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2020-10-09 11:32刘晨洁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刘晨洁

摘 要:在中国高校普遍推行专业特色教育的环境下,设计应用型的专业正在面临着转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对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出发点,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出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将启发性和参与性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动性教学模式过渡,是培养全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社会人才需求标准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正在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竞争力,我们应该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突破,将锻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快速适应能力放在大学阶段内完成,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高效的工作模式。

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专业理论学习,二类为专业实践环节,三类为专业实训环节,这三类都需要在课堂内进行教学和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是综合起来进行学习的,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上机实训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将图形和文字等设计要素进行精准的艺术效果处理,它使用起来快捷精确,表现效果设计感强,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设计的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包含有Photoshop、CorelDRAW、AI、C4D等电脑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讲授设计工具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单独讲解某个案例,应该在讲解中涉及实际的设计案例,与学生演示成功案例的设计过程,并分享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角色。

(二)课堂教学质量堪忧,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阶段还是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针,大学的课堂学习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课程有4~5门左右(每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每一门计算机课程都是孤立的授课,课程之间的穿插几乎为零,多门计算机课程之间不能更好地相互融合渗透,平面设计软件之间的转换和相互辅助。这种教学模式下极大地限制了软件的使用效率,学生容易产生偏科,对某一设计软件特别熟练和过于依赖,而对其他的设计软件几乎置之不理,降低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独讲授课程,而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设计软件对于整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性。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变通,需要让大学生们在了解一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实践学习,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使学生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快地掌握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印证理论的学习方法。将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串联起来,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综合性地完成每一个设计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设计软件的优势和设计软件的最佳使用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设计效率。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维的突破与创新

(一)完善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是将教学参与者的角色比重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将是应用型专业教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新模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接近社会前沿的专业,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参与者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课堂教育的疲懒性,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这样被动的课堂授课模式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程之间的不渗透也将课程内容都孤立了起来,

要让学生多方面体验计算机课程带来的设计便利和设计审美的冲击,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使用上。在计算机课程的授课中,教师不再作为孤独的讲授者,而是作为一个点拨者,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多参与多发现,主动地去探索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设计案例进行单一的讲解,或者只讲解一种设计制作方法,对于设计软件的讲解应该灵活变通,一种设计效果的制作应该有多个途径,并将案例放在专业的各个领域进行案例分析。在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因为设计的侧重点不同,设计效果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切不可让学生麻木被动地接受学习,仅仅是练习软件的操作过程,而是要将计算机课程的知识充分渗透到本专业的其他专業课程中。

(二)课堂教学应加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在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用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设计过程,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能够自如地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创意思维顺利表达出来,从而变成视觉的艺术作品。

设计的思维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艺术学科的灵魂和本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抛开灌输式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不应该只依赖教师,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首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实训项目,通过设计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鼓励学生开拓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把握住设计艺术的规律。其次,在项目和课题的实施中,教师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并将多种设计软件结合起来,设计项目的完成不依靠单一软件进行,在项目中为设计软件进行角色分配,切换设计软件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对每一门计算机软件都了如指掌。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要紧跟行业发展,重视教学探讨和交流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和扎实的艺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这两方面的能力。大部分的授课教师都对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操作非常熟练,能同时掌握多个设计软件的使用,但是有的时候用和教并不对等。很多高校教师缺乏对案例进行充分表达的能力,对于案例的讲解只是以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为目的,无法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到软件设计的精髓。计算机软件课程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熟练运用多少软件,而在于使学生否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运用设计软件更好地表达和表现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掌握大量的艺术理论知识,授课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需要在众多的设计风格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设计风格,并贯彻自己的设计特色。

(二)计算机课程要注重专业特色教育

计算机课程的特色教育要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色来设定,要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科发展情况来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目标。目前很多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存在盲目的依从性,完全与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脱节,或者盲目地学习兄弟院校的课程和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强迫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时候使用英语,这些做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主要原则就是结合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多偏向多媒体信息传达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授中让学生在平面软件和多媒体互动软件上多加应用学习,在辅助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科的特色。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设计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正确把握住自己专业的特色。从就业的角度分析,社会更需要专项人才,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专业实践的拓展,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经验的由来是离不开实践的,高校教师应該充分积累和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专业特色,对自己以后的就业也进行较为正确和精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韦超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高教探索,2016(S1):66-67.

[2]朱方,黄勇,戴竹青.高校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7):124-125.

[3]龙惠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设计,2019(15):102-103.

[4]沈骁静.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19.

[5]李燕,刘元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设计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探析[J].大众文艺,2017(14):253.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新心思路探析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