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文化回归

2020-10-09 10:05涂雅婷
艺术大观 2020年14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环境艺术传统文化

涂雅婷

摘 要: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陷入新的瓶颈当中,相关从业人员从环境艺术设计新技术的痴迷中醒转出来,所有文化和社会的遗产都植根于有形和无形表达的特定形式和手段。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表明人们生活方式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回归。

关键词: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回归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02

艺术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以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身份的体现和价值观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知识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理解并引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人生观、祖先习俗、文化价值观和建筑特征,能够表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性,是未来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这个研究的背景下,不过分强调外来文化所起的作用,也不要低估本地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价值

(一)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的最新趋势给城市的进步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面临的挑战是,在推动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环境艺术的建议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放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综合方法。具体描述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城市地区和乡村... ... 在被认为是杰出的美景和日常生活区域的地区”,并促进环境艺术的规划和创作,“作为人们周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环境艺术表达他们……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以及他们身份的基础”。[1]

同时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的改善可以丰富超越历史核心延伸到更广泛的城市背景的价值观的确定,包括多层次的价值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城市地区被理解为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的历史分层的结果。这个更广泛的背景主要包括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和自然特征、建筑环境(包括历史和现代)、地上和地下的基础设施、开放空间、土地使用模式、空间组织、感知和视觉关系,以及城市结构的所有其他元素。它还包括社会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经济进程以及与多样性和特性有关的遗产的非物质层面。这一定义为在一个总体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确定、评估、保护和管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全面综合方法的基础,以创造和促进具有竞争力的、梦幻般的世界城市。另一方面,在健康的环境中享受和发展文化,同时在经济上发挥作用,助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现代环境艺术所必不可少的品质,但很多环境艺术作品却流于作品的形式表面,而失去了“文化内涵”。这些玻璃面板就像一面面的镜子,在很大程度上以此反映天空和环境。这些三维反射體,创造了“错视”和视错觉的现象,创造出巨大的迷宫般的图像,让人们透过这些环境设计去感知城市空间,固然“效果惊人”却也失去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

究其原因,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一个十分物质的地方,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在他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反思艺术》中明确指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甚至可以用“城市影像空间”来代替“城市空间”这个词。[2]城市影像空间不仅被商业霓虹灯照亮,而且还被视频监视器和电视屏幕照亮。现在,当人们穿过城市的时候,人们被大大小小的屏幕和各种各样的移动媒体包围着: 电脑、电话、电视显示器、录像机和播放器等等。它们利用网络和超高频无线电波,实时显示视觉信息。不仅如此,大量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建筑物表面和内部的环境中使用这些现代化的设备。视频监视器遍布在公共场所、百货公司、博物馆、火车等处。于是,“城市影像空间”通过这种图像和声音的方式,在无形的生产、再生产和信息传播网络中延伸自己。这对人们的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影响了人们的态度和情感。

(三)开辟环境艺术设计新的思路

毋庸置喙,中国现代环境艺术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被不断引入到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但是,在“艺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却陷入了莫名的“低谷”,及其原因,在于现阶段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思路陷入桎梏,亟待开辟一条新的设计思路。时代的意图和要旨和“日益迫切需要承认和保护人们的文化环境艺术设计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他们对当今社会的贡献”。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运动或活动,具有不可分割的意义和价值,已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思考和行动方式的主要哲学基础元素之一。

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理解是,人们最深层次的需求之一是对身份和归属感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共同点是人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依恋,以及人们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地方中找到身份。它支持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风景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方式,强迫人们创造空间的意识形态,生活的顺序或节奏随着时间的推移讲述了人物、事件和地点的故事,提供了一种连续性: 时间流逝的感觉。 它们还提供了比纪念碑和遗址更广泛的文化遗产概念和理解的背景。这符合科斯格罗夫的格言:风景不是人们看到的,而是一种观察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人文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不知不觉地传记,反映了人们的品位、价值观和人们的生活。”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下传统文化回归路径

(一)强化传统文化设计意识

公众对可持续设计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它们在日益增长的人口背景下的效率。无论是新的还是古老的,都必须面对人口、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挑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图像、结构和声音深刻地干预了人们的意识并影响了人们的态度和敏感性。诸如山口胜宏之类的艺术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清楚,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马塞尔杜尚在“ 大玻璃杯”中所指出的情况:无形的信息生产,复制和分发,在网络中扩展自身。这些环境艺术家们正在寻找“环境艺术的未来扩展”,以扩大环境艺术的范畴和明确环境艺术的前进方向。这是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传统文化”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一条“捷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联系在一起,通过技术整合到环境艺术作品中,以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的敏感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像调节器一样,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文化和历史加以传承,展现出设计的中国特色。

(二)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将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回归最理想的方式之一。古今文化的交融是促进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以长远眼光,通过战略规划,分析当前形势和弱点,界定现有资源,采取恰当的行动的基础。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文化交融,将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促进创造力和文化表达,这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回归的基本要素。这种合作是通过文化和参与性来促进的,通过这种方式,文化映射可以帮助现代环境艺术理解地方独特性的概念,并且可以成为一种工具,帮助当地传统文化通过参与映射过程让它们的声音被人们所听到。

人口增长、经济前景的变化、过度发展和不适当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变化,都可能使文化遗产变得脆弱。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文化回归必须更有针对性地推行,以达至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续的成果。一个成熟的设计观点是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段同传统文化相融合,而不是停留在过时将几个老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简单的应用。相反,展现出文化的原有特点,同时还能和世界当前文化潮流动向相符。如:老北京中的四合院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呈现出建筑的古典气息;在水立方、鳥巢等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现代设计风格,使背景建筑既富有古典气息,又展现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三)创新传统文化应用形式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地区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和文化资本概念相关价值的驱动力(即艺术和文化经济学),它与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有关。创意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当大一部分灵感来源和应用形式是基于当地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是基于低投资水平的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应用。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价值”,因为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很简单,就是继承。除了具体的事物和物体,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个人和集体记忆的无形方面,包括我们是谁,我们的根源,以及地方感。文化遗产从根本上讲是关于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价值是用货币来衡量的,而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没有单一的计算单位。这表明,在文化产业思维和相关遗产领域,经济价值不应优先于文化价值。以上海虹口区中为例,从前时代的工业建筑被改造成旅游购物和餐厅的综合体,以及现代高科技创意园区。除了向游客推销著名的里弄居民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概念,不仅需要保护上海传统文化,而且需要建设性地维护老上海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赵丽丽,赵惠仙,刘若瑜,范宁.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分析[J].才智,2019(20):200.

[2]陈华钢.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9(04):112-113.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环境艺术传统文化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发展前景与应用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