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声乐课的教育功能

2020-10-09 14:15代佳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高校

代佳

摘 要:所谓声乐就是对歌唱艺术的总称,特指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声乐作为一门古老而普遍的综合表演性音乐艺术,它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与社会的不同需求,是人们共有的精神食粮并紧密的伴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声乐课几乎是一门基础的必修课程。声乐课的教育功能更是不言而喻,它能帮助我们扩大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通过声乐课上声乐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形成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高校;声乐课;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2

《晋书·乐志》曰:“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可见,对声乐课中教育功能的介绍古已有之。随着大课改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高校声乐课的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高校声乐教师,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和观察,认为高校声乐课的教育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声乐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范唱和讲解经典的声乐作品及多样化的声乐课教学形式,用声乐作品所特有的听觉吸引力、强烈的情感性、深刻的思想性、高雅的审美性优势,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1]如作品《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选自影片《共和国之恋》主题曲,刘毅然作词,刘为光作曲。作品创作于1998年,是一首用中国科学家真实事迹提炼创作的歌曲。根据词者刘毅然介绍,是科学家的事迹感动了他,触发了他的创作情感。张广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于是就有了“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恋着你”;邓稼先回国后献身国防,十几年杳无音信,妻子流泪期盼,于是就有了“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全曲为带再现的二段式,在朴实的旋律中透露出典雅的艺术气息,乐段之间模仿跃进且回环往复,似内心涌动的情感,逐层铺展,情深致远。真实的表现了科学家的爱国深情和无私奉献精神,通篇歌词没有出现一处“祖国”的字眼,但从心底流出来的情愫,却能更真实的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们对于祖国真挚的爱。如作品《妈妈教我一支歌》,杨涌作词,刘虹作曲,[2]原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这是一首抒情叙事歌曲,歌词简洁且凝练,歌曲独具匠心地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曲的音调糅合在一起,丰富了旋律。歌词共三段,从妈妈教我唱到我唱着妈妈教的歌,再到我教儿女唱代代相传,层层递进突出主题,使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表达了一个普通民众对党的忠贞和热爱、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念。通过学唱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能带给学生们极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自尊,提升审美鉴赏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增强道德教化力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可见,孔子将“乐”作为道德教化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继孔子后,荀子认为:“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是指如果能够让蕴含高尚道德的音乐在社会广泛传播,则有助于人们自觉遵纪守法,实现社会安定。在高校声乐课的学习中,有很多优秀作品具有立德树人的功能,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实现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的目的。如作品《母亲》张俊以、车行词,戚建波曲,原唱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这是一首抒情性的艺术歌曲,用我们身边最平常的小事,高度概括了母爱的平凡、伟大以及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歌词质朴亲切,节奏舒缓,旋律层层推进,描绘出了儿女对母亲的尊敬、爱戴和依恋。前后音乐节奏、力度、情绪对比变化明显,坚定地表达了人间真情,给人以奋进的激励和心灵深处的震撼。如作品《报答》,石顺义词,羊鸣曲,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这是一首饱含深情厚谊、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歌曲,涵盖着人间大爱,报答之情、感恩之意。歌曲在行进中,强化了音符级进与大跳的走向,调整歌曲情绪和强弱的对比。全曲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宫”“清角”和“变徵”,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织体,加强了歌曲的感染力。朴实无华的语言、悠扬动人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些声乐作品都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的人间真情,建立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中修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三、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大学生这种情感体验通常表现出自信、希望、鼓励、友爱、尊重、坚持等,这些情感体验都可以在声乐课学习中体会到。如作品《You Raise Me Up》(中文译名《你鼓舞了我》),由原唱神秘园乐队发行于2002年,收录在《Once in a Red Moon》专辑中。创作者罗尔夫·勒夫兰将爱尔兰音乐的空灵缥缈和挪威古典民乐完美的糅合在歌曲中,整首歌流畅自然、恬静深远、发人深省。他曾在母亲的葬礼上演奏了纯音乐版本,现场无不为之感动,后来很多宗教乐团也选择了这首歌作为教堂音乐来传播。就如同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歌词里的每一句话总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其中最让人心灵震撼的是副歌部分。

You raise me up:你激勵了我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之巅

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

to walk on stormy seas:故我能行进在暴风雨的海洋

I am  strong: 我变得坚韧强壮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 在你坚实的肩膀上

You raise me up:你的鼓励

To more than I can be:使我超越了自我

这段歌词激励着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跨过一个个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果敢,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各种困境。

There is no life:每个生命

no life without its hunger:都有其热望

Each restless heart:每颗悸动的心

beats so imperfectly:跳动的都不尽完美

But when you come:但是你的到来

and I am filled with wonder:让我心中充满了奇迹

Sometimes, I think:甚至我认为因为有你

I glimpse eternity:我看见了永恒

此处是歌词的点睛之笔,从一定程度上升华了整首歌的精神內涵,通过细腻委婉的歌词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人生哲理:人生不是完美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就丧失了自己的理想与斗志。当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时,一切都变得不再可怕。学生可以把歌曲中的“你”看作是自己的一个知己或一个朋友,他们在你最绝望的时候出现在你生命中,给你带来光明和希望。这首经典励志歌曲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被翻唱的次数已经超过125次,传唱度最高的版本是2005年西城男孩的翻唱,一举拿下英国榜单冠军,并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四、提升心灵优化性

正如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所言:“音乐比任何艺术美能更快更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心情”。的确,声乐作品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如作品《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4]全曲只有四个乐句,四段歌词。歌词明快朴实、节奏自然宽广、旋律明亮高亢。歌曲寄情于景、有问有答、充满着诗情画意,舒展开阔中表达了对家乡沂蒙山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共产党深切的感激之情。歌词中描绘的青山绿水、高粱红、豆花香、万担谷子等景物和悠扬明朗的旋律再加上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张也深情的演唱,激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沂蒙山那广阔美丽的景色中,仿佛看见山东人民载歌载舞,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生活的美丽场景。

声乐艺术的魅力就体现在对作品旋律、节奏、歌词和速度的亲身体验中增强音乐记忆的能力。因为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之一,是人脑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重现或再认过程。[5]这些优秀声乐作品给学生的心灵以深刻的感触,积极的情绪渲染。让同学们在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情,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得到情感与心灵的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超越,从而产生一种坚定而平和的精神力量。

五、结束语

声乐学习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声乐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高校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体会一切美的音乐,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发挥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道德教化力、提升自我价值感、得到心灵的美化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状态,使他们真正体会理解到声乐课学习的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声乐曲选集 中国作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

[3]孔丘.论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4]徐青茹、崔春荣.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高校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