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学办成教师成长的大学

2020-10-09 11:15洪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史家研修专业

洪伟

随着集团化办学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行动,集团化办学无法真正带来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培养目标的深入落实。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创新,提出“把小学办成教师成长的大学”,开展“基于真实场域的教师队伍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型与重构。

1.教师应成为领导者

史家教育集团依托学术启导、专业促进、文化引领的“教师领导”之路,不断发现与培养校园里的“领袖教师”。让教师去推动和维持学校变革,勇于承担变革的责任,发挥自己对专业和同事的影响力,促进教学实践的改善。

为此,史家教育集团变“管理”为“治理”,进行“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的实践探索,充分唤醒教师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教師的专业影响力与学术领导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集团各校区同时顺利推进。在这一治理框架下,教师的变革动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集团的发展动能也实现顺利转化,从外部行政力量推动转为内部驱动。

例如,学校有这样一位“领袖教师”——万平。在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创造出“三个一”:一盏灯——“日记教学”,百万字的教师点评,点燃孩子的成长;一辆车——“家校直通车”,一生一册直达个案儿童内心深处;一座桥——“小木桥”班级专刊与博客,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每年近百万次的点击量,架起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桥梁。正是这温暖又令人震撼的“三个一”,为她带来了大批追随者。在“教师领导型治理结构”的支撑下,学校组建了“万平名师工作室”,赋予她自定规划、自组团队、自主研修的专业权力。现在“万平名师工作室”已有38名成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并借助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平台,将学术领导力辐射至北京市及全国各个省市。学校将每一位能够发挥专业影响力的老师都视为“领袖教师”,构建史家领袖教师群,形成“互为领袖互相追随”的发展格局。

2.教师应成为学习者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的学习总是远离教学现场。这种由行政力量驱动的“被发展”“被培训”的活动,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史家教育集团试着“把小学办成教师成长的大学”,开展基于真实场域的教师学习活动。我们整合学校、高校、社会等多方资源优势,成立“史家学院”,为教师发展构建高位平台。

“史家学院”旨在让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日常教育教学内容视为研修的课题,指导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天、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专业发展。“史家学院”按照学科研究领域成立十个研究分院,下设60余个教师研究室,激励全体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自觉融合教育要素,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研究室主持人主要由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学科主任、骨干教师提升项目负责人、金牌项目负责人、品牌项目负责人等“领袖教师”组成。各研究室主持人负责召集青年教师、聘请专家,吸引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开展研修活动。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获得另外一个身份——“史家学院”的研修学员。在这个源于实践、依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研修情境中,教师们本着“任务驱动、项目推进、伙伴学习、平台集成”的发展思路,不断实现专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学院形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系列课程,营造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发展环境。

3.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我们倡导教师基于日常教学提出个性化研究课题,使教师能够以一种更具专业性与研究性的姿态应对每天的教学生活,而非单调乏味的经验性重复。

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史家教育集团骨干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研修项目”,以“U·S”合作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优势与小学教师的实践优势。该项目对180名骨干教师进行18期的脱产培训,教师们得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离出10天的时间进行沉淀与反思。在北师大教育专家的协助下,教师聚焦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如“借助数学益智游戏促进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课本剧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粉笔画呵护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术兴趣”“五线谱识读形象化”等研究专题。10天的研修活动后,教师们带着研究课题,回到教学实践中,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课例研修,进行多轮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并继续接受北师大教育专家的跟踪指导。在该项目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课题成为推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力量。

研究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持续焕发教育青春。54岁的景淑节老师参加课题研究后说:“虽然专业的科研课程对我这个年纪来说有些吃力,但能够以一种更具专业性与研究性的姿态应对日常教学生活,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

4.教师应成为合作者

我们倡导学校“从行政组织到共同体的转变”,强调共享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将教师视为平等的个体,每一个教师都有可能在特定情境、在合作交流中,对他人产生影响。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的合作性赋予了课程丰富的育人价值。我们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拓宽课程存在场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课程营养,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的研发。在博悟课程开发过程中,为凸显课程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我们跨越学科边界,将各学科教师混编成组,组建包括文物专家、课程专家、国博讲解部老师、集团各校区全学科教师、行政干部在内的15个课程研发团队。教师们按照生命、创造、尊重、规则、责任五个价值观主题,筛选大量的博物馆资源,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使其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最终形成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的“博悟课程”体系,该课程成果在四年一度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把小学办成教师成长的大学,把日常作为教师成长的主场,让教师们以领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集团各项改革,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能。

栏目编辑 _ 王雪莉   汪倩

猜你喜欢
史家研修专业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身边雷锋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