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峻的外部环境使我国电力新能源行业受到了冲击。疫情之后,行业短期内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因疫情而逆转,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绿色发展及各国能源转型需求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绿色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发展并成为主流,电力新能源行业走出去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和区域电力互联的概念已有雏形,特高压电网和远距离输电等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大发展。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随着发电、输电、用电及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50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达40%。”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晓勇称。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能源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难以持续供电的制约因素,在新技术促进下,水电与各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互补协同发展,为电网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源,使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关键设备价格下降、项目开发经验成熟等因素驱动,全球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将极大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应用,全球低价高技术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清洁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世界主导能源,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2050年前后形成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格局。
疫情对电力新能源行业走出去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阻断了各国的交通往来,而且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疫情期间,各大风机厂商纷纷关闭其制造工厂,导致很多原材料和关键设备延期生产,供应出现短缺,且运输难度加大,供应期延长,导致很多计划内项目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已中标的项目也造成了延期开工或停止施工。
目前,虽然中国、日本和韩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我国国内加快了复工复产,但由于全球各国复工复产不同步,全球产业链缺乏有效协同,生产供应受限,在建电力新能源项目延期滞后现象仍会持续。由于硅料、硅片、玻璃等原材,以及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核心设备供应紧张,风机、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也因此得到推高。此外,疫后新能源场站将配置更多的远程集控系统、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运维等软硬设施,这部分新增投入对新能源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也会形成新的压力。
由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将直接导致能源需求下降。据季晓勇介绍,因经济下滑,各国纷纷延缓了能源投资,减少了对能源电力的短期需求。能源电力需求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招标延误,这意味着海外电力市场竞争程度将越来越激烈。如土耳其预计本国2020年的年用电量和发电量同比下降2.5%和2.39%,阿根廷预计2020年的用电量和发电量同比下降4.7%和2.47%。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期发布了《短期能源展望》,下调2020年清洁能源增长预期,其中公用事业太阳能项目新增容量预期下滑10%;公用事业风电项目新增容量预期下调5%。
后疫情时代电力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
发展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再次引发了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为应对疫情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促进能源转型支持政策,促进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选择,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向清洁能源领域。
欧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欧洲能源基础设施法规”的修订,其中包括“电能替代方案”,全面停止化石燃料制备天然气,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气”,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欧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将其较大比例的现金转移到绿色能源项目上,疫情打击之下全球石油巨头都大幅削减了资本支出,欧洲排名前五的生产商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都将削减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可再生能源和低碳业务相对得到提振。
除欧洲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制定了新能源发展计划。越南政府制定了新能源2030年新目标,继续大力开发光伏、风电和储能等新能源业务,这必将引领亚太区域新能源业务大发展。墨西哥政府出台能源转型法案,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2024年和2050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目标分别达到35%和50%。
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关键阶段,新基建可以创造更多新业态、新需求,激发新动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公司董事长吕泽翔认为,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输变电、城际高铁和电气化轨道交通等代表的新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加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建的数字化改造,电力系统和结构化的改造更新量巨大,为能源电力行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实施路径,成为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纵观过去五年新能源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是关键所在,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十分明显。“预计未来能源开发、智能化、储能、环保等技术将在促进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季晓勇指出,“应充分发挥我国世界新能源第一大国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离网电站、储能式电站(抽水蓄能、光热发电)、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的新技术研究力度、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国别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成本承担能力、政策法律法规,选择经济可持续的绿色电力能源利用方式,优先推广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应用,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中國方案,进一步确立中国企业在全球电力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谈到疫情后电力新能源行业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机遇时,季晓勇建议,我国电力企业应深化能源科技合作,一是为确保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深入研究储能包括抽水蓄能与新能源配合运行方案及有关配套机制,积极开展智慧能源、储能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能源科技合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二是在做好光伏本身的同时,充分挖掘光伏项目的潜在能力,如光伏荒漠治理、光伏+渔业、光伏+交通等,实现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于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优势产能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结合,季晓勇指出,电力企业要关注不同国别的电价、补贴、税收、融资等条件,加强与所在国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合作伙伴的沟通,继续重点布局相关领域,实行差异化国别竞争模式,一国一策,争取竞争新优势。同时,加大第三方市场合作力度,坚持开放包容,与有意愿的国家、国际组织、大型跨国企业、国际金融机构等更多、更好地开展三方合作、多边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各方潜能,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