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理念下的科研实验室管理刍探

2020-10-09 11:30张晶晶
成才之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措施管理

张晶晶

摘 要:科研实验室建设是高等教育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做好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将培育优秀科研人才作为重要改革方向。针对科研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注重及时更新科研设备、提高仪器利用效率、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科研实验室管理策略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51-02

科研实验室不仅承担着为医学院校科研工作提供优良实验环境的任务,还肩负着为医学领域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职责。目前科研实验室的整体管理不容樂观,除了体现在具体管理事项方面之外,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科研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设施设备比较落后,设备管理有待改进。科研实验室中的现有设备,大部分属于开展科研实验的基本仪器,与精密实验有关的高精尖仪器设备数量较少,难以满足深入推进科研工作的要求。第二,科研实验室仪器使用率较低,存在闲置和浪费等问题。科研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是依照学科与专业配置的,整体管理比较分散,不少可以共用的仪器无法有效调度和使用,出现闲置和使用率低的情况。第三,实验室管理规范性较差,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科研实验室大部分是以教学实验室为基础建立的,管理比较落后,没有根据科研实验室的内在要求进行先进管理模式的探索,给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第四,实验室环境安全保障不足,难以确保实验工作的有序开展。大量的安全隐患既影响到科研人员的研究,又降低科研实验的质量。第五,实验室人才相对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升。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人才素质以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科研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二、科研实验室管理策略的优化措施

1.及时更新科研设备

毋庸置疑,仪器设备是否先进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甚至会直接决定科研的广度以及深度,对于学校这一人才培养摇篮来说更是如此。如果科研实验室的各种技术装备不能达到先进水平或者是较高层次的话,就难以获得领先国内外水平的优秀科研成果,给教师以及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面对科研设备落后的情况,高校必须基于科研实验的具体要求,有计划地添置和更新一些先进设备。设备的更新换代涉及资金方面的问题,而且精密性和高水平的科研设备要求的资金规模大,这需要学校拓宽资金来源,保证充足资金用于科研设备的更新与完善。

2.提高仪器利用效率

为了改变科研实验室仪器使用效率较低的现状,高校必须对过去的仪器使用规程进行调整,成立专门的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并制定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和规范。这样的管理方法符合大量仪器设备可以共用的实际情况,也能够节省资源和空间,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在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前,高校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也就是对学校内部的各种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调查,了解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领域和使用规范,并做好仪器设备的分类工作。为了给仪器设备的利用提供必要规范和指导,还需要编写全校科研仪器设备目录和使用指南,完整显现学校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的分布和具体应用情况,并要求实验室使用者严格依照使用指南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减少对仪器设备的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

3.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科研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管理规范性,而规范化的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健全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管理现代化以及管理科学化的有效保障,能够为整个管理过程的有序运转提供必要根据和行为指导。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该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具体的管理行为规范。二是实验人员责任制度。实验室的使用者关系到整个实验室的运转情况,所以必须对实验人员的实验室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指明其在应用各项仪器设备时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三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该制度强调加强对仪器设备和相关实验材料的统一管理,做好对各种设备资源的保管和使用工作,确保各项资源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四是违章事故处理制度。如果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需要严格依照事故处理制度和违章处理规范进行严肃处理。

4.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要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并将安全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统筹起来,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要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素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其次,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最大化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比如可以面向学校师生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讲座,使其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价值,将人本思想和安全第一理念渗透到实际工作之中。再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给出操作各项仪器设备的安全说明,培养实验人员严谨科学和规范操作的态度,最大化消除安全隐患。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人员的数量以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科研工作具有连续性和专业化的特征,高校在对实验室人才进行培养时,必须力求稳定,注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形成一支具有极高科研素质的研究团队。在年龄结构上,要对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的构成进行优化调整,设置恰当比例,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效能。对于具有专长的实验人员,学校要给他们积极提供完善的科研条件,配备专业助手,使其在科研指导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在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制订科研骨干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和指导作用;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活动,在学校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与方案,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传统落后的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束缚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必须改进管理模式,推动科研实验室在规模、层次以及水平等方面的整体提高。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注重及时更新科研设备,提高仪器利用效率,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发挥科研实验室在培育人才和获取创新成果方面的作用,推动医学研究事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伟中.以“双创”实验室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7).

[2]赵阳,管利萍,李海燕.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参与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9(02).

[3]陈耀溪,鲍鸿.新人才培养战略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0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措施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