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清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科目是所有科目的基础,为其他科目奠定了阅读和理解力,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课本知识讲解、课外知识拓展学会知识,这个是教学的初级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固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如何在脱离课堂后仍然有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探索发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
【关鍵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4-0062-02
【Abstract】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subjec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all subjects, which lays the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for other subjects,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hinese class,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through the teachers textbook knowledge and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each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fixed knowledge, how can students still have the ability to learn after leaving the classroom, this is The so-calle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t is a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discovery and discovery ability, think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pplication ability.
【Keywords】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从我们出生时就开始了,听着爸爸妈妈讲话,我们学会了叫“爸爸妈妈”,看着家里墙面上的字,我们跟着爸爸妈妈学会了读墙面上的字,而最后的写,其实是所有能力的汇总,也是最书面的表达。在各个阶段,我们都具有不同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是整个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历程,所以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弥足重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习方向;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回归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习方向
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在教师提问的时候积极踊跃地发言,但是有的同学两眼无神,哈欠连天。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看学生是否有兴趣。如果感兴趣了,学生自然会自主、自发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如果没有兴趣,就只能机械地去学习,课上知识不理解,课后死记硬背。语文内容繁杂,形式多样,同时具有趣味性和枯燥性两大特征,比如讲故事的时候,就很有趣;学习文言文注解的时候就感觉毫无逻辑性,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性语文,来吸引学生跟着节奏去探索、发现、理解,最后吸收容纳。比如:在学习字词专项一节时,可以将课件提前发给学生,做一个课前预习,通过自己或者家长辅导,了解不熟悉的拼音和字词;上课时候分组进行讨论,同时也是检查预习结果;预习结束,教师根据课件进行讲解,点名进行考核,从而总结并分析学生的易错点和重难点。比如“功无不克”中错别字是“功”,它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攻打不下来的,攻是攻打、攻击的意思,举例“特种兵部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降神兵”,它的近义词是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反义词是不堪一击、望风而逃。在学习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不理解去讨论,这就是一种兴趣的引领。通过举例、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深度、系统、有方向地了解一个词语,这样才能做到理解和应用。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方,但不代表就单一的教师根据教案和课本一板一眼地教,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这种貌似认真刻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氛围,其实更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和无趣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不是机械化教学,学习更不是机械化学习,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能解答的,就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问、主动讲。教学模式上使其更丰富、多样化。
比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节学习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方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剧组分别招聘3~4名小演员,扮演“我”、爸爸、妈妈的角色,在上课之前由两组分别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投票选出“最佳剧组”“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通过让“主角们”过一把表演瘾,来体会主角精彩和糟糕的心理落差,“观众们”也可以通过演员的神情、语言、动作体会主角的心情。这样的课堂丰富有趣,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学习了课堂知识,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或外向或内向,或善于组织或善于表达,或观察仔细或逻辑条理清晰,这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全方面关注的。
三、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回归综合运用
语文学习中经常提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正是语文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体现。教材中的人物、事件、诗词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范本,需要通過这个范本触类旁通,做到真正的所学为所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要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初级积累包括听和说,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则是进阶阶段。阅读积累不光是课本内容的阅读,更多的是课外阅读的扩展,积累写作素材,沉淀文学素养。比如四大名著就是小学阶段必读书籍。自主阅读更多书籍的过程,其实也是语文综合能力运用的过程,所看到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的描写、人物情感的表达,都是范文学习中的技能运用在课外阅读中的体现。关于写作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教师要求写日记才去写,文字其实是内在情感的一种表达,而日记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记叙事件来记录我们的情感,这不仅是写作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反馈和自我表达的宣泄。从开始的短篇到后来的长篇,是一种写作习惯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考验。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能力。
比如通过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了解到该诗属于五言绝句。本诗的背景是李白50岁左右隐居庐山时所写的风景诗。短短28个字,把庐山瀑布的雄伟绮丽、气象万千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在眼前。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写,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通过学习其二,在看到《望庐山瀑布其一》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推理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李白被称为“诗仙”,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所以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接触到李白的诗句,品味作者当下的情感,对比其他诗句表达情感的不同,其实可以发现不同人生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及心情都是不一样的,这样贯穿起来就能系统地了解李白这个人物,而不仅是冷冰冰的“诗仙”二字。通过课本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多思、多想、多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仅是诗句填写时的硬性考察,更是我们写作中经典古诗的应用。写母爱,就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思乡,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离别,就有“又送王孙去,期期满别离”。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创新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不断探索、发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教育发展增砖添瓦。以上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习方向;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回归综合运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未来人才不仅具有考高分的能力,更有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和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香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探究与实践[J].课外语文(下),2017(07).
[2]张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