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与近代史研究反思

2020-10-09 18:45陈超萍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近代史

摘要:明清史和近代史两个研究领域在近几十年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的问题意识单一,明清和近代的问题意识不同,使得当时的学者对于两段历史叙述方式和内容截然不同,从而存在一道历史鸿沟。但随着社会问题意识的多元、复杂化,本着以实践出发的原则,明清时的社会史研究者重新认识了传统明清史和近代史内在脉络,并深刻反思两段历史之间的断裂,使得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讨论两段历史成为可能。

关键词:明清史;近代史;社会史

1.前言

明清史和近代史是两个在时间上连续的历史时段,而近代史的研究在中国历史学界中取得突出成就的领域。因此,通过明清史与近代史二者之间存在的连贯性来对主题进行研究是一个好方法。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虽然两个领域仍然普便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但是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两个隔绝对立的领域渐渐有了沟通,部分明清史和近代史学者也开始进行积极的对话。但是为了推进双方的发展与互动,对于类似自说自话这种情形仍应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讨论。本文侧重的是理论模式与具体实践在史学研究创新过程中的张力,并在有明确指向性下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的批评,是一项学术史意义上的回顾性研究。

2.问题的缘起

“明清史”“近代史”和“社会史”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几个概念,它们即是传统概念,也是本土的概念。

明清史这个词是随着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总结出现的,它是明代和清代的合并概念,表示着具有相同特征的一个历史时段。明清史和近代史都是中国较为黑暗的时期,近代史都耳熟能详,不再论述,明清史则详细介绍了明清两朝的政治经济、商业、对外关系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而社会史,自其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至今仍有较大的讨论。随着赋予这些概念的内涵的不断增加与丰富,近代史、明清史和社会史这三个概念的张力越来越大。

以现在的研究来说,它们代表着三个不同时代的史学范式。明清史类似于王朝体系式是以客观存在事物如国号为时间标记的具有浓重王朝演变的断代史。近代史则是以主观判定的时代为标。例如,近代史的分期方式则是以人们所处的时代回推或者以近代思想成果及新产生的知识来划定分期界限。而社会史不同,它突破了时间范围的局限,而给“史”赋予了表示时间的角色。为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加的清晰明亮,我们必须透彻的理解这三者背后的语境关系。

3.问题的凸显

正如上文所说,根据所描述的每个时代的概念来看,明清和近代连接的如此紧密,就好比说晚清,它的归类很难分清。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些时段同质。若说两个历史阶段的内容本质相同,那么意味着时代没有发展创新,社会就是停滞静止的。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么为什么近代这个鸿沟要更加凸显呢,难道是因为它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都要大?那么近20年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要比以往都大,那是不是说明另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同时作为标记时间的符号,“史”显然要比“明清”“近代”更加清晰的被表达。这一区别对待,归因于不同的时代,传统与社会。这里本没有较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明清史和近代史两个概念的存在使得其产生不同的概念。而在社会史前加以“明清”或者“近代”这样的时间标记,便凸显了问题。

4.问题的分析

“近代”是历史阶段划分的产物,要考虑上下限的问题。显然,由于对连续性的判断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近代史下限的问题考虑较多。比如说,以1840年为标志,与以前的时代有明显的断裂,但从1911年之后,前后两个时期就有明显的连续性。同时,明清史也类似,人们常说明清,但为什么没有人说原明史?在明清这个历史中,何况汉人王朝还夹在两个北方族群建立的王朝之间。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判断是否受到误导,那我们利用的历史资料是否完全正确,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无法全面准确的梳理事件,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代明确的时代定位的限制。因此,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探讨社会时,对于民国初年方面的事件比较得心应手,而到明清时代就比较困难。

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时间上连接的明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主题上却无法对接。是因为明清问题到1840年后就消失了吗?还是在1840年以后出现了全新的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我们之前讨论的帝国等问题到了后面就消失了?甚至后来出现了经济学,理学等毫无干系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说,只有社会史或者由社会史视角的历史写作者才能以问题为中心,瞻前顾后,分析真实历史。因为社会史只把政治当做一个平台去看社会,看其它,而不是把政治当做一切。

5.问题的解决

目前,一些出自明清时领域的人通过社会史角度出发,将各种文献结合解读探索出了新的方法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问题来设定时段与分期。它们发现在1368到到1840年时间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它们通过关注于要素,缘由,资源及其发展变化,从而判断导致后面结局的原因。我们常常过度重视近代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者著名的人物故事,而他们并不能涵盖近代的历史。因为过度的重视某事或某人,致使我们对于变化认识更加的单一线性,不能对近代中国的面貌解释与联系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就好像人类看到的蚂蚁洞一样。

突破前述的束缚,以多角度的方法观察的思想史的观点在近代史研究中已出现。但是对于如何还原历史情景,从何处入手等仍困扰着我们。我认为应该从以往的学术史入手,对以往的缺点进行反思与检讨,并以多元的解读方法对于历史资料进行新的分析,最后在更加完整的历史情境中解读问题与历史。

也许,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同历史吓得研究成果集合在一起进行比较討论,会是一个收获良多的课题。它将一个不同的学者之间逻辑交流与讨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青峰.村上卫:《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国:福建人的活动与英国、清朝的因应》[J].海交史研究,2019,(3):123-127.

[2]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J].学术月刊,2005,(12):101-108.

作者简介:

陈超萍(1991—),女,汉族,湖北恩施,本科,咸丰一中,中二,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近代史
近代报刊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研究
中国近代史的当代意义
从近代史开端浅谈历史教材史学观念的转变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浅谈爱国情感的培养
历史选择了中共,中共改写了历史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