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20-10-09 21:59崔志强
写真地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深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崔志强(1982.09-),男,山西黎城人,本科,中小学一级。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点出发,并结合当下生态文明进行阐述说明。高中生就是我国未来的建筑者,同时也是环境的承受者,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落实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深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7.229

引言: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制高點,突出显著地位,进而创建美丽中国,与此同时,也给高中地体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强化生态文明。

1 高中地理渗透生态文明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中提出了四大地理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这些都与生态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地理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相关内容,同时生态文明还包含着自然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生态文明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相关的主要内容;其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出其中所隐藏的生态文明内容,进而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实现生态文明的渗透。

2 生态文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体现

2.1 结合生态文明理念,贯彻新课标主要要求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从工业文明出现弊端之后所提出的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同时生态文明与人类环境问题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问题,可以使学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观念,学会重视环境保护,进而使学生具备“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环保观念。由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某个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而放在特定的区域内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全面的分析以及人文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而根据不同国家带来的环境问题学生掌握相关的思路以及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环境治理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2 整合教材资料,挖掘生态文明教学内容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同时也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的重点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相关的地理必修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充分的掌握了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明白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人口”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明白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资源需求的不断生长促使自然资源得到枯竭;生活垃圾带来的影响进入到环境中,从而造成了生态环境不断的被破坏,环境出现污染。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入使学生可以巩固之前的旧知识,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把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环境观进行相互的结合,进而使学生可以明白其中不可分割的关系,进一步树立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观念,并使高中地理中渗透生态文明。

2.3 因地制宜选择案例,拓展生态文明教学资源

教师如果想让生态文明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就应当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进而使学生深刻的明白生态文明其实就在身边。不仅如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当多加注意,不仅要考虑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同环境问题,还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使学生对身边的问题存在一定的认知能力。往往是一些乡土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因为我国比较富饶,不同地区都会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环境来选择实际的教学案例。举例来说,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就是冬、春季节具有很严重的环境污染。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生活在当地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举例,从而让学生分析出当地的地形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而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深刻的明白生态环境文明与自身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2.4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人人有责”的意识,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当把教学的内容停留在学习与环境问题的知识上,还需要让学生把生态文明转化成为自身的修养,从而拥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举例来说,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的防御措施,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气污染环境取得成效的地区学生一方面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从现行的治理措施中,总结治理大气污染的一般方法;其次进行保护大气的宣传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除了课堂以外的知识,从而还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生态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通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教育,其中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以及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内容展开教学,从而使高中地理有效的渗透生态文明内容。进而通过生态文明的渗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艳萍,王健,邵琼,孙雨红.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7-248.

[2] 赵文栋,陈亚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观教育[J].文山学院学报,2019,32(06):117-120.

[3] 贺红,兰仕萍,马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28-29.

猜你喜欢
深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对背栓式外墙干挂石材施工方法的深入研究
独立学院理论力学教学深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