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及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启发的主要教育性场所,对儿童的成長及身心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作为教育性场所,除了自身的使用功能以外,如何通过对室内空间的艺术设计以及对空间的情景营造赋予教育性空间的空间教育意义是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情景营造;空间;幼儿园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开放,我国幼儿教育学习模式也在向国外模式学习借鉴,因此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也在向现代幼儿教育观转变。这种转变对其教育模式以及空间品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将现代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及相对应的室内空间装饰设计综合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室内空间设计规范的学习,以及对现阶段我国儿童教育理念的总结分析,提出幼儿园空间教育性的情景营造设计理念。
1.空间情景教学及营造概述
情景模拟教学是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其在空间的自然活动中获取知识达到教育目的。在空间设计上将情景表现通过艺术装饰的手法与空间设计相结合,将具象的概念主题设计通过造型、色彩的提炼,营造一种具象与抽象相融合,现实与艺术相构建的创意性教学空间。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空间,娱乐空间,科普空间,餐饮空间,阅读空间赋予情景表现。将不同主题性质的情景与不同功能的空间相融合,在教学、娱乐等活动中,通过不同空间的情境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直接体验,例如将儿童的娱乐空间模拟为森林,通过对树木,山谷,溪流的造型的提炼,将空间形态和空间装饰中的书柜,道路交通流线,立柱模拟成大树,山峰。让学生在模拟某种情景的现实情况下交流互动,儿童与空间产生互动,通过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知识普及和创意思维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力,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空间情景营造是将情境模拟教学理念引入到空间设计当中的一种方式。将不同的情景引入幼儿园的空间设计中,儿童通过在空间的活动、游戏、学习等互动,利用不同情境模拟空间设计以达到空间教育的目的。
2.情景营造的要素
空间情景的营造首要了解儿童的主要行为方式。其次幼儿园作为儿童主要活动场所,承载着其自身使用功能以外的空间情景呈现的功能,这个载体包含着空间形态、尺度比例、材质机理、色彩关系等内容。最后就是情景的感知教育。
(1)儿童行为方式。儿童的行为方式会根据其成长的环境有所不同,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根据对世界的认知及身心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精神层面的认知也会产生变化。
有些儿童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需要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产生对家长的依赖性。有些孩子思维活跃,天马行空存在任意性。有些儿童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存在模仿性。有些儿童做事无法专注,容易被环境影响存在时限性等等。通过这些儿童心理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儿童具有的活动类型分为感知型、社会型、创造型、活动型等。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幼儿园空间设计上针对儿童的行为,如何在空间设计中吸引儿童关注,引导儿童参与,启发儿童创新思维是设计重点,儿童的思维模式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在行为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要根据儿童的行为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参与到空间体验中。
(2)空间构成及类型。儿童在空间中活动时,对空间具有一定的认知,其对空间的体验感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思维方式。从空间形式的构成上来说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以及封闭式空间,不同的空间类型及空间尺度给人不同的感受,宽敞的开放式空间给人空旷磅礴之感,封闭小巧的空间给人安全私密之感,半隐蔽空间给人神秘探索之感。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对空间的感知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因此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注意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空间相互组织,结合儿童的行为心理和空间功能,通过空间形态的组合以及空间功能的划分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让他们通过对空间探索、感受和学习获取知识。
(3)空间教育的体验性学习。空间情景的营造是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分析以及空间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让儿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这种通过自身的体验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是直接区别于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学习的。儿童的自主体验,积极参与、全身投入,能让其在实践和体验中感受,理解。可以直观的更形象的获取知识和信息。这种方式符合现当代的幼儿教育模式也会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相契合,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
因此从了解儿童行为心理到空间构成方式再到空间情景营造下的体验式学习层层递进,建立儿童对空间场所的体验感。儿童在幼儿园空间教育性的情景营造设计下,通过自身的行为活动和教师对其的引导,形成对知识、生活、自然、探索等技能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启发、生活基本常识、自然人文探索、创新拓展意识的感知教育。
3.空间情景的营造方法
幼儿园空间情景的营造的目的上文提到是通过儿童的自主体验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倡和鼓励儿童通过对空间情景的感知自主学习,因此在幼儿园空间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符号表现方式以及设计元素应符合并适用于儿童的理解认知。室内设计师需要将空间主题和幼儿教育理念以及儿童的活动心理行为认知相结合,通过不通主题、材质、色彩、空间形态的组合创造多样的情景,激发孩子们的理解认知和探索能力。
结合体验式教学,对幼儿园空间教育性的情景营造设计方法进程总结,其设计要点可以通过塑造生活情景、教学情景、自然探索和人文科技几个方面入手。
(1)塑造生活情景。通过情境模拟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将幼儿园公共空间将模拟超市购物或者模拟家庭厨房烘焙等形式融入其中,利用模拟的生活场景设计,激发儿童好奇心,通过对儿童行为和感官上的刺激,使儿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以及与老师同学间的互动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儿童了解基本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2)塑造教学情景。据调查,儿童在幼儿园学习中大部分实践是在室内,一个完整的教学空间包含活动空间、住宿、卫生间、衣帽间等功能构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师除满足以上基本功能外将主题性教育性的设计元素,互动方式融入到教学空间去。比如将单元教室与公共空间通过墙面开孔,镶嵌艺术玻璃增加空间的互动性,设计灵活的教具组合方式让儿童参与进来。
(3)塑造探索自然情景。儿童的内心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在空间设计可以对空间设计时例如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将不同形态的空间组合穿插,组成有节奏有变化的空间序列,在空间和空间的交错中融入主题元素通过天花引入自然光、过道与教室通过适宜的洞口连接,公共交互空间中立柱通过主题性质的元素如大树等相结合。满足孩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塑造人文科技情景。在幼儿园的情景营造中通过声光电或投影,影像设备与特定的教学空间相组合,如科技教室、太空探索、海洋奥秘,艺术探究等思维拓展课程空间相结合。通过影像设备投影到整个空间通过让孩子置身其中的方式去学习。
4.总结
本文通过幼儿园空间教育性的情景营造,从了解儿童行为心理到空间构成方式再到空间情景营造下的体验式教学提出从儿童的自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并提出通过塑造生活情景、教学情景、自然探索和人文科技入手,形成了幼儿园空间设计情景模拟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将情景营造与教育相结合,在体验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林阳. 情境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1
[2]雷婷.儿童友好型幼儿园情境模拟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17.5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M].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P3.P34.
作者简介:余啸(1992.4-),男,汉族,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教师,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