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润杰 刘春辉
摘 要:在传统合资企业中,要求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股比放开政策的提出,将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汽车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如何利用股比放开政策,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效率,是当前汽车行业面对的重要困境。文章以股比放开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对股比政策进行阐述,对股比放开政策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对如何促进汽车行业更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股比放开;汽车行业;政策影响
1 股比政策发展历程
股比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政策。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股比理念逐渐出现,但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并没有正真意义上的实现,理论上还停留在财产混合思想上。第二阶段是1993-2002年,这一时期我国确定了经济建设发展路线,并将部分城市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推动产权改革试验发展,为股比政策更好发展奠定基础。1994年国家颁布第一个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确定汽车行业50:50的股比结构,為后续汽车行业股比政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是2003-2012年,通过前期的探索,我国对社会经济主义市场的经济认识更加深刻,提高对股份制的重视,并将此融入我国市场,促使股份制更加完善。国家发改委在2004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做出重大修订,正式取消了外商投资零部件的股比限制。第四阶段,即2013年至现在,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虽未放开汽车行业的准入限制,但也释放了对外开放的信号。2018年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明确提出分别于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取消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乘用车的外资股比限制,为我国汽车跨行业发展打开新的局面,此次逐步放开的举措,将对我国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 股比放开政策对汽车行业发展影响
2.1 积极影响
(1)提高企业竞争力。传统股比制度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也是对民族工业的保护。股比制度提出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外资的融入,实现市场换技术,提高我国汽车生产技术。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汽车生产技术没有因为中外合资而产生过多的影响[1]。股比放开政策的实施,可以活跃传统工业市场,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发展意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身整体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
(2)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拥有多个影响国际的龙头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等,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消费市场。2018年新政策实施后,外方新能源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热情逐渐提升,主动参与到我国新能源企业建设中,也将会吸引更多专业、优秀的人才与技术,可以起到优化资源的作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支撑。
(3)有利于体制完善。股比放开政策的实施,可以为国家汽车行业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能够完善国内外市场上不平衡的市场体制,可以吸引更多的汽车企业参与我国行业竞争中,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竞争环境,这对于企业发展建设来讲十分有利,也是推动我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的重要手段。
(4)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当我国对汽车产业的股份不再控制后,外方或将会不断增加在中国汽车企业中股份占比,投入更多资金与技术,也会将中国汽车市场战略发展到全球。本土企业可以借鉴外方技术、经营管理模式,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2 消极影响
(1)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之一,涉及零件、钢铁等多个行业较多,如产业链较长,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当股比政策完全开放后,汽车产业市场稳定或将受到影响,这是新政策实施后重点关注的问题,避免因外企入驻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出现。
(2)影响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我国汽车企业在运行中,大部分是通过与外企合资的方式获取利益,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但由于自主品牌发展时间短,技术、品牌尚不成熟,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成长完善[2]。若是立即开放政策,或将限制本土品牌自主发展,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稳健发展。
(3)影响上游企业发展。零部件是保证汽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外资零部件产业已经占据大部分的市场。在股比放开政策的支持下,汽车零部件可能会出现外资化的情况,这对于我国汽车自主研发与建设工作十分不利,不利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
(4)影响市场调控。随着股比放开政策的实施,若是出现国资成分占比减少的情况,则会影响国家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与管理,无法实现宏观市场调控[3]。各行业发展中,政府部门的调控工作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国家经济稳定,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措施。
3 基于股比放开政策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策略
股比放开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几年的缓冲时间,是汽车行业做好外方入驻中国汽车市场准备的重要时期。我国汽车行业可以利用国家股比放开政策,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3.1 提升行业综合实力
汽车行业综合实力是提升与该行业有关企业竞争力与综合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外资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影响的手段[4]。政府部门的介入则成为重点手段,一是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与引导,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在竞争中综合实力提升,借此提高汽车行业的综合能力。二是制定支持本土汽车品牌发展的政策,为了提高国资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政府部门应结合未来市场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对国内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促使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发展。
3.2 加强行业管理
新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對汽车行业市场进行严格管理,将所有与汽车发展有关的企业融入行业管理体系中,通过监督管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5]。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行业管理制度,定期分享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激发国内企业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走向国际。行业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加强对新政策与国内外合资情况的分析,制定适合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监管的有效性。
3.3 加强新能源、智能汽车零部件研究
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走向国际市场的载体。新能源企业应加强对新政策的研究,利用新政策吸引外方企业,提升本土汽车制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智能汽车零部件开发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国家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应加强对智能汽车零部件的研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对传统零部件设计工作进行创新,融入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零部件设计,提高综合竞争实力。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智能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企业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国内企业、行业主动发展意识[6],从而为国内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国内企业在汽车行业上的占比。
3.4 重视国内企业合作
我国本土企业比较重视外资合作,如上汽、一汽、东风等等,对外资的依赖较强。在新政策模式下,中外合作的方式无法体现本土企业的价值,不利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企业可以转变对国内企业合作的看法,并主动与国内新能源、智能汽车、芯片设计等各个领域龙头企业开展合作[7]。通过企业合作,实现对汽车制造技术的研究,设计符合我国国情、消费偏好的产品,并进行深入推广,提高消费者对本土产品的信赖。
4 结束语
总之,在股比放开政策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面临非常多的问题,那么需要在实际发展中突破困境,将挑战转变为提升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机遇,为国家汽车行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汽车企业、国家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提高国内汽车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促使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薛忠权.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冲击背景下吉利汽车的经营销售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0(05):5-7.
[2]本刊编辑部.凝聚新共识 面向新时代——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发展转型纪实[J].大社会,2019(10):43.
[3]肖献法.潍柴特车:已跻身矿用汽车行业前列——潍柴矿用车智能化创新发展大会暨新车品鉴会侧记[J].商用汽车,2019(09):77-81.
[4]徐海英,周潮.全球生产网络(GPNs)与区域发展的动态战略耦合——苏南与苏北韩资汽车行业企业价值捕获轨迹的比较[J].人文地理,2019,34(04):89-96.
[5]许楚钰.中美贸易关系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03):35-37.
[6]合资股比限制“死亡”后,本土车企的未来在哪里[J].商业观察,2018(12):45-46.
[7]沈晓琳,娄愫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外资股比放开行业规范标准升级[J].汽车与配件,2017(2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