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设计教育所面对的几个问题

2020-10-09 10:05郭诗宇
艺术大观 2020年13期
关键词:市场

郭诗宇

摘 要:现代设计在今天,承载更多的使命,要让设计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先导,开启民众审美品位的心智,设计教育重之又重。但如今,设计教育面临几个问题,也是该引起思考的几个问题:一是,设计需要“观念”与“思想”的支撑,而非“技术”。二是,设计教育应与大众品位,与市场拉开距离,对大众世俗文化保持警惕,坚持引导。三是,设计教育应依托多元,自由的大学学术环境

关键词:观念先行;大众品位;市场;自由与多元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02

现代设计走到今天,由相对单一的产品宣传,工业设计、视觉文化体验等功能,逐步嬗变、转化,开始承载更加重大的文化使命。如体现现代人文精神,张扬文化艺术个性,树立文化品位等。由于现代设计受众层次更加广泛,影响更加长远,所以,要让设计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先导,开启民众审美品位的心智,设计教育重之又重。

一、设计需要“观念”与“思想”的支撑,不可圉于“技术”

首先,回顾历史。现代设计与传统的工艺美术逐步分离,脱胎于ニ十世纪初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运动。毫无疑问,现代艺术给了现代设计无穷的知识与文化资源。既如此,设计绝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也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与艺术相关的一门学科。“现代主义”包含了巨大的文化信息,它与政治的民主、科技的进步哲学的复兴以及全球化浪潮等要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如果只把艺术设计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教育活动,忽略或割裂在现代设计背后的文化背景,设计教育的结果,只能是生产匠人。[1]

笔者曾看到全美设计学科排名首位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课程安排,无论任何专业,“现代主义导论”这门课所占学分的比重非常大。西方现代设计教育者们,深知到巨大文化背景与知识体系的重要。他们认为只有在有着全面知识积淀的基础下,才能对艺术或设计有观念或意识上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个人的艺术观或设计思想。正是有了思想和观念的先行,我们才有可能在拥有现代技术手段和表现能力的条件下,充分表达观念。这一点,正好和西方现代艺术传统和创作态度相契合。简单概括,即“学会技法向学会思想转化”。“技术手段”如果没有观念或思想的指引,那么“技术只能是设计师的枷锁。”而在我们今天的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中,特别是在设计基础这一领域,“技术性”因素非常强,很大程度上还因袭传统工艺设计思想。认为“技术完备”,逐步引导审美趣味,然后走向设计。虽然近年来,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引进某些西方文化观念与手段,但很大程度上,还是新瓶旧酒。[2]

现代设计脱胎于现代艺术,但不能狭隘的认为,现代设计脱胎于“现代美术”。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批现代艺术家在做着自己的艺术实验,有叙事性的写实风格,也有依托抽象图式的表现风格,也有以纯粹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行为艺术家。他们不仅在艺术上开始了现代主义的试验,而且在设计与设计教育上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包豪斯学院正是集大成者,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教学体系。正是有了包豪斯学院的“构成体系”;我们才看见今天这个具有现代气息的世界。当下,“构成体系”在我们的“设计基础”教学中已成主流,但我们深究一下,支撑“构成体系”的艺术源流是怎样的艺术模式?正是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西方艺术家所引领的“抽象艺术”,他们对传统写实训练给予了彻底的颠覆。换句话说,是给“技术至上”的思想给予了彻底的打击。“构成体系”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给“设计”作基础准备,而是给受教育者在理念上有一个新的思维契机,这点是设计教育者应该深思的。艺术是教不会的,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会的。技术只能为观念服务,哪怕只有观念,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但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把思考表达出来,这个人也就成其为艺术家了。[3]

二、设计教育应与大众品位,与市场拉开距离,对大众世俗文化保持警惕、坚持引导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社会文化与大众理想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与宏大叙事逐步让位,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大潮猛然把人们推向了金钱与物质的最后疆界,终极理想追求已被切近利益所替代,人生的短期的物质欲望逐步取代了长远的理想追求。当然,这在变革的时代是无法避免的阵痛,也是人性弱点在时代环境下的自然流露。总之,时代的变换、社会理想的转移对身处时代转型期的每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对所谓“理想社会模式”——大学,乃至大学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设计历史从早年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稍后的“工业产品设计”,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大体随着“机器文明”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进步而变化,都刻着时代文明进步的烙印。换句话说,世界历史上,每个时代的设计大师都开创了这个时代作品的风气之先,引导着新时代的到来,用自己的智慧和作品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也为人类前行发展提示了的健康的方向。同样,这也应该昭示着我们设计教育的思维和方向。但如今的设计教育课堂,总能听见这样的论断:“我们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品迎合市场的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位”。市场也许的确能给设计作品带来一定的价值反馈,大众审美品位也许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设计得的思维与创作方向。但如果以“市场”和“大众品位”当作设计的唯一目的或最重要的目的话,那也只能证明设计的沦丧和设计教育的颓败。[4]

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寻找一个节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领域风靡。全世界的现代建筑模式都在“方正、类似火柴盒”的大楼间体现,大众审美习惯也在繁华的楼宇中得以养成。似是,“审美”是人类心理因素中一个重要的习性,一旦长期浸淫在某一固定模式中,很容易形成“审美的惰性”。这种“惰性”正好会束缚人们探索的欲望,無法发现某种固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种原因,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提出了大胆尖锐的批判,指出现代主义在后期,风格单调,过分强调理性,致使作品冷酷,缺乏人情味。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世界,也丰富了人类审美的视野。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等这些作品的产生,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斑斓。

三、设计教育应依托多元、自由的大学学术环境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短。“民族复兴”的口号总在身边响起,这并不是对某种乌托邦理想的追求。落到现实当中,从上层阶级到底层普通民众,都企盼着中国人的智慧能再次得到世界的认同与尊重。于是众多励志般的宣传应时而生,如“要培养我们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要培养我们本土的艺术大师,要培养我们本土的思想家…”等等。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仅依靠智慧或勤奋,成为科学或文化上的大师,是荒谬的。

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是无法培养。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文化艺术巨匠好似野兽,在野性成熟后,需要的是自由的拼杀、搏斗、碰撞,才能使自身强大、思想锐利。在溫室里驯养的家畜是不具备斗争性的,也是缺乏思想与创造的能力的。就今天的我们学院艺术教育而言,想走出真正意义的艺术设计大师,尚需时日。

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为每个受教育者前期艺术观以及知识体系做准备,这种准备需要有自由、宽松的学术及思想环境,而不简单是“教条化”知识的灌输。

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从政府到百姓都逐渐理解宽松的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大学的学术环境相对来说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多元、自由的学术环境能促使艺术的健康发展,知识的有效传承。

徐悲鸿先生当年筹备“北平国立艺专”时,就是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聘请没有任何学历的齐白石先生任国画系教授。徐先生的行为是可敬的,他理解了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真正含义,理解了“自由”与“思想碰撞”对艺术的发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大学是知识传承、学术交流、追求人类终极理想的场所,艺术设计教育、艺术教育乃至美育教育都依托这个场所健康发展,而不该沦为争名夺利、追逐市场价值,甚至权力控制的工具。现代大学的创始人洪堡先生曾说道:“大学不该是现行社会的缩影,而是理想社会的样板。”此论甚高。

参考文献:

[1][英] 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1.

[2]孟繁华.众神狂欢一一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3]荆雷.设计概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4]赵贵德.当代学院艺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市场
古往今来之紫砂收藏
谈日用陶瓷设计课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改革
由《编舟记》看当代日本电影题材定位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浅析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柠檬”市场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