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典型生态系统恢复机制研究

2020-10-10 10:20:00曹洪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湾渤海海域

曹洪军,梁 敏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为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三省一市所环绕,上承黄河、海河和辽河三大流域,下接黄海、东海生态体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渤海沿岸江河纵横,不同体型的河流约40条,因此形成了六大典型生态系统,分别是双台子河口生态系统、渤海湾生态系统、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系统、莱州湾生态系统、黄河口生态系统以及锦州湾生态系统。然而由于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度和无序地开发海洋资源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渤海海域水质污染严重、典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环渤海地区的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阻碍了渤海资源环境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因此,探索渤海典型生态系统恢复机制,有利于维护渤海海域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同时又能确保其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是实现渤海海洋生态系统内部平衡、促进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 渤海生态环境状况及问题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13座沿海城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显著的地缘优势及突出的战略地位迅速进入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大量的滨海工业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①王众、王桂清:《探究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与保护对策》,《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2期,第71-73页。,随之而来的是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染物排放入海,造成海水水质受污染状况持续加剧②曹宇峰、孙霞、于灏、林春梅:《浅谈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第1期,第104-108页。。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渤海海区污水排放量高达68720万吨,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1560平方千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820平方千米;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3330平方千米,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滦河口等近岸海域一年四季中都有被发现劣四类水质,且呈现向海湾中部海域蔓延的趋势。然而在2001年的海洋环境报告中,渤海劣四类水质污染海域还仅局限在辽东湾、渤海湾近岸局部海域。

(二) 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由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渤海海域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严重。据统计,2018年渤海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共计4250平方千米,其中重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为370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辽东湾和渤海湾。而在2017年的海域环境质量统计报告中,渤海湾为中度富营养化,辽东湾仅为轻度富营养化,可见渤海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水质状况堪忧。根据海域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入海河流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富营养化主要来源于超标率大于30%的要素,包括化学需氧量(52.8%)、氨氮(32.1%)、高锰酸盐指数(50.9%)、总磷(39.6%)、五日生化需氧量(32.1%),三省一市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8年环渤海三省一市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及主要超标要素(单位:%)

(三)典型生态系统退化

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滩涂围垦、填海造地、拦海修坝等活动对渤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损害①徐胜、张鑫:《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第366-369页。,阻碍了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2010年以来,渤海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在亚健康和不健康水平上波动②梁斌:《渤海生态环境状况与管理对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第二卷,第690-696页。。2018年监测数据显示,环渤海区域内六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即双台子河口生态系统、渤海湾生态系统、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系统、莱州湾生态系统、黄河口生态系统以及锦州湾生态系统均为亚健康状态(如表2所示),与往年相比状况有所改善,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在环境污染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下仍面临严峻挑战。渤海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偏向单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量在全国四大海域中均最低;渤海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破坏、退化严重,捕捞压力不断增加,渔业资源出现衰退,鱼卵仔鱼密度过低,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化③马明辉:《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建议》,《中国海洋报》2017年8月16日第2版。。

表2 2018年渤海典型生态系统基本情况

注: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四)海岸带过度开发

海洋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空间,由此各地政府频频“向海要地”,顺岸围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工程项目不断上马。环渤海地区为我国大规模围填海造地最为集中的区域,约占全国围填海造地总规模的1/3,其中河北曹妃甸区域围填海造地2万公顷,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造地近3万公顷。高强度围填海造地使得渤海地区大量的自然海岸线遭到占用和破坏,导致自然海岸线比例急剧缩减,尤其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的变化幅度最为显著,目前渤海区域自然状态海岸线比例已不足原有海岸线长度的1/4①黄杰、索安宁、孙家文、尹晶:《中国大规模围填海造地的驱动机制及需求预测模型》,《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3-18页。。围海造地对海岸结构和潮流运动造成直接影响,导致海岸水动力条件大幅改变,水体携沙能力降低、海湾淤积加速,加之风暴潮频度增大,渤海海岸遭受严重侵蚀。由于围海造地占用大量沿海滩涂湿地,造成环渤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也出现大幅萎缩,其中以盘锦滨海湿地、天津近岸湿地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破坏最为严重。此外,围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项目的实施还造成了近海底质条件和海域底栖生物生存条件的变化②侯西勇、张华、李东、侯婉、宋洋:《渤海围填海发展趋势、环境与生态影响及政策建议》,《生态学报》2018年第9期,第3311-3319页。,底栖栖息地损失和破碎化使得底栖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二、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修复举措及进展

近年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大力实施为环渤海地区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做出重大贡献,国家先后在三省一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展海岸带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海岛海域生态修复等方面工作,对改善渤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三省一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渤海湾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渤海湾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营口市开展了浮渡河口沙坝-潟湖蓝色海湾整治、营口鲅鱼圈月亮湾生态修复、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蓝色海湾整治等项目对沙滩岸线及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修复。其中,于2020年2月启动的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不仅通过拆除围海养殖池埂和堤坝、废弃房屋以修复岸线恢复自然岸线,还将建设海岸防护带558米,补植翅碱蓬、柽柳和芦苇以及增殖底栖生物以修复滨海湿地。

天津市于2019年制定并开始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规划期从2019年至2035年,计划实施整治修复项目30多个,包括滩涂修复、岸线整治、设置岸边人工步道、建设沿海湿地公园等。通过“退养还湿”、“退养还滩”的方式,采取清淤、恢复湿地植被、岸线修复等措施,恢复自然滩涂(或湿地)景观面貌,恢复自然岸线和原有潮沟水系,改善动物栖息生境和生物资源养护,逐步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截至2019年底,南港工业区生态湿地公园和中新生态城遗鸥公园一期生态建设项目已完成,临港经济区公共岸线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已完成600米试验段岸线修复。

(二)滦河口-北戴河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通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及“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滦河口、北戴河口、滦南湿地、黄骅湿地以及所辖渤海湾海域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工程,2020年底前将河北滦南湿地与黄骅湿地选划为自然保护地,渤海滨海湿地修复规模不低于800公顷。其中,秦皇岛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争取到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资金3亿,用于海岸整治修复工程、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工程建设。针对重点海岸侵蚀、河口海域、浅海养殖区及水生生态、陆源面源等整治与修复项目,率先实施“河长制、滩长制”,海水质量和陆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到2020年秦皇岛市整治修复岸线将新增14公里。

(三)莱州湾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莱州湾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潍坊市近年来通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南红北柳”以及“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了潍河、白浪河、弥河、老河、小清河等河流入海口海岸带生态修复、万亩生态盐松防护林建设、海景路南侧湿地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其中,白浪河入海口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在满足白浪河防洪要求的条件下,采用由陆地向水面梯田式自然过渡的设计,修复原有受损岸带及植被,打造自然防洪、防潮的生态环境;滨海旅游度假区“南红北柳”生态示范林项目,通过推广种植具有强盐碱改良功能的乔木型柽柳—盐松,来提升沿海防护林成活率、增加沿海生物多样性。

烟台市2018年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对芝罘区幸福北侧海岸约3600米及夹河口东侧海岸约2700米进行了近岸构筑物拆除与清理、沿岸垃圾清理及海滩修复、恢复滨海湿地52.5万平方米、种植绿化42.89万平方米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四)黄河口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黄河口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东营市通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国渔政亮剑”等行动以岸线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渔港环境综合整治等为重点,深入推进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代表项目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垦东咸水沟区域退养还湿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海岸带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项目。针对岸线的修复工作,要求清除向海一侧1公里范围内的违规和临时建筑物,对淤泥质岸线、三角洲岸线以及滨海旅游区等受损岸线,通过退养还滩、拆除养殖堤坝等方式,拆除占用优质岸线的养殖池塘、盐池、小型渔船码头等人工设施;到2020年,渤海岸线整治修复不少于3公里。目前东营市顺利推进渤海综合治理行动34项重点考核任务,2019年新建人工湿地7处,完成河口海湾整治修复面积222公顷。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其中,乡村教育的困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困苦和无奈。近年来,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专著和论文颇多,但相对而言,对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际状况的探讨仍显薄弱,本文拟作补充。①

(五)锦州湾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锦州湾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锦州市于2016制定并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方案,整治修复项目涵盖了对受损岛、桥、岸、滩的全面修复,目前已完成翅碱蓬种植、海岸带整治修复、岸线整治等10个项目。代表项目有:大、小笔架山海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天桥”自然景观,象鼻山、梦蓝湾、老龙头岸段受损岸线修复,大凌河口滨海湿地滩涂植被恢复项目。其中,大笔架山海岛修复主要通过岛屿岩石边坡加固、导流明沟和拦石墙修建、山体绿化等措施,遏制山体崩塌风险,恢复大笔架山岛屿山体景观。

葫芦岛市陆续在兴城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止锚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其中龙港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主要包括龙湾海滨景区(月亮河入海口)环境治理项目、三河入海口(龟山)湿地公园修复项目和望海寺码头及海滨浴场环境治理项目。项目分区段总计修复龙湾海滨生态岸线4.5公里,增加和修复滩涂面积30公顷;修复三河入海口(龟山)湿地公园生态海岸线15公里,增加和修复湿地面积320公顷;拓宽望海寺码头防浪堤,治理周围山体面积5000平方米。

(六)双台子河口沿线生态修复

对于双台子河口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沿线城市采取的措施有:

盘锦市自2016年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涉及生态岛礁建设、海岸整治修复与生态廊道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监测能力建设、滨海湿地植被种植、近岸构筑物清理与清淤疏浚整治六大工程。代表项目有:滨海湿地生态站建设、鸳鸯沟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鸳鸯岛岸滩废弃物清理和清淤工程、辽河口西侧滨海湿地修复。其中作为岛礁建设工程的重点,鸳鸯岛周边共清理废弃工程残留物43万立方米,增设鸳鸯岛生态监测站,通过对海岛周边海域水深地形、野生动物资源、潮间带沉积环境等情况的勘察,采取针对措施恢复水文动力和海域生态平衡。

三、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修复问题探讨

通过梳理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修复进展情况发现,环渤海区域的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渤海生态修复整治工作起步较晚,相关修复模式、统筹协调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一)陆海统筹的生态修复模式尚未形成

(二)区域联动的生态修复体系尚未建立

环渤海地区涉及三省一市共计13个沿线城市,目前这些城市所实施的各类渤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均是以所在省市为主导,各自制定治理修复策略规划,尚未建立三省一市区域联动的生态修复体系。由于行政区域跨度大、职责权限分散、海洋与环保管理部门多、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①曹宇峰、孙霞、于灏、林春梅:《浅谈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第1期,第104-108页。,使得渤海生态修复工作呈现分散化、系统性的特征,而各省市的生态修复工作范围又多停留在辖区内的局部区域和末端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此外,各省市对渤海生态修复的规划缺乏整体统筹布局,实施周期较短,不足以支撑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演替,阻碍了各修复项目累积效应最大化的实现。

(三)生态修复资金来源多元化不足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南红北柳”和“生态岛礁”等工程对于渤海典型生态系统的修复都依靠于中央财政资金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生态修复工作的支持资金来源过度单一,尤其是就地方政府而言,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工期长、投入大且复杂性高的工程,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压力,一旦生态修复项目的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就会中断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的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的累积效果则会难以体现。总体而言,目前针对渤海生态保护修复的多渠道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资金筹措来源缺乏多元性,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未能通过投融资公共平台吸引环保基金、民间资本等的多方支持,要建立生态修复资金筹措的长效机制还需在现有基础上丰富生态修复资金来源。

(四)生态修复的监查管控制度不完善

海洋生态修复的计划与实施,既需要前期对海岸带、湿地、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污染及受损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调查,也需要对修复项目的施工质量、实施进程以及修复成效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同时要对生态治理修复工作落实不到位、忽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开发决策而导致海洋生境损坏的相关部门及领导进行追责处理。目前,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针对典型生态系统修复而配合开展的跟踪监测、野外实验、修复成效评估等监测调查手段较为缺乏,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尚不完善,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生境监测站点仍需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修复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形成,同时,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成本低,惩罚力度小,导致对渤海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等情况屡禁不止,海洋环境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修复机制及政策建议

(一)建立陆海统筹、治理与修复并施的修复机制

渤海生态修复的全面起效涉及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的海岸线、湿地、滩涂及海岛等多个空间领域,海陆间频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其互为依存,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是恢复渤海典型生态系统功能的必然选择。对于渤海海域生态脆弱的典型生态系统,坚持陆海统筹、岸上与岸下联动,以陆源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和“生态岛礁”等重大修复工程,综合整治海洋生态环境,以典型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和生态系统内部群落结构特点为依据,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增植等措施,增强海洋的自净和修复能力,改善渤海海域河口和海湾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海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可持续运行,稳定和维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安全。

(二)形成区域联动,三省一市协调合作机制

环渤海13座沿海城市的各级政府以及环保、海洋等涉海机构应增强协调合作,建立完善的渤海生态修复的联动机制,从系统修复的角度全面统筹、共同推进渤海海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规划。为实现三省一市跨部门、跨行政区的陆海统筹和协调合作,可采用区域海洋管理制度,建立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作为权责主体,围绕渤海海域内海岸线、湿地、海岛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对各三省一市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调配。委员会将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统筹制定渤海海域生态修复计划、明确生态修复目标、统一生态恢复标准、恢复技术手段①马英杰、于晓华:《美国<墨西哥湾恢复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启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第59-64页。,监督管理生态修复资金使用并对已完成项目效果进行核验。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委员会将通过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协同管理和权责分配,凝聚渤海生态系统修复的合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融资机制

为保障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渤海生态修复资金的融资机制应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向渠道多元化转变,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一方面,三省一市将整治修复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强化渤海生态整治修复的资金支持,完善生态修复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资金政策和渠道,在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同时,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模式,依托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环保基金、民间资本等参与渤海生态修复工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渤海生态修复资金提供强力保障。

(四)完善监查体系,强化监督考核机制

环渤海三省一市可通过联动共享机制,共同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与执法监查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渤海海域生态系统遭受污染和损坏,为生态修复成效的完全发挥提供可能。在海洋环境调查监测方面,环渤海沿线城市需进一步完善现有海洋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在生境脆弱的典型生态系统增加监测站点及监测浮标,引进高新技术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针对监测获取的关于海洋环境质量、流域断面、陆源排污等重要数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同时与海洋预报中心联网,着力构建完整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信息平台,使三省一市的海洋、环保、水务等涉海部门间共享渤海生境信息,推进渤海海域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与共同修复。在海洋生态修复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应通过建立“河长制”、“湾长制”等制度明确划分各省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统筹制定海洋生态修复评估考核标准,加强对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在海洋环境执法方面,建立覆盖渤海沿线各省市、各典型生态系统的海洋环境执法机制,在岸线开发、海岛管理、湿地保护等重点领域,强化对各级涉海部门和执法单位工作情况的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对失责失职以及违法违规、不顾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部门及领导进行追责严惩。

猜你喜欢
海湾渤海海域
半封闭的海湾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7期)2022-12-18 01:42:44
遗落海域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42:32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人鱼海湾
趣味(语文)(2019年12期)2019-04-13 00:23:20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初识海湾女神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