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璞
摘 要:琵琶独奏曲《春蚕》创作于1984年,是刘德海先生“人生篇”五首中的其中之一。通过“春蚕”的生命历程赞颂了中华民族坚韧有力、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刘德海先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以及人生的追求。本文将着重分析《春蚕》在演奏技法上的新颖创作与其所包含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春蚕;演奏技法;刘德海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春蚕》是刘德海先生于1984年创作完成的一首琵琶作品,本曲由四首维吾尔族民间乐曲——《牧羊曲》(笛)、《埃介姆》(弹拨尔·北疆)、《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弹拨尔)、《自由的生活》(熱尔普·南疆)改编而成。全曲段落分明,新疆风格浓郁,以新颖的演奏技法和独特的节奏,蕴含了意义深远的人生哲理。乐曲通过“春蚕”的生命特征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内涵,赋予了琵琶新的灵魂,预示了人生奋斗的艰难,同时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顽强不息的生命力。[1]
一、作者简介
刘德海,我国著名琵琶演奏者、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琵琶事业的引领者,在作曲与演奏方面有超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琵琶大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五首经典作品,被收录为“人生篇”。刘德海先生的演奏技法娴熟,表现力丰富,擅长对作品进行改编,为我国当代琵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春蚕》演奏技法分析
刘德海先生是琵琶事业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不断探索并创新琵琶的演奏技巧,在《春蚕》这一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法来模仿春蚕吐丝的声音,使《春蚕》的音乐色彩更加细腻,音乐层次更加丰富,“春蚕”的形象特征更加饱满、真实,使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曲目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上弦音的大量运用
上弦音是刘德海先生在《春蚕》中创作的一种新式的左手演奏技法,运用左手的中指、无名指或小指按弦,食指在其上方的位置拨弦而发声的指法。上弦音发声小,又极像金属声,从而生动形象的模仿出了春蚕吐丝所发出的声音,在曲子中多处都有运用、极具特色,惟妙惟肖地将春蚕的形象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反正弹的大量运用
反正弹是刘德海先生在琵琶传统演奏技巧—“正”弹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乐吉他的演奏技巧,进行的创作。“正”弹是指以右手食指、中指或无名指运用指甲的正面从弦的右侧向左侧弹出的指法,“反”弹则是在“正”弹的基础上,由弦的左侧向弦的右侧弹出的指法,这样使琵琶的演奏技巧更加丰富,音乐表现力更加充足,更使音色上增添了刚柔、阴阳、虚实的对比。在《春蚕》这首乐曲中主要运用了食指和中指“双反弹”的演奏指法,而达到弱音的演奏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春蚕虽小,但生命力极其顽强、不断成长,以借喻人生好似起起落落、松松紧紧却迎难而上的状态。[2]
(三)三轮指的运用
三轮指是刘德海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传统的琵琶轮指是由右手五指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到大指的顺序依次弹出,三轮值则是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大指依次弹出,比传统的五指轮更紧凑,演奏者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在五指轮的基础上使食指、中指、大指更加灵活、有力度,在音响上达到更具凝聚力的效果。《春蚕》中三轮指的运用恰到好处,在不影响节奏的情况下,还需要弹的饱满、紧促,同时也为后面五指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压弦与快速遮分的结合运用
压弦与快速遮分都是《春蚕》中比较有特点的演奏技巧,压弦是指右手小指指肚抵住所弹奏的琴弦的根部,大指与食指正常演奏,以达到弱奏的效果。快速遮分是指在传统的遮分演奏技法上加快速度,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右手手掌固定住,形成一个半握拳的姿势,大指和食指关节处快速活动,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压弦与快速遮分的结合运用更好地突出了以三四弦为主的旋律声部,使弱奏的一弦的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更好的配合,在演奏曲目的和声效果上更加完美。
(五)山口外摸拨的运用
山口外两弦摸拨是指右手中指在琴轴与山口之间的位置,在三、四弦上进行摸拨,左手同时进行打带的演奏技法。山口外两弦摸拨的演奏技法是刘德海先生在《春蚕》中的独特创作,与上弦音相同,生动形象的模仿出了春蚕吐丝所发出的声音,但与上弦音不同的是,山口外两弦摸拨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演奏时右手的位置比较特殊不易观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同时享受的视听盛宴。
(六)肉扫的运用
肉扫也是刘德海先生在《春蚕》中的独特创作,与传统的扫弦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扫弦是指右手食指从四弦至一弦同时扫过,声音强劲有力,肉扫是指右手大指手掌处的肌肉在第六品的位置从四弦至一弦同时扫过,声音弱而轻柔。
(七)摇指的运用
《春蚕》中的摇指与琵琶传统的摇指有很大的区别,琵琶传统的摇指是指以食指或中指正面的指甲摇为主,刘德海先生在《春蚕》中将摇指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右手竖立起来,中指指肚与指甲的侧锋一起快速摇动,并将这种新的演奏技巧叫作“肉侧摇”,这种摇指比传统的摇指在音色上显得有些沉闷,但又不失柔和,使曲子音色更加丰富,演奏技法更加新颖独特,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八)双琶音的运用
《春蚕》中的双琶音是指右手中指在前,食指在后,中指按照四弦至一弦的顺序弹出,食指则是由四弦至二弦的顺序弹出,从而依次发出的七个声音。双琶音的使用在《春蚕》的结尾处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仿佛是小小的春蚕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破茧而生的惊喜时刻,也预示着人生是在历经多种坎坷后才能见到曙光、迎接胜利。
三、《春蚕》艺术风格探讨
《春蚕》的音乐旋律具有典型的新疆的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特点,情绪激昂、热情奔放。全曲分为四段: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分别采用了四首维吾尔族的典型民间乐曲作为参考,展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场景,表达出了不同的思想意义。
(一)第一部分:引子
第一部分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牧羊曲》作为情感基调进行展开,采用了长轮的演奏形式,呈现出引子部分的“一强一弱”“一明一暗”“一远一近”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空旷、流畅的感觉,仿佛身处干旱的沙漠之中,却望不到尽头。到了第三乐句时,左手上弦音的运用,好似春蚕缓缓吐丝所发出的声音,慢慢地感到离我们越来越远。引子部分的艺术风格极具民族性,也为之后进入慢板部分做了准备。
(二)第二部分:慢板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以四抹泛音开始进行的,泛音的声音一出,可以使人快速联想到沙漠之中缓慢行走的队伍,人们骑在骆驼上面,每一个骆驼上都挂有一个驼铃,那一声声的泛音仿佛沉重的驼铃声,节奏平稳、缓慢。之后,运用了大量的泛音、拉弦、滑音相结合,使乐曲的艺术风格变得更加沉重,在四句滑音处左手的情感要一次比一次丰富,同时要求左手快下慢上,右手剔弦时第一次轻快、第二次黏弦,手指放松,结合呼吸,一次比一次厚实、艰难,并采用了离品不离弦的方式进行了断句。后面又加入了反正弹与三指轮的演奏技法,与左手情感的配合,体现出了沙漠路上的举步艰难,预示了人生道路上的艰辛,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最后逐渐减慢,进入第三乐段。
(三)第三部分:快板
乐曲进入第三乐段后,音乐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慢变得轻松、欢快,主要模仿了新疆乐器—热瓦普的艺术风格,加上压弦的演奏方式与小符點、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形式,呈现出了维吾尔族少女们的热情、活泼、开朗、奔放的特点。随后进入了富有歌唱性的轮指段落,弹奏时要求演奏者既要有轮指的颗粒感又要有旋律的线条感、流动感,对于左右手的配合要求很高。之后,压弦与快速遮分相结合,呈现出了一幅新疆男子强劲有力、豪迈粗犷的音乐场景,使艺术风格上更加丰富多彩。
(四)第四部分:尾声
尾声部分回到空旷、寂静的氛围中,长轮的出现使人展开无限的遐想,山口外摸拨与左手的配合,好似春蚕缓慢吐丝的声音,音乐风格耐人寻味,随后肉扫的运用体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感,最后双琶音的使用仿佛在诉说春蚕破茧成蝶的蜕变,使乐曲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升华,也体现了刘德海先生在琵琶事业中的追求,暗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深刻含义。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春蚕》演奏技巧以及艺术风格方面的分析,而深切地体会到刘德海先生在琵琶事业中的不断追求,也正是他的这种执着与追求,才使他创作出这些优秀的作品,为琵琶的艺术风格赋予了新的灵魂,为琵琶的创作展开了新的篇章;他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们,相信他的这种勇于奋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将会永驻,引领更多的音乐人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宋雪洁.琵琶演奏“反正弹”技术梳要[J].齐鲁艺苑,2017(01):39-42.
[2]钱鹏.琵琶曲《春蚕》的技法创新与音乐风格[J].当代音乐,2019(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