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0-10-09 19:11李婧慧
关键词:老人与海主题

李婧慧

摘 要: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眼界开阔,思想丰富,心胸宽广。我们要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推荐和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本领。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阐述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老人与海;冰山理论;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75-1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本学期高二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且这本书比较符合高中生阅读的特点,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是过分艰涩。对于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这本书,更大程度上去挖掘本书的价值。对此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主阅读

法国诗人缪塞说:“我的杯很小,但我以我的杯喝水”。学生的“自主阅读经验”就是一个“杯”,他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杯”,然后用其在书海中汲水。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阅读阶段,在该阶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即可。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表现在整本书阅读开始前的预热活动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指导上。

在预热阶段,即在学生开始阅读《老人与海》之前,教师可有意无意地在课间跟已经读过该书的同学进行交流,在教室张贴有关的海报和选段,阅读课上老师先行阅读本书,或在课间播放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等,总之用一些方法尽可能营造一种浸润式环境,以此慢慢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不自觉地关注到这本书,并且感受到周围老师、同学正在阅读此书,这样他们投入阅读的动机就会增强。

在阅读指导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交流检查阅读成果。鉴于《老人与海》这本书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已经读过,对文本相对比较熟悉,所以我们给学生两周时间进行阅读。第一周主要是指导学生快速粗略式阅读,掌握故事梗概、把握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旨在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和提升阅读速读的能力;第二周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着眼于文本的情感触动点、阅读困惑点、赏析思辨点、思维发展点和文化积累点等,并能在旁进行批注,旨在训练学生关注文本细节的能力。两周之后让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教师进行批阅。

二、任务探讨

根据对学生读书报告的批阅,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老人与海》的主题认知始终局限于“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这种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难道这就是他们在这本书中能看到的所有了吗?显然这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所承载的意义绝非仅限于此。基于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理念,我们将探讨任务确定为“《老人与海》多重主题意蕴探寻”。

海明威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過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即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文本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勇敢去探索水下八分之七的思想主题。

《老人与海》简单地讲述了一个贫苦、可怜、急于想证明自己的老人在海上勇敢搏斗的冒险故事。通过故事主线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为了生存进行的斗争,为了证明自己不断进行的拼搏,除此,文本中还有对故事进行补充的一些细节,由此我们又可以窥见小说中的西方现代精神和哲学内涵,而后这种精神内涵又超越了时间、空间,脱胎成人类生命中一些永恒的存在。所以在该主题下我们按照“表层主题——精神内涵——象征意蕴”的思路由浅入深地探讨不同的主题意蕴。

课堂上,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对每组进行相应引导。

三、成果分享

通过分小组进行主题探讨,学生们由浅入深地探讨了多元化的主题。

就故事本身整个捕鱼过程来说,学生看到了自然界残酷的生存法则:马林鱼有坚硬得可以戳穿鲨鱼皮肤的嘴,却被老渔夫捕获,但老渔夫面对凶猛的鲨鱼却又差点丧命,自然界相生相克,适者生存;学生还看到了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过程中老人毫不退缩、毫不屈服的硬汉精神。在捕鱼主线之外的一些细节中,如捕鱼环境的设置中,学生看到了老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老人视大马林鱼为自己的兄弟,他对不同的鲨鱼有不同的评价,他说大海里有他的朋友,他将大海中的生灵与自己同等地位看待。

此外学生还结合海明威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二战后美国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大萧条、社会秩序混乱”,面对这些冲击与混乱的场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很容易感受到人们的人们心中的强烈落差和绝望感,因此他对于现代人的悲观情感把握非常到位,在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好像注定是孤独的,就像愿意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的人始终只有一个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在这种处境下被放大。

接下来,同学们进一步探究了其象征意蕴。学生认为海洋是人类社会的象征,人类社会和大海一样,充斥着危险,又充满无限可能,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鲨鱼象征着某种破坏性力量,大马林鱼象征着追求的目标,有时候我们看似实现了目标就像老人捕获了大马林鱼,但结果却一无所获就像老人搏斗后带回来的只有鱼骨架,人在命运面前总是显得有些无力,始终无法摆脱生存困境。

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笔者身为老师感到非常欣喜,由此可见,只要放开手脚,学生是会创造一片新天地的。只是我们知道海明威的作品向来符合冰山原则,在水下的八分之七我们可能只探究了一二。若想要觅得《老人与海》表达的更多内涵,我们还需要进行多角度持续的、深入的研究和探求。

[参考文献]

[1]王梦.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艺术及其现实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1).

[2]王英伟.《老人与海》蕴含的多重主题研究[J].芒种,2016(06).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主题
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分析《老人与海》中的人物精神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The Interpreta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