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深化包装工程高等教育改革是大环境下的必要举措。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学分制改革相关实践举措可行性,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通过教改增强教学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加快学生进入职场后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学分制;包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怀化学院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改革项目“包装设计课程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研究成果。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包装工程高等教育改革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各个高等院校分别开始推行各种教学改革计划,而在实践过程中,基于学分制的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改成为众多院校的主要改革方向。
一、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装结构设计一直在包装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教学内容丰富,并且涵盖了材料、结构、印刷制作工艺等知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能够达到掌握常见包装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包装工艺理论,能够熟练运用包装结构设计相关理论选择最佳包装材料,设计出结构合理且兼具美观性、实用性的包装产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弱,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庞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并且目前我国各个高校专业课程都在朝着内容多样化、专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二、学分制教改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分制主要是指以学年为单位,根据教学计划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其中理论课按课时计算学分,而实践课则按周计学分。以学年或学期作为结算时段,规定学生修满多少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对于这种制度来说,由于时间固定,课程设置都是按照该年的教学计划制定,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较小,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弱。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必须按照课程表前往指定教室听课,学习过程中仍是较为被动地接受知识,个人特性发展和创造力挖掘受到了限制。因此,为了达到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潮流,提高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的,结合包装工程专业特色,因地制宜地推行学分制改革非常必要。
三、教改措施建议及作用分析
(一)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方式
以往,在我国高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包装结构设计与其他课程一样,在期末考试中多采用死记硬背的纸质试卷答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与包装结构设计实际应用为主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同时也与学分制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该课程的考核上探索实施教考分离模式,让学生不再为了答题而死记硬背知识点,增加对于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核形式。课程最终成绩则采用“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产品设计成绩”的考核模式。其中产品设计为最终成绩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选择一个不同的设计题目,如“药品包装结构设计”“奶制品包装结构设计”“易碎品包装结构设计”“电子产品包装结构设计”“蔬菜水果包装结构设计”等,这部分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在包装材料选择、包装结构尺寸计算、包装结构创新设计、包装结构图绘制和包装结构强度校验等方面的能力,最终产品成果上交时需附上相关设计说明书,以及小组分工介绍。经过评选的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由学校推举参加各种包装结构设计大赛,并在专业大楼中进行橱窗展示。
(二)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从高校包装工程专业开设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这些年来看,教学中部分课程老师比较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很少考虑包装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這就导致课程开展中“教”与“学”没有形成较好的配合,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改工作开展之后,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企业考察、行业调研、数据分析、学生意见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教改相关数据和学生意见建议后,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规划。
1.增加校内实验课程学分
由于以往的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只有理论教授内容,未设置实验环节,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可增设相应学分的校内实验课。例如,教师可在实验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锁底式折叠纸盒结构,并对这个结构进行相应的尺寸标注,通过制作纸盒这一动手实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课堂上讲授的各种线形意义和尺寸标注标准等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实验课上通过收集和分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类似产品结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达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2.增加校外实践课程学分
传统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校里进行,针对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这个特性,可以探索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生产厂房里进行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在工厂中认识各种包装材料,观看各种包装容器的实际生产制作过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专业方面的问题与驻厂员工进行咨询和交流,另外还可以请企业设计师讲述结构设计经验及设计要点。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相关包装结构设计任务,针对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现有包装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理念,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成果在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以及相关法律人员的共同审查后,进行专利申报,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创作积极性,避免了校内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虽然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比较倾向于实践应用,但在其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更加新颖、实用的作品。然而,传统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听得枯燥乏味,老师讲课也会没有动力。因此,在学分制改革基础上,构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增加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于关键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包装容器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相关内容时,采取“问题先行”的教学方法,由老师提出类似于“为什么饮料瓶的形状通常是上下宽中间窄的?”“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盒打开方式”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发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在思考中主动地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对包装功能、包装容器设计原则和包装容器设计要素等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种通过自主思考研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往往更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针对现有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推动学分制改革的前提下,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促进教改进程。从目前为止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教学工作量增加了,但是与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效果相比,基于学分制的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改能够切实达到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毕业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有力帮助,促进学生更快完成职业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孙诚,黄利强.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改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46-48.
[2]周建伟,胡红艳,高德,等.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4):69-74.
[3]李庆太.教学内容学分制实施效果分析[J].考试周刊,2018(59):16.
[4]孙丽颖.完全学分制下多层次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9(30):425.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