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学科发展史编研的探索实践,以学科发展史编研成果——《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为例,对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进行总结,并就进一步做好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提出五点举措:与时俱进,融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苦练内功,提高学科史料挖掘成效;加强合作,发挥学科领域专家智慧;以编促收,开拓学科资源建设新路;依托传媒,发挥学科编研成果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编研;探索对策
高等学校学科状况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学科信息,见证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在当前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开展学科发展史编研,通过系统挖掘、梳理一流学科档案资源,反映学科发展历程,体现学科特色和水平,传承创新大学优秀文化,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合理借鉴、历史佐证和文脉滋养,是高校档案工作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新任务。笔者根据近年来学科发展史编研的探索實践,以学科发展史编研成果——《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为例,对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进行总结,并就进一步做好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提出对策,供同行们参考。
一、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的探索实践:《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
(一)编研背景。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上海海洋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水产(含捕捞学)。2017年底,笔者以水产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将档案编研工作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相融合,主动申报并承担“双一流”要求下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主编《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笔者尝试通过挖掘100多年来馆藏捕捞学学科档案史料,提炼绵长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捕捞学科发展的脉络,弘扬历代捕捞学工作者与民族兴衰同荣辱,与国家发展共命运,与产业发展相始终的精神。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合理借鉴、历史佐证和文脉滋养。
(二)学科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捕捞学起源于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初创时设立的渔捞科。100多年来,捕捞学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饱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捕捞学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从学习日本,学习苏联,到自我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学习借鉴、创新发展的道路;100多年来,捕捞学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承担国家攻关和农业部、上海市海洋渔业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渔业科研、教育、生产和管理优秀高级专业人才。上海海洋大学捕捞学学科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三)成果概况。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笔者对学校馆藏档案进行深入广泛地查找、挖掘,经过整理,研究、精选、编撰,最终形成捕捞学发展史专著——《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该专著于2020年1月正式出版。《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以精炼的语言和大量的原始档案图片,展现了捕捞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学科成果、历史人物、国际合作、科教活动等。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学科追溯”共四个专题,分别阐述了学科含义、创设背景、历史沿革、专业名称变革;中篇“史料勾沉”,按学科形成发展的时间顺序,分35个方面阐述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项目和学科特色活动等;下篇“文萃集锦”,摘选馆藏10篇与捕捞学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全书共38万字,其中收录档案图片300余幅。《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被列入上海海洋大学一流学科文化著作项目。该书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总结
(一)编研目的要明确。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目的是为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翔实的历史佐证,为学术研究提供原始首选材料,为学科文脉的传承提供新的载体。
(二)题目选定要有针对性。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的选题要紧扣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如: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含捕捞学)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此外,上海海洋大学捕捞学是1912年学校初创时第一个设立的学科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馆藏档案资源相对丰富。因此,笔者在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选题时,首选“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
(三)查找材料要有次序。查找档案材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业务工作。为了提高材料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查找材料要注意先后顺序。宜采用先普查后细查、先查易后查难、先查直接材料(档案原文)后查间接材料(档案编研成果)。
(四)筛选材料要谨慎。面对大量备选材料,编研工作者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在材料的筛选上,首先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档案原始材料。如档案文献存在多种文本,如草稿、底稿、抄本、正本,由于正本的可靠性和凭证价值相比其他文本更高,宜首选正本。其次筛选的材料要有代表性,能有效反映编者所要阐明的主题。此外,学科发展史编研材料的筛选要注重学科原创、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如学科建设中的“首次”“首位”“首批”“首届”“第一”等。
(五)转录加工要客观。从中国古代史料编纂历史来看,许多史料书的修纂存在重新润色史料原文的现象。但是,档案文献编纂作为史料编纂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不能删改档案文献的原有文辞。因此,在转录加工过程中,要尊重档案文献原貌,应采用原文登录。对于入选档案原文生硬、缺乏文采的,不能重新加以润色。对原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应保留,不凭主观意识增删。拟写的标题要言简意赅,客观表达主题内容。
(六)编排体例要符合编研目的。档案文献汇编体例按繁简程度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不设类汇编体例,即汇编内的档案文献只按其形成的时间顺序或按某种方式编排。二是单层分类汇编体例档案,即汇编内的档案文献分成若干类别,每类再按其形成的时间顺序或按某种方式编排。三是多层分类汇编体例,即使用二种以上分类方法,将汇编内档案文献逐级分类,形成两个以上类别层次。学科发展史编排体例选用何种类型要符合编研目的。《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编研目的是以档案原始图文见证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于捕捞学学科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档案文献持续的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其编排体例采用以时系文,以时间先后进行材料的组织编排。如《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上篇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按档案材料形成的时间编排,采用的是单层分类汇编体例。中篇和下篇只按档案材料形成的时间编排,采用的是不设类汇编体例。
三、进一步做好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的几点建议
(一)与时俱进,融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档案编研成果是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升档案部门地位的重要载体。一流学科建设为长期处于学校边缘地位的高校档案部门带来新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者要及时把握时代契机,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围绕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主动融入一流学科建设,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主动开展学科档案编研,努力挖掘学科档案资源,将“死档案”变成“活素材”,讲好学科成长故事,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学科发展历史,提升学校软实力,为一流学科建设助力。
(二)苦练内功,提高学科史料挖掘成效。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是一项专业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的档案编研新任务。为了提高学科史料挖掘成效,笔者认为档案编研工作者需要苦练内功。一是要学习学科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本内容,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对学科有全面的了解。二是要熟悉馆藏,要广泛深入地研究馆藏,要对馆藏档案各个门类、馆藏档案基本结构、馆藏档案主要内容、馆藏档案的存址等,做到“心中有谱”。三是要掌握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工作实践。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提高学科史料挖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加强合作,发挥学科领域专家智慧。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目的主要是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服务。因此,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成果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研究深度。为了提高编研成果的质量,档案部门要改变过去单兵作战、闭门造车的现象,加强与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合作,聘请专家、学者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充分掌握该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将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做到“编”有广度“研”有深度。
(四)以编促收,开拓学科资源建设新路。馆藏档案资源是编研工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馆藏档案资源丰富与否,影响着编研成果的质量。为了使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成果能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科发展进程,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既要立足馆藏,但不能拘泥于馆藏。档案编研要发挥牵引作用,通过编研促进学科档案资源的收集,并以收集来弥补编研中的不足。要将学科档案收集工作贯穿于整个编研过程,将学科档案的收集纳入日常的收集工作中,不断积累学科档案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学科特色的档案专题资源库。此外,要注重收集价值高、有特色的学科档案资源。如笔者在编研《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过程中,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有计划的水产类教材建设中,由学校主编的高等水产学校工业捕鱼专用教材中的第一本教材《渔具材料与工艺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馆藏缺失,通过多方征集,最终在校友会老师的帮助下收集到该本教材,丰富了馆藏资源,促进了编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依托传媒,发挥学科编研成果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多地依赖现代传媒。为了充分实现学科档案的价值,发挥学科编研成果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档案部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除了开发传统纸质学科成果编研产品外,还要积极开发数字学科成果编研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学科数字档案资源的需要。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如在档案部门网站上构建学科档案专栏,发布学科编研成果信息,满足学校相关部门和广大师生对学科档案资源的需求。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通过推送服务,及时将学科档案编研成果与学科领域专家、教授、学生及学校相关部门分享,主动服务学科发展。
总之,高校档案部门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将档案工作及时融入一流学科建设中,积极主动开展学科发展史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档案编研成果的作用,努力实现学科档案的价值,以一流的档案工作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汪洁.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315-316.
[2]梁继红.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155.
[3]徐绍敏.档案文献编纂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96-197.
[4]邓东燕,姚伦.创新档案编研 弘扬档案文化 提升服务能力——江西省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