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琳莹
摘 要:音乐感统是一种适合音乐教师以及感统训练师教授的新兴地感统训练体系。音乐感统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音乐感统的专著《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也已经被定为国家十三五课改规划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音乐感统是指在原有的感统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特定的音乐来丰富感统训练,使枯燥乏味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增强自身音乐审美和游戏的同时改善感统失调,健全人格。本文通过对音乐感统进行分析,来分别阐述音乐感统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感统;音乐感统;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3-000-02
一、感统与音乐感统
(一)感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或少年出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导致行为失常。例如:躁动、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不协调、十分害羞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父母和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自身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并且又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谅解,他们身上的问题会加速放大定型,最终完全丧失自身的决心和信心。
感官统合训练及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Alic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体和周边的环境信息,透过感觉系统,传送至脑部进行整理并分析,再反馈给身体感觉器官和运动神经系统,个体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过程。如果大脑没有接收整合信息并反馈给感觉器官能力,那么身体无法统合整体机能,从而会导致个体不协调、感觉统合出现障碍。
(二)音乐感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感统失调的例子,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趴地特别低,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造成近视。家长和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总是会用严厉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孩子往往第二次还是会范相同的错误,家长总以为这只是孩子的坏习惯,殊不知这其实是由于孩子感官系统中的前庭失調所导致的。这就是所谓的感统失调。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感觉统合的能力,但这种本能必须是孩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身体才能不断适应反应,从而得到高度健康的发展。“音乐感统”是将生动有趣音乐活动与枯燥无味地感统训练相结合,从而能够将感统训练融入大众生活中的一种新兴的学科和课程。
二、音乐感统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方向
感统失调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干扰使自身感觉通路没有健全发展所导致的。每个人从刚出生、到幼儿园、到中小学、到成年,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外部信息接收并且自身感觉通路统合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这些挫折的产生就难免会对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些影响,从而导致一个人会产生某些方面的感统失调。感统教育融入生活,融入教育体系中能有效地改善人自身的问题,促进自身的健康健全发展。
音乐感统也可以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与治疗。“音乐感统”的创立与Music Sensory Integration一词密不可分。在国际上,Music Sensory Integration一词主要指的是传统音乐治疗的方法。音乐感统学的知识还融入了一些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手段,但是更多的还是感统与音乐,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治疗。
单纯的感统训练枯燥乏味,并且枯燥的训练会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认为自己是个问题孩子,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其他的身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而有着音乐感统训练能力的音乐教师,能够将音乐感统训练融入音乐课堂中,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性训练从而解决感统失调问题。不仅孩子身上存在感统失调问题,成人身上往往也存在感统失调问题。
音乐感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孩子感统失调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所以音乐感统学的应用方向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幼儿园的日常游戏启蒙教学、中小学课堂、幼师大专、大学、医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以及一些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和感统训练机构等。
(二)应用价值
音乐对感统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陈泽铭教授将音乐活动与感统活动相结合,融入音乐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从而创立出了的音乐感统学。音乐感统将神经学范畴和心理学范畴无缝的联接了起来,最开始从寻找神经科学的解决办法入手,接着把一些心理学范畴方面的知识融入进去并进行提升,使孩子能真正地进行感官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的感觉统合能力,从而体现其教育价值。[1]
1.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在感统训练大龙球、万象组合、乌龟垫等感统训练中加入功能性音乐的配合,进而增强其中枢系统的协调能力,提高其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其智力水平。
2.提高孩子的身体体质。在感统训练大滑梯、踩踏石、大陀螺等的训练过程中加入功能性音乐,能够调节孩子自身本体感不足、重力平衡感不足等问题,音乐感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眼手协调能力,提高其大肌肉平衡能力,使其运动神经系统得到发展,从而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前庭失调会导致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身体活动受影响等,形成阅读书写困难和学习困难。通过感统训练趴地推球、圆形滑板等感统训练活动加入功能性音乐,增加趣味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善自身的感统失调,通过游戏与音乐增强其集中注意力的能提,同时还能增强其反应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而能够集中注意力踏实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一系列音乐感统训练,在纠正孩子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又能通过音乐提升其自身的感性素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内心获得愉悦,培养其积极大胆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5.培养孩子优秀的意志品质。音乐感统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竞争和协作意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善良,又学会了勇敢,从而培养其优秀的意志品质。
三、音乐感统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近几年来,儿童的美育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儿童美育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城市化、家庭对孩子的过多宠溺等引起了孩子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儿童音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孩子早期学习的重要性被自脑科学等学科证实,孩子的早期教育逐渐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视。我国也紧追时代的步伐,将孩子的早期教育列入学前教育的范畴。我国上海、北京等一些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最早开始重视,并最初开始研究早期教育,政府和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文件和规定,自此,覆盖全国范围的早教行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优秀师资的培养便迫在眉睫。但由于音乐感统的概念普及程度不足,音乐感统学师资匮乏,市场上现在非常需要有音乐感统能力的音乐教师来提升综合教学实力。[2]
(二)不断普及使更多人受惠
现如今社会上不仅仅是幼儿以及中小学学生会有感統失调的问题,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由于感统失调而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时期,由于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不具备感统学的知识,导致家长和学生因学生感统失调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家庭暴力、语言暴力、心理伤害、性格缺失等问题。感统失调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校园,还存在每一个家庭之中,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孩子更方便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感统训练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中对孩子进行音乐感统训练,不仅在运动、体格、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而且在智力、行为素质、审美趣味、艺术表现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发展。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如果发现儿童有感统失调方面的问题,老师与家长应尽快沟通。老师校园生活中进行感统干预,家长在家中积极配合,从而改善孩子身的问题。音乐感统是对传统感统训练的提升和升华,不仅对特殊需要儿童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正常儿童大脑开发都有积极作用。因此,为了让更多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感统训练的学习,使其掌握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在教育实践中广泛运用,使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受惠。[3]
四、结束语
陈泽铭老师的音乐感统学是在其早起教学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后,对音乐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学科进行学习,并以感统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所以,音乐感统实际上是感统训练和音乐治疗手段的结合的一种新兴的学科。音乐感统从生活中来,应又回到生活中去。音乐感统符合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应变成一种观念,融入每个人日常的生活中去,从而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能量。音乐感统是一门年轻的学问,需要更多的教育事业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泽铭.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肖晓鸿.感统训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3):143-144.
[3]李琛.“音乐感统”在中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