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婷
【摘 要】古戏台是白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传承媒介,同时也是情感记忆的一个重要载体。古戏台的存在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也对白族人民对现实的认知与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大理的喜洲镇古戏台为例,阐明了白族民众在戏台上通过歌舞的形式来宣泄情感或者祈求“神人以和”,以传统的歌舞形式来实现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古戏台;白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049-02
大理的喜洲镇位于美丽的洱海边,是白族人民的聚集地,当地自然风景十分优美,为白族文化以及地域特点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也为白族人民提供了生活、交流的场地。而古戏台在白族人民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情感记忆的一个重要载体。古戏台的存在对于白族人民而言是一个显在的文化符号,并且至今也依旧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是白族人民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一种文化见证,对于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古戏台简介
实际上白族文化是多元的,因为白族人民非常善于从其他民族中吸取精华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在大理国时期,白族人民就十分重视文化学习,不仅将弟子送到中原学习汉字文化,同时还在当地建立了非常多的学馆与文庙,也因此培养出了大量的作家、诗人等[1]。在当时,白族人民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搭建了很多的寺庙、戏台,甚至还有的寺庙中本身就带有戏台。白族人民热爱歌舞曲艺,这是受到藏族文化的熏陶而逐渐形成的。久而久之,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就形成了目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丰富多彩的白族文化。如今,白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戏台,例如宗祠、城隍庙等地都能见到戏台,最早的戏台并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用来迎神赛会的,但是在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之后,古戏台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因白族人民喜爱歌舞,所以古戏台就成为了一个展示歌舞的平台,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演出场所。
二、古戏台的文化背景
白族人民的祖先对于其他民族中的精髓文化非常乐于吸取,尤其是对于汉文化。因此,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白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早在南诏时期,唐王朝就帮助南诏统治者夺取并巩固政权,南诏接受唐王朝册封,可见白族与中原的良好关系。而大量的汉书古籍,也被白族人民从中原陆续购置到了自己的生活地域当中,并且在此之后,白族也派了相当数量的弟子去学习汉文化。
时至大理国时期,当时的统治阶级又从儒家文化中习得科举制度;后来,又在各地建立专门传播儒学的文苑、书馆,这一时期白族的土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诗词作家以及文学学士。而这一时期白族的宫廷礼仪与唐朝的宫廷礼仪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今的寺庙和古戏台中,都能够看到当时文化的繁荣。
此外,白族文化中也蕴含了相当多的藏族文化。白族的各种曲艺是白族自身历史发展及文化演变的集中体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突出了汉族与藏族文化的内在特质,也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使得白族的文化丰富多彩。而时至今日,保留下来的古戏台数目也众多,例如宗祠、城隍庙等地的戏台,都是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但早期出现的戏台与歌舞表演关系不大,主要体现出了迎神赛会的功能特性。
综上所述,白族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也能够说明白族的歌舞表演以及戏台搭建,既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性,又有着丰富的外界特征。而白族人民自身的戏台文化,是源于白族人民的歌舞等艺术,这些音乐与舞蹈也皆来自于生活中的灵感,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往往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每逢佳节时期,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同时,白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非常善于也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经常在戏台上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在满足戏曲观赏性与艺术性的同时,表达出白族人民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因此,民间艺术在白族人民的心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他们情感抒发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也使得白族人民几乎人人都擅长音乐,并将音乐视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使得古戏台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古戏台的分类及文化功能
受汉文化的深刻影响,白族人民在生活中也逐渐养成了喜爱艺术表演的习惯,并形成了非常重视艺术表达的社会风尚。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众多的文化艺术表演场所,这也就是古戏台的由来。
白族人民更倾向于通过古戏台来表现自己能歌善舞的特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白族人民也根据白族自身的艺术审美形式,为古戏台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特性。从白族现存的古戏台以及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祠台、殿台、街台都是古戏台中的重要分类。白族人民将古戏台作为重要的演出场所,每逢重要时日,白族人民都会在古戏台上进行演出。
通过大量的文献记载可以发现,在演出的过程中,整个戏台上的演出既体现出了汉族礼乐文化中的音乐风貌,同时又不失白族人民自身的民俗特点。
例如:白族人民在古戏台上演出时,戏台左右的台柱上通常都会挂着铜钱与草鞋,这体现了白族的民族习俗以及民族风貌。演出有功者可以拿走铜钱,若演出不受观众喜欢,则会被轰走最后带着草鞋下台,十分有趣。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出了白族人民的审美特点以及民族特性,在追求舞台艺术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民众对于审美的判断与衡量。通过这样的民间习俗,也为古戏台的分类及功能赋予了更多的民族特性,有利于外界的人们更好地理解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四、古戏台对白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主要现代价值
(一)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人文意趣
白族的民间音乐是以生活与生产为主要题材的,所以通过白族的民间音乐能够感受到该民族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从中能够认识到过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民间音乐也是民族道德的一种传承方式,人们在编写音乐的时候会将一些民族道德融入到音乐当中。而戏台则是一种音乐生命力的体现,并且与各种建筑物一样,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古戏台在用于表演之前还用于“迎本主”活动,这个活动是白族的一项传统活动,参与人数多,是一个大型的活动,也可以將其视为一种艺术行为,因为在活动中,祭祀的时候会持续不断地诵经并配有音乐,两者融合后能够深入人的心灵,从而使人感受到神灵就在身边并得到神灵的庇护,给人一种人神同乐的体验。民间音乐也是一种民间艺术,通过民间音乐能够将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行为直观地反映出来。现如今,很多白族人民自发地形成了表演小组,并且自己编节目自己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区分谁是观众谁是演员,大家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同时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尽情地展示出来,这也是白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表达形式,这种自发性的行为是白族人民对民间音乐的一种活态传承。
(二)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文化内涵
白族传统的民间音乐能够将历史与现实反映出来,通过对白族民间音乐的分析可以发现,民间音乐中蕴藏着白族的社会文化,其所表现出来的每一种形式都带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印记,因而可以说白族的民间音乐是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精神。而戏台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是连接人与神的媒介,不仅是社会文化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2]。古戏台是集人、自然、建筑三者于一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戏台成为了白族人民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此外,现代人非常重视老年人的生活,所以也逐渐将古戏台发展成老年协会的主阵地,让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了一辈子的戏台上继续宣传家乡文化,在娱乐的同时丰富了老年生活,将古戏台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老年人的表演与宣传,可以让年轻人了解白族的民俗风情以及发展历史,一般老年人都会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来传播民族文化,再现民族文化的变迁。由于白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所以节目表演的类型也呈现多元化,在当地的民俗节日中,还会表演一些传统的大本曲、吹吹腔等节目,形式感非常强。
(三)古戏台是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桥梁
虽然说古戏台最初并不是为了表演民间音乐而建立的,但是现如今,各种表演活动均在古戏台上进行呈现,使得民间音乐在古戏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白族保留了大量的神庙戏台,并因外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宗教建筑。随着时间的发展,白族人民愈发重视对古戏台的修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传播教义的一种方式,不仅强化了宗教所具有的象征性,还能让祭祀变得更加虔诚。古戏台寄托了一代又一代白族人民的精神与情感,也为艺术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通过这个媒介,搭建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白族人民认为在戏台上载歌载舞,并不仅仅是娱乐,更多的是宣泄情感,实现“神人以和”的追求,因为白族人民觉得自己的民间音乐是可以通神的,音乐与山川鬼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当表演歌舞时,神灵就会显灵,而此时歌舞便可以起到取悦众神的效果,这样众神就能够庇护白族人民一切顺风顺水。
五、結论
总之,古戏台见证了白族人民祖祖辈辈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与重视。并且在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过程中,古戏台也承担着重要的载体作用,通过古戏台,人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白族的历史与文化。所以当下,在研究古戏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护古戏台,以让白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得到持续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建富.古戏台对白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现代价值——以大理喜洲镇古戏台为例[J].大舞台,2010,(03):156.
[2]杨秀玲.古戏台对白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现代价值[J].艺术评鉴,2017,551(24):163-16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