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雪
当患者被感染慢性肝病病毒或被其他物质例如有毒物质侵袭时肝脏逐渐出现肝纤维化,并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胃肠科目前常见一种慢性并发性肝病。肝硬化是由有毒物质侵袭或感染慢性肝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长期容易复发的弥漫性肝损害[1]。研究表明,患者在经历各种慢性肝病和患者病毒性肝炎加重为肝硬化时都必须经历肝纤维化阶段,临床上肝纤维化患病过程是可逆的,一般肝纤维化是肝硬化患者前期阶段,现在临床上是通过穿刺患者肝脏来检测患者是否有异常肝脏纤维化,也可以用来检测肝结缔组织增生,穿刺会导致肝脏的创伤,且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很多肝病患者并不认可,一般临床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以预防患者肝硬化的形成,减少肝病的危害[2]。作者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收到的肝纤维化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的血液样本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辽宁省沈阳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临床化学部收到的4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试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肝体重72.3~83.3 kg,平均肝体重(77.3±4.2)kg;身高162~184 cm,平均身高(173.8±3.4)cm;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2.1±8.3)岁;病程2.5~4.0年,平均病程(3.20±1.29)年;体质量指数25.5~3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21±2.63)kg/m2;轻度肝炎20例,中重度肝炎20例。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体重82.1~93.6 kg,平均体重(87.9±4.3)kg;身高163~185 cm,平均身高(174.3±3.8)cm;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2.2±10.4)岁;体质量指数25.7~35.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8.91±2.4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肝纤维化患者符合1992年第四次修订的全国传染病学学术会议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有肝脏恶性占位性疾病和资料不全的血液标本。
1.3 方法 透明质酸以F-hatp主要检测试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层粘连蛋白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Ⅲ型前胶原浓度和Ⅳ型胶原浓度,采用双抗夹心酶免疫法测定结合蛋白血清浓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比较试验组不同病情患者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试验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不同病情患者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中重度肝炎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轻度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试验组不同病情患者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2 试验组不同病情患者肝纤维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轻度比较,aP<0.05
肝纤维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损伤,从而发生变性和坏死,导致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并大量增殖,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导致内脏胶原蛋白过度沉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当疾病进一步发展,发展成肝癌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我国是肝硬化大国,男性高发,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对治疗肝硬化意义重大。目前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患者转为肝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该项治疗为创伤性,病理程度评判主观性强,无法动态监测,导致临床应用受限[3]。肝纤维化过程是可逆转的,只要临床医生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对患者尽早给予诊断治疗,患者就能逆转这一过程并减少疾病对人体危害。
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稳态机制失去平衡,患者出现ECM病理性沉积,肝脏细胞进行性损伤,细胞外间质逐渐增加。间质主要由肝间质和肝实质细胞合成,包括胶原蛋白(Ⅰ、Ⅲ、Ⅴ和Ⅳ型)、非胶原蛋白(如层粘连蛋白等)和蛋白聚糖(如血清透明质酸等)[4]。血清学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虽能了解患者目前肝功状况,但对肝纤维化过程并且无法诊断早期肝硬化过程。临床上采用肝穿刺和腹腔镜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确诊标准。但采用肝穿刺和腹腔镜肝活检都是有创性的,且对年龄大和抵抗力低的患者不适用。近年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利用实验室血清学指标诊断检测肝纤维化患者取得了不断进步。但是利用实验室血清学指标诊断检测肝纤维化受各组数据重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一次准确正面判断。临床采用多个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肝纤维化患者更有助于判断患者肝脏纤维增殖降解情况。据研究采用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可反映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情况,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也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指标。但由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特异性不确定,容易受肝外炎症混合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进行辅助诊断,但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肝纤维化中联合诊断尚无研究。作者为获得更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肝纤维化患者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含量与健康体检人员比较,同时再将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轻度肝炎和中重度肝炎,即得到了健康人与肝纤维患者之间的不同,也判断出了肝病在不同程度时其肝纤维四项之间的差异。张秀莲[5]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中发现,肝纤维四项可以有效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且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四项要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其值越高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重。于强[6]在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中发现,肝纤维的严重程度与肝纤维四项之间呈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同,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重度肝炎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轻度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肝纤维四项检测可以对肝纤维化者进行辅助检测筛查,也可以判断肝纤维化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