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洁
摘 要:在著名钢琴家门德尔松先生的作品集《无词歌》中,有一首相当有名气的钢琴曲叫作《威尼斯船歌》,它属于浪漫主义乐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钢琴曲,饱含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特色,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演奏技巧,还需要合理的对于作品情感进行表达,这样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体会到作品的真正意义。本文结合《威尼斯船歌》这一作品,来对如何表达作品的真实情感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演奏;情感表达;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02
音乐有很多种表现形式,钢琴演奏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将听众和作曲家进行连接。如果想要更好地将作品呈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融入演奏中去。《威尼斯船歌》这一作品于1834年左右问世,它位于《无词歌》中。这首乐曲采用的是船歌的体裁,弹奏出的音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周围的船夫们在通过船歌诉说心中的故事。[1]
一、《威尼斯船歌》的歌曲特点
这首乐曲的创作在曲式上具有一定的突破,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它打破了原有曲式的规律。第一,它改变了每一部分的比例。例如,第一部分一共由十五个小节组成,被分为了两个乐句,那么这两个乐句的长度就是不同的,一个乐句有八个小节,一个乐句有七个小节,而后面再现乐句的时候只显示的是较短的那一乐句。但是在中段对比的地方采用的是前面那个较长的乐句,这样两个部分相加还是十五小节。第二,它的每一个部分之间都有旋律停歇,停歇的部分由左手进行间补。因此,整首乐曲虽然旋律有间断,但是由于左手的掩盖,使得乐曲仍然是连贯的。第三,将写景插入到再现部之前,并使用特殊的方式进行转折。门德尔松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和描绘景色,对乐曲进行了改动,所以打破了常规的曲式规律,从而为听众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感觉。第四,第二部分重复多次,这样的操作也不常见,其使得乐曲可以循环的发展。[2]
二、如何体会作者想传达的情感
(一)体会作品的意境
钢琴演奏是对原本的作品再一次进行创作,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乐曲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听众。所以在演奏前,演奏者需要对于这些乐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产生背景,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演奏技巧将自己体会到的和作品进行融合,这样听众才能感受到乐曲的魅力。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这首乐曲是其游玩威尼斯之后所创作的。在游玩的过程中,他欣赏威尼斯的景色,听着船夫的演唱,这为其带来了灵感,随后将《威尼斯船歌》创作了出来。在其回国之后,他又创作出了另外两首《威尼斯船歌》,这些乐曲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将威尼斯的情景展现在听众的脑海里,闭上眼仿佛自己就在威尼斯。[3]
《威尼斯船歌》有六個小节的引子,就像是有很多话不知道怎么开口,在第3、4小节处有两个悬在半空的音,让人不禁产生疑惑。主题开始的地方仿佛有说不出的苦衷,在两个小节之后,仿佛要把心中想要说的话全部抒发出来,随后又是不自信的反问。除此之外,在转折句中,其所呈现出来的仿佛是想要挣脱束缚,朝着光明前进。但这些想法随着33小节的到来而结束,整首曲子慢慢地变为平淡。作品中这样的气质是从哪来的呢?西方的音乐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气质,当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这种气质会无意识地融入作品中去。就算是贝多芬在针对现实进行创作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气质的融入,浪漫主义更是如此。这样的气质不仅是生活环境带来的,也具有一定的个人因素。
(二)分析作品的结构
每一首乐曲都具有其自己的结构,演奏者在演奏之前需要对于结构进行分析,准确的划分出层次,就像是阅读文学作品为文章划分段落一样。如果演奏者不能正确的将乐段划分出来,就像一篇文章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是传递不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的。《威尼斯船歌》以升f和声小调为主,前奏由六个小节构成,为曲风奠定了情感基础。呈示段由两个8小节组成,这两个八小节有着相同的开头,不同的结尾。呈示段由两个8小节组成,这两个八小节有着相同的开头,不同的结尾。a乐句做了五个升C进行准备,在准备充分之后,立马变到A音随后立马下行,最后在上行,直至到达升C结束。a1乐句一直下行,到升f停止。发展再现段的开始使用的是b乐句第一乐句的动机型节奏,这一节奏使得乐曲表达的情绪变得强烈,在一段颤音之后,再回到a1乐句上。乐曲的尾声是由3个片段组成的,这三个片段的背景都是低音,在整首曲子的最后重复使用A段,使其与主题相呼应,给听众留下优美的乐曲,反复回荡在脑海中,余音绕梁、久久不能忘却。
三、把握音乐与情感的处理方式,运用合适的演奏技巧
(一)运用控制触键式来准确传达曲目的情感
钢琴具有强大的情感表达和气氛营造的能力,或悲伤忧郁,或欢快活泼,或激昂雄壮,让人回味无穷,沉浸在钢琴所营造的空间中。除去曲谱本省身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变换演奏技巧即使是相同的曲子也能通过指法和技巧上的改变表达不同的情绪。坚定,活泼类的曲子通常会使用垂直触键的演奏方法,减少与琴键的接触面积,使声音集中,从而产生清脆利落的声音,给人营造出欢快或坚定的氛围。但是当演奏者采用水平触键的演奏技巧,钢琴的音色就会发生变化。指尖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变大,声音会被延长,在弹奏下一个音时前一个音还留有余韵,听上去就更加平静柔和,情感也就舒缓下来。例如,《威尼斯船歌》听起来像水一样柔和梦幻,就是因为在演奏时大量采用水平触键的方式,缓和了音符指尖的变换,以指尖作为支撑,移动手臂重量来演奏,钢琴的音色可以通过演奏中手指与琴键接触面积改变发生变化,这也是钢琴表达情感最基本的途径,钢琴演奏者想要体现钢琴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做到表达自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练掌握这种演奏技巧。
(二)把握好弹奏的节奏与力度,准确表达作品情感
在钢琴演奏中,除了触键的角度,力度与速度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缓慢而轻柔的演奏方式,会让情感变得温柔浪漫或悲伤失落,加快速度与力度,会让琴声听起来活泼有力,而调动上身让力量通过大臂集中在指尖上,改变速度与力度,迅速且重地演奏则会让曲子变得激昂澎湃。一首曲子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还包括了各种相冲突,矛盾的复杂情感,演奏者要充分感受曲子的情感变化,并适时地放轻放缓或加重加速,掌握了其中的轻重缓急,才能体现乐曲的灵魂,达到完满的表达效果。例如,《威尼斯船歌》的演奏中,通过有技巧的左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P的力度来缓缓地奏出前奏,以第一印象奠定了整首曲子的基调,让人随着琴声穿越空间来到这座水的城市,看微风和小船划过留下的丝丝波纹荡漾着,第三小节则用右手以f的力度,奏出像是顽皮的孩子向水里丢了个石子的七级音则,溅起一片水花,再通过减弱的处理,使音乐从欢脱快乐的氛围中,逐渐趋于沉静。《威尼斯船歌》的特点,使演奏者需要注意乐曲每个片段的强弱处理,根据不同乐句所需要给听众带来的不同感觉,在旋律的起伏中注意自己演奏時对应的渐强于减弱。在前奏结束后几段连续上行的乐曲,需要演奏者充分利用自己手臂的协调配合,使歌曲最强的ff与sf充分起到将音乐推入高潮的作用,为听众展现作者所想展现的画面:威尼斯河道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带起一条条波浪,也彰显着生活的气息,接着是一串勇于过渡的颤音,强弱交替的华丽处理经过,是乐曲再次回归主调。乐曲最终以pp的力度,在自由延长余音绕梁的主音中结束了歌曲,给听者营造了一副太阳逐渐西沉,忙碌的一天进入尾声,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船只陆续减少,直至水面再次回归平静和夜幕的降临,只剩下欣赏美景的行人或旅客。
(三)注意乐曲中踏板的运用,增加作品情感的表达
歌曲演奏的变换过程中,音长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时可以使用延音踏板。延音踏板的具体作用是延长声音来改变音色也具备增添音箱效果的作用,能让使歌曲内涵更加丰满。延音踏板的复杂多样使钢琴的情感表达效果更进一个层次,但是它的复杂也让演奏者掌握起来较为困难,需要熟悉它的表现效果,熟练运用才能起到作用,因此在演奏时最好参照曲谱标注的内容演奏才能起到深化升华情感的目的。作曲家在《威尼斯船歌》的创作中,给乐谱通篇标注上了相关踏板的记号,详细地把踏板运用方法标记在曲中,较多地采用了音后踏板的踏板形式,通过这种音后踏板的演奏技巧,让演奏者按照标记的踏板符号演奏,从而能够最具体地把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演奏出来,从而使听者沉浸在威尼斯的风情中。
四、结束语
《威尼斯船歌》是一首经典的钢琴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它通过娴熟的手法把钢琴的踏板运用,演奏技巧的巧妙运用在一起,以多彩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威尼斯的风采,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整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十分别致,为世界钢琴的多姿多彩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序红.钢琴演奏中作品情感的表达——以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为例[J].艺术评鉴,2020(04):20-21.
[2]葛晓明.论钢琴演奏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达[J].当代音乐,2019(07):121-122.
[3]金英.浅谈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f小调)的演奏[J].黄河之声,2010(2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