阻碍血液的正常运行;瘀血滞内,可加重气郁,而气郁又致痰湿内停。痰瘀互为因果,既可互为病理因素,又可互为病理产物。可见,痰浊、血瘀是H型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9]。本研究应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明显。方中天竺黄清热化痰、丹参活血化瘀,二者共为主药;山楂、莱菔子、内金消食化积为臣药;葛根升清降浊、黄芪益气补中,为佐药。全方痰瘀同治,虚实共调,具有祛瘀化痰、益气通脉、化积调脂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效果优于单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效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血液中ET-1、NO水平以及二者的比值。其中,NO具有介导血管舒张功能,ET-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长效的缩血管物质,ET-1与NO保持适当的比值以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平衡[10]。高血压患者多有缺氧、缺血,可致使血清ET-1升高,NO/ET-1比例失衡,继而血压升高,而血压上升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表明,血脂清颗粒可通过降低ET-1水平和升高NO水平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内皮细胞表面存在大量TNF-α受体,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破坏血管壁结构,导致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进而血压升高。IL-6可增加ICAM-1与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表面黏附分子配体的亲和力,导致内皮受损及管壁结构的改变。正常情况下血清IL-6水平极低,在缺氧、缺血条件刺激下,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大量的IL-6。本研究结果表明,血脂清颗粒可通过降低IL-6和TNF-α水平,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应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效果优于单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这与中药作用广泛、靶点多样性等特点密切相关。血脂清颗粒可能是通过维持NO/ET-1比例平衡、减轻炎性反应等机制保护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间接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