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仙侠动画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研究

2020-10-09 10:04柴源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合

柴源

摘 要:仙侠动画作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历程中经久不衰的热门题材和标志性IP,中国武侠动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二次元文化如今对动画领域的意义与影响力越来越重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在时代潮流的变动中结合二次元文化进行符合当代动画受众群体审美观念的动画创作已经成为决定中国仙侠动画创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中国仙侠动画;二次元文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一、二次元文化对中国仙侠动画的重要性

二次元是一个ACGN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日语的“二次元(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二维平面作为日本早期的动画的载体,通过这些平面载体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被爱好者其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在国内,“二次元文化”通常泛指以动画为主要内容载体基础上所形成的理念与价值观。作为公共文化的一种,它是更受年轻人喜爱和接受的现代化文化形式。当前国内二次元文化产业规模日益增长、受众群体数量不断攀升。《2019年中国动画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国内动画产业和市场的逐步完善成熟,2019年中国动画行业总产值规模已经达到 1941亿元,2020年预计增长到2172亿元,动画受众群体更是连年维持40%以上的迅猛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在线动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9亿人次,呈现出跨年龄层次的大比例覆盖趋势。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市场。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优秀的作品不仅能促进受众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和好感度,而且更利于在受众心中塑造正面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形象,然而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画作为二次元文化领域中的重要载体在国内一直被视为一种亚文化范畴,它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一直没有获得公正的评价。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寻求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历程中经久不衰的热门题材和标志性IP:仙侠题材和二次元文化相结合,创作与符合当代中华文化需求,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作品的尝试在21世纪以来已经变成了国内动画业界的热门。[1]

二、中国仙侠动画与二次元文化结合的尝试

早期如《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华小子》,之后有《秦时明月》《天行九歌》《画江湖》等都是二次元文化与中国仙侠动画结合的重要尝试和探索。

早期中国仙侠动画仍然显示出受限于传统创作思路,呈现出只拥有“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的简单的静止的人物形象。角色塑造刻板单一,缺乏特色的情况。如《中华小子》和《虹猫蓝兔七侠传》等作品中,主角往往正直善良勇敢聪明,是传统观念上标准的正面形象,在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设定方面也太过简洁甚至于粗糙,难以贴合受众审美变化,因此联动导致缺乏剧情上的张力,在动画中难以为受眾带来新鲜感与趣味性。以至于出现艺术价值上“叫好”却在市场反馈上“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随着受二次元文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强调角色形象塑造中既在视觉上追求典型化与丰富化,又在性格设定上追求多样化与众不同,力求贴合市场受众所需求的更高标准的新一代仙侠动画开始出现,例如《秦时明月》《天行九歌》《一人之下》等等,这些动画中主角或清冷或高傲,或残念没常识,种种迥异传统概念中对“仙侠”定义的性格与创作者为此付出巨大心血完善背景补全世界观的努力,搭配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现代审美潮流相结合的精美角色形象设定获得了受众的好评追捧和市场的认可。如“2011中国动画年会”上《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以30万元一集的价格向土豆网出售了网络播映权,40集片子使玄机科技一举获得1200万元,到了2014年更是以大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1400万投资成功斩获收入6583万票房总收入。同时从 2007 年播出开始,《秦时明月》系列就先后获得“美猴奖”“金龙奖”,2009年获得浙江省、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该片连续多年荣获此奖,在国际上囊括了 2010 年美国 AUTODESK 最佳作品、日本动漫产业白皮书推荐动漫典范作品、2011 年法国戛纳电视节亚洲展映会最佳作品、2012 年亚洲电视节 3D 最佳推荐作品奖等诸多国际大奖,可谓“叫好又叫座”。它所代表的美学风格也被视为中国仙侠动画在与二次元文化结合的过程中的成功一次尝试。[2]

三、中国仙侠动画与二次元文化结合的成效

中国仙侠动画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主要呈现在剧本设定的严谨化、角色设计的多元化两个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动画随着二次元文化风潮进入国内,使国内受众群体的审美水准产生极大提升。为了创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符合受众需求的优秀作品,中国仙侠动画结合二次元文化特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流变。

(一)剧本设定的严谨化

剧本设定是构成动画作品阐述的故事的基础要素,是对受众建潜移默化中传达精神内核的媒介,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就要保证故事展开、角色互动等的合理性,也就是剧本设定的严谨化。

在相对早期的中国仙侠动画中,剧本设定通常较为简单,以善恶二元划分主角和反派的阵营,以两个阵营的冲突引出故事发展。例如2001年推出的《风尘小游侠》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中国古代传说中侠客行侠仗义的故事。其中每个单元剧中反派为恶的原因,几乎除了完成反派自身的邪恶目的外别无他求。这样一心为恶的传统邪恶阵营在如今的观众眼里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观众无法从其行动中看到的益处,从逻辑上无法理解他们动力,丧失了对剧情发展的兴趣。

而吸取前者经验之后,在《秦时明月》《从前有座灵剑山》等中国仙侠动画中,对于剧本的设定就严谨完善的多。从宏观上来看,在《秦时明月》中无论是主角荆天明所在的墨家阵营,还是与其对立的秦帝国和阴阳家阵营,乃至于相对中立的道家等中立阵营,作为故事发展情节展开的几方都有着对各自理想的诉求和理念,对于贯彻理念也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和解释。从微观上看,每个角色的行为逻辑也有迹可循。例如琴艺超然可引百鸟的琴姬弄玉因幼时经历获得了作为刺客组织培养的致命刺客的多重设定,既解释了她在故事中一生凄美的悲剧命运,也通过严谨又复杂的设定带来的反差交错和矛盾感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角色设计的多元化

角色设计是创作者对观众传达作品第一印象的重要途径,而在早期中国仙侠动画中,对于角色的性格设计往往单薄刻板,基于善恶二元的简单剧本设定延伸出正义一方的角色是以符合社会传统认知的奉献型人格。而对立方的反派人物通常都具有夸张化的激进或阴郁型设计来展现他们悖于道德法律的黑暗面。如《中华小子》中,三名主角就是传统天真善良的王道设计,而反派黑狐王则是标准的只为以邪恶统治中原的脸谱化设计,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因而使观众缺乏对角色的共情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对角色造型的设计中也受限于旧有理念和硬件设备的约束,为了角色动作更加连贯不得不减少其丰富性,五官体态和服饰以简约为主,随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日美动画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造型风格已经落后于时代。

与之对应的,随着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中国仙侠动画通过与二次元文化中更为视觉化的审美意象结合,通过中日结合的方式在《一人之下》《从前有座灵剑山》等仙侠动画中尝试将中国写意风格糅合日本漫画的美术风格,创作出既极其符合中国传统仙侠作品中对于女剑仙想象的空灵飘逸,也有因角色设定中剑心通明而眼眸永远清澈闪亮的琉璃仙;因性格设定浪荡不羁而设计出爽利单马尾发型,单门派服饰总是穿不好的王舞;因背景设定失忆所以缺乏常识不修边幅,所以头发像海带。不合身的工装总是邋里邋遢,却在精心打扮后拥有美艳动人的第二套形象的冯宝宝……这些角色多元化的设计贴合了当今动画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吸收融合了二次元文化中的设计潮流,在于日美动画的竞争中明显更具有活力。

四、结束语

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和受众对审美需求的改动,及时做出相应的流变,那么中国仙侠动画无论是面临来自国内的其他题材类型的动画竞争,甚至是与国外的优秀动画竞争时无疑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因此在社会大环境和时代的潮流的影响下,中国仙侠动画与二次元文化相结合,倾注剧情资源塑造角色魅力;在背景、性格和剧情定位中与时俱进,脱离传统框架约束进行角色形象的流变,以多元化的审美意向吸引受众,实现动画市场和艺术价值上的双赢,为这跨越千年的侠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发展寻找到最合适的道路,愿仙俠动画这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浪漫绮丽的梦幻结晶成能够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张立,王飚,牛兴侦,孟晓明.2017年中国动漫游戏全国产业年度报告(摘要版)[J].出版发行研究,2018(10):36-39.

[2].中国动画行业报告[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8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7:756-817.

猜你喜欢
结合
浅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广西民族图案的拆分与重组创新研究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