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关联性研究

2020-10-10 07:30:56乐俊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口密度商贸流通

乐俊杰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引言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人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随着城镇人口密度的逐渐上升,导致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势必会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助力。

文献综述

国内众多学者对人口、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其分为三类:其一是人口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华罗娟(2018)选取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人口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 她将人力资本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经济发展、城镇化、技术投入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通过GLS回归,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付园(2018)选取我国2006-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人口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她将人力资本、人口规模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经济、教育等投资作为控制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人口规模提升和人力资本水平上升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二是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徐永峰等(2015)运用2004-2012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方面测算和分析我国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范乐乐(2019)探究了经济发展与商贸流通产业之间的关系,她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经济发展,分别探究二者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而城镇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贡献。其三是人口、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有关人口、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少,何婧华(2018)探究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关联性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而现有公开资料并没有统计出商贸流通产业产值,有学者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状况,也有学者将批发、零售、物流、餐饮等商贸流通产业的分支行业产值加总得到商贸流通产业总值。本文采用后者的做法,选取2010-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批发、零售、物流、餐饮等行业的产值,加总得到商贸流通产业产值,使用business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本文使用常住人口总数除以行政区面积得到地区人口密度数据,使用people表示,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缺失数据使用均值法补充。经济密度反映了地区商业密集程度,本文使用地区年度生产总值除以行政区面积得到地区经济密度,使用mgdp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此外,考虑到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会受到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本文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使用city、open、pp、income表示,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各变量在2010-2017年时间跨度上的差异状况,同时也能够了解变量在30个省、市、区之间的差异程度。本文选用的商贸流通产业(business)、经济密度(mgdp)、人口密度(people)等变量均为绝对值变量,为避免时间上和区域上较大差异导致的异方差性问题,本文对绝对量指标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随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lnbusiness的均值为3.437,标准差为0.442,最大值为6.353,最小值为1.553,说明所选的我国30个省、市、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取对数之后标准差减少,异方差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消除。lnpeople的均值为1.502,标准差为0.064,最大值为3.857,最小值为0.873,说明所选的我国30个省、市、区的人口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相对较小。lnmgdp的均值为1.037,标准差为0.035,最大值为3.844,最小值为0.669,说明所选的我国30个省、市、区的经济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相对较小。控制变量方面,城镇化水平(city)、对外开放水平(lnopen)、人力资本水平(lnpp)、居民收入水平(lnincome)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取对数之后差异降低,异方差性得以降低。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30个省、市、区2010-2017年的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低于15年,按照常规的处理方法可以不必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可以直接建立模型。由此本文采取多元线性模型加控制变量的方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如方程(1)(2)(3)所示:

其中,方程(1)是探究人口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方程(2)是探究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的关联性,方程(3)是研究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lnbusiness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对数,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lnpeople为人口密度的对数,city为城镇化发展水平,lnopen为对外开放水平的对数,lnpp为人力资本水平的对数、lnincome为居民收入水平的对数,β为相关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c为常数项。

(四)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分别按照模型(1)、(2)、(3)进行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在进行回归之前必须进行豪斯曼检验与F检验,以判定最优的模型形式。本文首先进行豪斯曼检验,模型(1)、(2)、(3)的豪斯曼检验值分别为13.854、17.843、43.478,均在1%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随后本文进行F检验,模型(1)、(2)、(3)的F检验值分别为173.84、133.352、145.907,P值均低于0.1,说明模型(1)、(2)、(3)均适用固定效应模型。此外考虑到30个省、市、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2010-2017年时间跨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采用个体和时间均固定的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模型(1)和模型(3)的lnpeople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5、0.127,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我国人口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我国人口密度上升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人口密度上升,意味着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品需求量增加,而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生产、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商贸流通产业的主要经营产品和服务,因此人口密度上升能够带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上升。模型(2)和模型(3)均表明lnmgdp与lnbusiness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我国经济密度上升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上升意味着地区产业集聚度上升、商贸集聚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节约了中间的运输成本,有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效率,此外地区经济密度水平提升能够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从而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2 回归结果

控制变量方面,模型(1)-(3)均表明city与lnbusiness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lnopen在模型(1)-(3)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83、0.563、0.437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lnpp在模型(1)-(3)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对商贸流通产业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难以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形成明显影响。lnincome在模型(1)-(3)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此,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人口密度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我国人口密度上升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人口密度上升,意味着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品需求量增加,而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生产、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商贸流通产业的主要经营产品和服务,因此人口密度上升能够带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上升。其二,经济密度上升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上升意味着地区产业集聚度上升、商贸集聚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节约了中间的运输成本,有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效率,此外地区经济密度水平提升能够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从而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其三,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居民收入水平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明显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引导城乡人口流动。本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人口密度上升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人口密度过大会引发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发展城市副中心或者与周围城市协调发展,将地区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当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在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因此各地区应该引导城乡人口流通,避免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第二,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密度。经济密度与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各地区提升经济密度能够有效改善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我国各地区区位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基础上,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产业集聚水平,从而提升地区经济密度,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第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化水平。商贸流通产业涵盖批发、物流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与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地区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支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提升地区城镇化水平,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猜你喜欢
人口密度商贸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画像即墨商贸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0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19
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
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 12:50:30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6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49
0.0人
新城乡(2016年11期)2016-11-28 17:11:34
厦门市流动人口分布研究
商贸流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