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探析

2020-10-09 10:05曾果果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立德树人教育

曾果果

摘 要:在一系列教育改革后,“立德树人”成为现阶段高校公共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为了实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认知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目标,学校需要在带有素质教育特色的音乐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之间的关系,分析當下教学现状并探析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因为传统教学方法所留下的问题让校内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念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的专业教学和道德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传统的认知上,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是独立的,只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建设,设置音乐课程也只是为了提升专业技能而已,这样将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割裂开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也不符合当下教育部门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要求,未能满足高校教育的根本需求。[1]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一)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点是它能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而达到基本教育目标,而在产生强烈情感认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具备优良的品质。我们常说高校中的音乐教育是情、爱、美的教育,因此现阶段的高等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优质的能对声音和文化产生高度认知的学习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对各类情感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他们也能通过音乐来传达的自身的情绪感受,是抒发感情最有效的途径。[2]

“音乐无国界”,它能够准确传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复杂情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正面反映,现阶段整体行业对音乐表演水平的最高要求是达到发声即入耳、入耳即感情,通过完整的旋律让情感得以自由流动,听者则能共情,对现实事物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从而表达出更加深刻的人生思考。

(二)完善人格品质

高校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培养优良的人格修养,从而让当代大学生都能拥有完善的人格。素养教育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需要大量的科技辅助,从大量人文体验中自然提升了综合素质,因此现代人常说理解音乐的过程就是在进行高级的精神活动,在此期间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精神上的享受,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3]

音乐中包含很多种艺术,例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因此许多社会生活中的活动都能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会对社会上一系列客观规律产生与以往不同的认知,而且根据学生个体上的差异,他们通过感知声乐的方法形成不同的主观上对学习与生活的追求与愿望,达到传递社会信息的目标,校内也可以存在多元化的情感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促进个人情感智慧化,让当代大学生成功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三)提高道德水平

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校内学生的道德水平,在音乐中学生能感悟到人生价值,对个体生命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成功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效。现在社会上主流音乐都能同时符合道德规范与艺术规律,强调专业知识与道德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发挥出净化、教育两种功能,进行审美与道德教育。[4]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现状

(一)基本认知不清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音乐是一门公共课程,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其地位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因为多年来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还未能对这门课程产生应有的重视,对音乐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能有准确的认知,因此不会投入充足的师资力量在课程中挖掘“立德树人”理念,因此多年来高校中的音乐学科始终处于尴尬的边缘化状态,学生在选修课程时也会将其下意识地忽略,这样一来其中的道德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忽视培育目标

从原则上来讲,高校中音乐课程的教育功能有如下三种:审美、道德以及智力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阻碍学科发展的问题,例如教学严重缺乏学科性、教学目标不稳定、课上选材过于随性、课堂没有吸引力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选拔制度不够严格,导致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能达到要求标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课上实践教学中教师还习惯性地使用传统方法,欣赏音乐成为机械式的任务,与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背道而驰,学生不能在学习后形成独特的审美,甚至不能和音乐进行基本的沟通,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那些隐藏在教学素材中的德育要素不能被挖掘出来,完全忽视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缺失传统礼乐文化

国内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不能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音乐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精神与道德素养,因此高校中各类大型晚会、颁奖典礼以及其他文化活动中都会出现与主题的礼仪相符的音乐。但是通过观察可知,现阶段学校的群体活动中没有严格的礼乐规范,所以在各种场合中总会听到不合时宜的歌曲,而表演者的态度也不够严谨,表情与歌曲类型不相符。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师生都没有礼乐文化意识,一味追求形式主义,因此同时错失了为大学生进行审美、道德以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机,让“立德树人”理念无法融入音乐课程中。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改革措施

(一)强调“立德树人”理念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在教育改革后国家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给社会培养出真正具备综合实力的人才,对各个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能力、对陌生事物的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在实施例如音乐的艺术教育时要认识到“立德树人”理念的地位,让学生在感受、鉴赏、创造、表现音乐之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道德情操,对社会与民族文化都产生特殊情感,以达到健康成长以及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在产生明确认知后,学校必须对音乐教育产生重视,将其归入学校人才培育系统之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对课上活动进行创新与改革,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此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确认教育目标,课上及时进行学习评价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学校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中国特有文化的加持下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以高尚的品德迎来社会甚至是国际的挑战。这样的教育目标能够同时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双重需求,面对这一情况,高校需要对自身的教学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改革,让每节音乐课都能体现出目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将师德、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在确认教学目标后,高校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在课上设置有一定文化特色的学习主题,师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互动,在共同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对社会道德价值产生认同感。而想要进一步使班级内的大学生对音乐生成内在动力必须为他们提供更多能产生主观思想的空间,因此在课上教学时一定要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此产生主观能动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入德育教育,为学生的自由探索提供评价,让他们对某一事件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判断,久而久之学生的民族情怀会被成功激发,也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产生诚信守理的职业道德。

(三)提供感性音乐鉴赏空间,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能完全教授理论知识,需要为大家提供充足的音乐鉴赏空间,在亲身实践后对声乐才能产生深层感悟。教师可以通过重新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创建课上实践空间,大学时期学生的校内活动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团、校园广播以及日常声乐设计等活动进行实践教学,播放传播正能量以及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同学们能从中感悟声音的美,产生深层次的聆听体验,同时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展现出更加高尚道德,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在发散自由思想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与力量、感悟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品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在进行公共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德育产生重视,找出目前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感性鉴赏的时间,产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理想目标,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凡凡.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8(23):65-66.

[2]涂蓓.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3):191+193.

[3]宋珍欢.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9(02):102.

[4]李腾凤.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9(23):84-86.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立德树人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