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构建必然需要进行转型。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并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城市会议上要求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为强调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双创双修”的城市创建模式应运而生。景德镇在“双创双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重点对“双创双修”进行了解读,并对景德镇“双创双修”工作做法进行宏观讨论。
关键词:城市创建;“双创双修”;景德镇;品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景德镇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和政府研究项目“景德镇‘双创双修中城市品质提升研究”(xjkt-38)研究成果。
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病”,诸如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退化的矛盾,城市粗放式扩张导致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配套设施落后、市民归属感不强、城市文脉丢失等等。景德镇作为瓷都在城市化发展中也面临上述“城市病”问题。按照目前形势来看,城市创建工作必须要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显然必须要解决城市病问题,而目前“双创双修”则是比较理想的“药方”。
一、城市“双创双修”
“双创双修”,“双创”即两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根据相关城市实践,“双创双修”要以人为本,即基于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关注民生动态,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双创双修”要因地制宜,城市规划设计均需要立足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要坚守生态文明,强调以生态手段设计来引导调控,确保城市生态自然,文脉传承。“双创双修”需要着重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创建以及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是城市发展的骨架以及基础,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双创双修”要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当然“双创双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立足长远发展,通过有效规划,基于城市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而言,“双创双修”就是要通过修复自然生态,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文明程度,彰显特色文化,使城市发展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有序,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二、景德镇“城市病”与“双创双修”实施必要性
(一)景德镇“城市病”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城市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化率显著提高,但是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无论是城市规模、质量,还是功能、布局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粗放式增量发展方式,导致出现严重“城市病”。
具体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景德镇在城市建设中持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基本上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路,并且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通讯信息网络,城市供水、供电、公共服务、防洪能力、園林绿化等进一步增强,但是城市质量依然不高。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景德镇城市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既要拉大城市框架,又要扩大发展空间,还需要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在生态环境方面,景德镇因为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空间大面积扩展,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导致设施配套相对落后,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不适应,进而引起城市服务功能无法满足市民需要的情况发生。
景德镇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其陶瓷艺术文化,城市化发展中,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一度出现问题。景德镇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曾经代表中华盛世的辉煌,可惜的是百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城市化过程中,景德镇的发展存在过错误路线,即过分追求城市化进程而忽视了个性化发展,结果就是打造了一个既不现代又不传统,既不规模又不经济且同质化严重的城市。中国实际上并不缺地级市,但是缺少有特色、有品牌还不可替代的地级市,景德镇是千年文化古镇,其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陶瓷艺术文化。而后续虽然重视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但应注意的是景德镇以瓷器立世,并非以艺扬名。过去官窑都是由造办处指定,并非只看重艺术创作,而近些年来景德镇在陶瓷艺术方面则太多以陶瓷为载体的艺术创作。近些年出现了十多位名声显赫的陶瓷绘画工艺美术大师,但应注意陶瓷的本质是基本的器型与工艺的雕塑造型艺术,其本原在于坯、型、色、釉,过分重视在陶瓷这一载体上进行艺术创作,实际上存在本末倒置之嫌,景德镇应当传承的是千年的工匠精神所塑造的品牌。
(二)景德镇城市“双创双修”必要性
过去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也缺乏对城市过快发展的合理规划应对,景德镇实施“双创双修”是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打造生态样本的迫切要求。景德镇的生态资源优势较为显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出贡献。
景德镇是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开展“双创双修”是有效落实住建部对“城市双修”试点安排的关键,要探索总结更多的可以复制推广的“城市双修”经验。在江西省内,景德镇是唯一一个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推进“城市双修”试点的工作。
景德镇在城市转型发展上所做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广泛开展的全面城乡环境大整治,有效解决了城市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但是城市居民显然还有更多的期盼。开展“双创双修”是群众对城市发展的必然且迫切的需求,也是城市环境大整治的一次升级,要延续环境整治的势头,巩固并且扩大环境整治的效果,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样城市品质才能提升,才能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三、落实“双创双修”的任务和要点
(一)落实“双创双修”的重点任务
自2015年起,景德镇就对城市发展的短板与不足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树立起“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环境”的理念,2015年开始五城同创,拉开环境综合整治序幕,2017年开始城乡环境大整治。基于景德镇城市发展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双创双修”工作中,重点任务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针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双创双修”工作的第一步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在硬环境上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为了消除城市短板和不足,实施一批修补城市、完善功能的项目;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围绕环境整治、城市修补、完善功能等几个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整洁、整齐、整治要求,拆除违章建筑,实施棚户区改造,改造背街小巷,新增绿化面积;打通断头路,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有效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从根本上根治“马路拉链”“蜘蛛网”等城市问题;以15分钟步行时间为基准,打造便民服务圈,配套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街心公园、中小学等;基于原有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物流配送等便民服务设施,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改造,打造标准化社区。
第二,充分挖掘属地文化,强化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挖掘、梳理、保护以及利用的力度,充分依托陶瓷文化这一景德镇最大的优势来实现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文创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第三,以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环境为基础,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生态修复,打开绿色发展的新空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格局,构建和谐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助推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项目,围绕一江三河六山,在充分尊重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昌江百里风光带建设、西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枫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优质宜居生态环境。
(二)落实“双创双修”的核心要点
基于景德镇实施“双创双修”以来的做法,以“一带两城”为主要阵地,以“十大行动”为主要抓手,进一步落实“双创双修”。
其中“一带两城”中的“一带”是昌江百里风光带,该项目是治山理水、显山露水项目中的样板项目,是生态景德镇的一张名片,有效打造昌江百里风光带是景德镇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与实践。以昌江百里风光带为核心,帶动全域范围内的生态与文化的结合、产业与城市的融合,打造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以及经济带。“两城”则是突出保护老城和建设新城。老城保护重点以陶瓷文化文脉传承为核心,重点保护御窑遗址为代表的陶阳里历史街区,建设好以三宝瓷谷等的千年陶瓷文化遗址为代表的陶源谷文化休闲体验区,以辅助老陶瓷工业遗存城区的更新,打造陶溪川文创示范街区,恢复数百年来形成的老城历史建筑以及文化风貌,突出景德镇特色文化,打造城市个性。新城建设则主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样板,打造生态文明城区。
“十大行动”则包含文明新风行动、卫生健康行动、便民服务行动、绿化靓化行动、名城保护行动、农村治理行动、交通畅通行动、综合整治行动、社区优化行动、管理提升行动。
随着“一带两城”“十大行动”的逐步落实,景德镇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正是“双创双修”工作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紧盯工作目标,以切实有效的举措落实“双创双修”,提高城市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创双修”为景德镇城市健康发展以及城市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围绕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城市问题,通过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文章对景德镇实施“双创双修”以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可能有不足之处,但目前来看,现有经验对其他城市“双创双修”工作的开展已经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借鉴,但不可照搬。
参考文献:
[1]张涵.“双创”助推京沪城市创新型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7(1).
[2]党婕,鲍国安,王丁宏.张掖市双创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9(2).
[3]王坚阳,陈久梁.“城市双修”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7(18).
[4]王建国,李晓江,王富海,等.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J].建筑学报,2018(4).
作者简介:
袁媛,博士,景德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