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跃东
2020年7月初,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系统暑期干部培训班的溧阳会场上,溧阳市教育局组织科召集全市校长、科室负责人围绕“如何提升教育管理者执行力”展开讨论和交流。会上大家表示,提升执行力,“人”是关键因素。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笔者认为,栽好集成执行树,是造就教育幸福林的优先问题和关键问题。所谓集成,是指学校管理层针对应然目标与可能成就,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将适合因素有机联合、组织、整合,达成效能最大化與全面发展最优化。如此,树方能成林。
肥沃土壤,深化执行意识。提高执行力,首先要解决教育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问题。执行的目的就是做实事,每名校长、中层干部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有的人因为上了年纪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有的人因为拈轻怕重而“庸懒散”,究其根源就是执行意识淡薄。主观进取心不够,再好的政策与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有了执行的主观愿望,才会去思考如何执行、如何把上级精神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等问题;有了这种责任和使命,学校管理人员才会牢记教育管理的职责,把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把心思花在学校发展上,把功夫用在常规落实上,扎实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发达根系,明确前进目标。执行力本质上就是一种领导力,是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将目标内化为组织内部每个成员自我实现、自觉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型的管理者不仅善于决策与执行,更要有明确的执行方向与目标,即所谓的顶层设计。如校园文化的打造,学校管理团队要有清醒的顶层规划与落实措施,否则就容易出现“拍脑袋”工程。
粗壮主干,提升专业素质。校长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专业理解、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欧美国家校长专业标准的框架主要由两个维度构成:活动维度和素质维度。活动维度是指“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明确校长应该做什么。专业素质维度,一般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教育管理执行到位的前提是要对教育有专业理解,理解教育的育人意义。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具备专业精神,要静下心、沉下身,专注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如果学校管理团队天天在外面转来转去,不深入学校课堂,不致力于课程建设,美其名曰“为学校发展奔波”,执行力从何体现?教师的工作状态可想而知。最后,校长的专业能力更是关键。我国校长专业标准聚焦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的专业职责。有专家提炼出校长需要的六种专业能力——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全面。
茂盛枝叶,发展人格品质。教育管理者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对于执行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处事品质、待人品质三方面:道德品质指教育管理者要德能兼备,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灵,更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事品质指的是校长处事要公平公正;待人品质指的是工作中要常怀感恩之心,对教师给予人文关怀,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校长当成官来做。
盛开花朵,构建执行机制。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执行力,必须要有机制作保障——不仅要制定合理合法合情的学校管理制度,更要强调制度的执行进程。
制度是刚性、外量化的文本,本质上并没有生命力,赋予其生命力的是其形成、执行、评价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关注制度执行的内在本质——不是简单地“规范”人,而要尽量取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同,把制度变成每个人的行动准则,甚至是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践行,自觉觉人。无论是谁,都应无一例外地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学校管理人员,更要强化制度建设管理的理念,提升和执行评价策略。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