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数字化保护思考

2020-10-09 10:12杨梅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新媒体环境数字化

杨梅

摘 要: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的代表民间传统舞蹈,是新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彰显着历史价值。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舞蹈传承与发展也借助新的传承路径丰富了途径,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传承发展;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02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设备智能化、网络资源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新兴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这些要求传统形式做相应数字化转变。当前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比较多,数字图像可以通过不同设备和技术生产,比如计算机、数码相机、坐标测量仪等,可以从平面到立体、从画面到体感交互进行展示,突出体验、互动的特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与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先进的平台和技术,将拓宽传播途径,融入群众生活,扩大欣赏群体,能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1]

一、新疆民间传统舞蹈数字化保护现状

新疆特有的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基础,作为新疆民间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统舞蹈同样历史悠久。经过世代流传,将劳动人民的肢体语言得以生动展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疆民间传统舞蹈不仅有各民族固有的原生态文化,同时通过不断吸收新艺术内容,衍生出全新的风貌。新疆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丰富,但流传至今几乎还是通过最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承,比如传統的课堂教学、民间艺人传授、文字传承和舞台表演,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传承中面临着危机。[2]

新疆民间传统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来源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还包含独特的舞蹈音乐、民俗活动、服饰等。从传统的保护方法来看,大多选择是影像记录、文字记录,这些只能做到保护舞蹈本身,使得民间传统舞蹈的活态传承面临巨大挑战,不能从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展示。数据编辑比较局限,仅仅处于剪辑阶段,数据在二次开发创作上应用比较难。

新疆民间传统舞蹈主要保护手段从现有的非遗数据库的调研来看,以文字方式呈现为主,虽然有摄影技术、摄制技术的介入,辅助以图片、视频,但是它所记录的也只是历史的一个凝固瞬间,很难通过摄影技术、摄像技术全面而系统的展现民间传统舞蹈类的历史性文化现象。影像采集工作也不够规范,大部分是零散式采集,这样会造成对民间传统舞蹈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对采集后的视频几乎没有进行数字化转换,对采集的影像资料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保存,利用率低。

二、对新疆民间舞蹈数字化整理建议

(一)建立民间传统舞蹈数据库

首先,利用传统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民间舞蹈相关的文献、音频、视频、图像等原始资料进行数字化集采、整理与存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传统舞蹈数字资料档案。其次,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对民间传统舞蹈动作进行数字化采集,数字建模技术对舞蹈道具、文化空间进行建模。再次,利用AR虚拟技术对传统数据信息进行虚拟空间搭建。

(二)舞蹈动画

舞蹈动画开发面把受众群体扩大化,打造不同层次都可以欣赏的舞蹈动画,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了解有关知识,在动画设计中将数字交互概念融入动画中,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将民间传统舞蹈符号化,通过人物造型、艺术风格与体验性加强视觉冲击。在动画制作中把舞者设计成卡通人物,配以舞蹈动作,加强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的多样性。[3]

(三)数字博物馆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我国文化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建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是博物馆物化发展的一种新的展示形式,数字博物馆以观众为主的服务理念,展示内容不变,把展品通过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从各个角度展示给观众,能够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注意到观众对展品的心理变化、知识累积、情感满足以及经验获取,很好地达到教育效果,为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丰富搭建了重要框架与模型。服务对象普及到大众,全球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文化的互联网用户,从深度和广度上使得博物馆的用户群得到极大的扩延。在服务形式和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有所不同,提倡观众积极参与和互动,增强观者对展品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民间传统舞蹈博物馆主要不是了解文字知识,而是通过视、听、互动来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知识,促使观众参与体验。运用数字技术创造视觉呈现与互动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编辑、图像采集修复、用户虚拟体验等数字化交互技术的运用与导入,使展示效果更加逼真容易理解。[4]

三、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

基于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现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疆民间传统舞蹈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成长和迭代,维护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审美形态,将当下互动媒体、声音技术与传统新疆民间传统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根本的基础上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使用新的技术传扬新疆民间传统舞蹈。

(一)舞美舞台的变化

传统舞蹈表演通过舞台展示和抒发舞蹈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体验与感受,传统舞台效果的制作,效果制作中无法预知实际演出中面临的问题,会导致模型制作中相对孤立无法体现真实场景面貌的问题。近年发展很快的3D技术能完美体现设计师理念,能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还能拓展设计者的创作思路,可以完全展示舞台的效果,剧院的氛围、环境,包括材质、灯光、比例等各种因素,而且其形式为数据格式,方便存贮、携带、修改。编导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创作上不仅局限于一种风格,而是和不同风格的舞种相互融合发展,通过发散性思维而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全息技术的应用

全息投影技术也叫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技术。该技术能在玻璃和亚克力材料上成像,展示给观众的图像融合艺术设计装饰性,传统静止画面有了互动性,使展示对象在图像出现时能真实立体的再现,从而使观众对展品有了全新的视觉与真实体验。全息技术能与各个学科结合,利用艺术性进行创新,它能呈现出生活中呈现不了的事物,是科技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国外,全息投影技术与舞蹈的结合大都是与现代舞相结合运用,作为最先运用新技术的舞种,在发展创新上一路领先。因此,对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应借鉴现代舞与全息投影技术的结合的经验。从技术角度来看,全息投影与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近年来新疆民间传统舞蹈在创作理念和作品还原度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有些民间传统舞蹈也会融入一些“现代舞”的特征,民间传统舞蹈吸收全息技术现代舞的经验,通过舞蹈专业人士与数字媒体技术人员合作,相信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全息舞蹈一定会有新发展,创造出更有文化底蕴的舞蹈作品,也定能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

(三)App 和公眾号的运营

当今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催生了手机 App 和微信公众号产业链迅速发展,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也顺应时代变化,打破原有的经营模式,开发多个App和公众号,这种做法赢得了大量的年轻用户,收获了大批粉丝。新疆民间传统舞蹈作为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可以全力借鉴。

一方面在介绍民间传统舞蹈历史、民间传统舞蹈种类和非遗传承人及优秀的舞者时,根据自身舞蹈的特点及优势开发微信公众号及App,内容中放置优秀舞蹈欣赏视频和教学视频,还可以运用三维数字展示技术,通过智能屏、LED等数字化交互技术的运用,强化视觉效果,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另一方面增强传播的灵活性,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看学习,打破了舞蹈文化传播的空间局限和技术限制。大家进行赏析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互联网或手机上进行快速搜索,选择性观看舞蹈演出、更加全面客观了解舞蹈本身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

四、结束语

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精彩纷呈,特色鲜明。在当前各行各业融合的趋势大背景下,要以广阔的视角度让高新技术融入新疆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研究中来。舞蹈类文化遗产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因其表现时的多样性,在数字化技术整理及制作上难度更大,应当在时代的变迁中与时俱进,加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构建新型的传承模式,使自身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守亮.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的多维度思辨[J].设计艺术研究,2014,4(01):35-39.

[2]朴永光.论“非遗”语境下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6):62-71.

[3]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06):1-9+157.

[4]刘婷婷.民俗舞蹈奉化布龙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新媒体环境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