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多维视角下的设计新思考

2020-10-10 09:04钱志祥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习单探究思维

钱志祥

《学习单》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与工具,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后期教学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核心内容的具体展示,直击核心概念,激活学生数学思考。《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更是作为教学方法的探究路径之一,值得进一步探究。就当前《学习单》的普遍设计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实践,以书面练习为主。二是欠丰富,内容单一枯燥。三是无层次,多数为统一要求。四是少开放,以课后作业为主体。

如何以多维视角来设计《学习单》,丰富《学习单》的表征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优化《学习单》设计维度提出新思考,助力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学习单》设计的研究价值,进而优化《学习单》设计,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抽样:《学习单》设计的日常表征

《学习单》调查:从《学习单》的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两个层面,调查《学习单》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单》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以及总结供借鉴参考。

1.以学生为对象的抽样调查。

问题呈现:

(1)你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到的《学习单》习题主要来源于?

A.教材为主 B.教师原创

C.查阅课外资料为主 D.综合探究为主

(2)你在《学习单》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A.请家长帮助 B.请教师帮助

C.请同学帮忙 D.其他途径

2.以教师为对象的抽样调查。

问题呈现:

(1)你会选择哪种方式设计《学习单》内容?

A.参考教科书 B.依据学生学情 C.结合生活实际

(2)你觉得数学《学习单》设计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A.趣味性 B.丰富性 C.实践性

3.分析与思考。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教师对《学习单》中源自教材的题目情有独钟,设计《学习单》路径相对单一,设计《学习单》的实践性也比较偏弱。学生使用《学习单》碰到困难时主要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为主,学习的自主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学习单》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其优劣对于学习兴趣、内在动力、思维提升都起着关键作用。当前数学《学习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策略不多,设计单一,习题资源的合理使用比较欠缺。改进策略:尝试设计趣味性、思维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计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并能提高思维方式的《学习单》,提高课堂效率。

二、指向:《学习单》设计维度的再设计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许多一线教师对《学习单》设计的价值意义有所认同,但在设计过程中仍出现把握学情不准确、类型单一、形式习题化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小学数学《学习单》的设计思路,关注《学习单》设计维度,准确把握每个设计环节。

1.指向“情境”任务,从看客走向做客。

《学习单》设计时,一是要关注情境的趣味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深入分析学情。二是问题设计要考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避免问题设计“一刀切”。简而言之,《学习单》要力求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打电话》一课,学生需要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切身体会寻找方案的过程。优化线索离不开生活情境,加入生活背景要素,链接生活常识,也是问题设计的“触动点”。看似《学习单》却像《任务单》,考虑情境要素会起到很好的助学效果。

2.指向“操作”任务,从经验走向经历。

《学习单》设计,一般也基于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知识学习内化自主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操作,提炼问题与方法。通过《学习单》有意识设计“操作”环节,使一些抽象的空间立体等知识点,变得具体,让知识可见,从而形成比较好的空间概念,为想象推理奠定基础。

例如,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设计《学习单》时,可以明确提示采用模型拼摆,既可以落实基础知识,也能够助力空间意识较弱的学生得到直观的体会,有助于概念的建立,同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使数学知识实现抽象到形象化的转变。这样的《学习单》设计,不仅系统关注知识体系,也关注核心素养。

3.指向“探究”任务,从学习走向研究。

经历过程,探究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让学习真实发生。探究任务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起点。同时,设计《学习单》中的“探究”任务,是《学习单》设计的重要标准。在内容学习时,可在《学习单》中增设实践性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体验。

例如,学习体积计算课时,《学习单》可设计成让学生去拼凑小正方体,从而自发自主地探究长方体的拼法,并从中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相同,但形状却可能不相同,同时在活动中将每行的正方体个数、行数、层数于长方体的长、宽、高构建联系,从中加深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原理的理解。学生在玩中学,学习兴趣倍增。

三、衔接:《学习单》设计的有效安排

《学习单》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在不断提升设计维度的基础上,如何使用好《学习单》,有效衔接课堂安排,也需要做一些调整与改进,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数学思想,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合课程学习的前置性作业,作业应体现一定的自主性与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1.衔接安排,以实践操作为导向。

将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运用于数学实际教学中,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也能从形象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性思维,从而尝试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设计《学习单》时,要避免学生用已有数据进行论证推理,可增加一些“真实”数据,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后面的学习任务,增加实践经历过程。

2.衔接安排,以分层实施为路径。

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要想程度不同的学生在经历后都有一定的成长和发展,《学习单》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分层次,并且以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自主挑选学习任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满足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学习及任务完成的积极性。

3.衔接安排,以开放多元为策略。

《学习单》的设计应该考虑多一些开放性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才智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教室准备小黑板作为数学思维园地,每日一题,用以开放性思维探讨,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尝试,并寻求多种方法解答。学生将自己置于开放性情境中,同时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跃,是对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四、反思:《学习单》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单》设计的数学味、思维深度、兴趣激发等要素的失真,向学生借智慧,重新审视课堂,立足对象学情,从学的视界设计《学习单》,为精准有效教学提供新策略,提升课堂效率,找准需求起点的定位,寻知识内核的支架,让其经历探索过程,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1.精准起点,关注学习需求。

为了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任务中,需要在设计《学习单》时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基础,调整学习起点,设计贴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单》。也可以针对同一个练习内容提出不同等级的任务达标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和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2.提供支架,直达学习核心。

《学习单》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步骤通过《学习单》呈现,教学过程从线性到立体,为学生搭建自学的平台,提高自学效率,通过《学习单》的设计策略找到学习支架,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3.建构过程,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后,在交流分享时以“我是怎样完成《学习单》任务的”“我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展示思考过程,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中提升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能力。

通过设计与实践得出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学习单》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术能力的核心素养;学习质量的把握;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等。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探究知识结构,感悟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鲜活的课堂实例证明:《学习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是用好《学习单》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亟需提升《学习单》设计的思考力,以及有效衔接的优化意识,优化设计维度。《学习单》作为高效课堂的载体和抓手,未来有更多值得思考和界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学习单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