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2020-10-09 11:07岳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岳旭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线网化的地铁运营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迫在眉睫。本文从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联动机制、应急资源管理3个方面论述建立线网化的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方法。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资源管理;运营突发事件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绝大多数处于地下,客运环境封闭,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较地面交通难度增大,加强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线网规模逐渐扩大,线网客运量随着新线开通将大幅度上升,研究线网应急管理机制,制定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1.建立地铁应急管理体系

1.1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阶段可分为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结合地铁运营实际,可细分为预防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响应、善后恢复四个阶段。

(1)事前预防。应急管理第一个阶段事前预防,即预防预警阶段。此阶段线网指挥中心应发挥职责,做好各种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首先,是恶劣天气预警及自然灾害预警,要做到实时预警,精确预警,对于暴雨、暴雪、雷电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充分依据气象台官网、短信、微博等多途径获取信息,同时结合彩云天气、地铁专项气象系统,精确重点车站降雨、降雪以及高架区段实时风力情况,为应对恶劣天气提供精准信息。其次,是设备预警,地铁属于庞大的系统工程,车辆、信号、电力、环控等设备较多,因此为防止设备故障对地铁运营服务质量,乃至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地铁设备维护部门应联合设备使用部门对某一时期发生故障较多的设备发出设备故障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最后,是同行业故障预警,应急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是做好预防预警,将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学习了解外阜地铁、铁路等同行业发生的应急故障、事故抢险,对照事故案例采取相应的应对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2)事发应对。应急管理第二个阶段事发应对,即识别控制阶段。此阶段的核心是对应急事件作出研判及预判,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应急管理部门及应急处置部门要有安全风险意识及较强的业务技能,在事件初期对事件发展趋势、危害、风险点等进行综合研判。作为线网指挥中心,一是在事件初期研判后要就相关风险隐患及注意事项进行关键性的提示,提醒应急处置部门加强关注,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二是对事件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预判,提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事中处置。应急管理第三个阶段事中处置,即紧急响应阶段。此阶段已经造成了一定后果,需要快速处置。因此,线网指挥中心一是需根据事件影响,迅速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及专项应急预案;二是协调调动各方面资源协同处置;三是进行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确保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4)善后管理。应急管理第四个阶段善后管理,即善后恢复阶段。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善后恢复主要是要做好乘客安抚、受损设备维护更换、舆情应对三方面的工作。乘客安抚,应急事件处置结束,对受伤乘客进行救助,及时进行理赔,安抚乘客;对受损设备进行维护、更换,组织专业人员及时修复受损设备,尽快恢复运营,同时进行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舆情应对,积极对外发布事实,做好舆论引导。

1.2应急突发事件分类及应急响应

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大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可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IV级四个级别。发生运营突发事件Ⅰ级、Ⅱ级、Ⅲ级、IV级时,分别启动分别Ⅰ级、Ⅱ级、Ⅲ级、IV级应急响应。

Ⅰ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造成人员死亡;重伤3人以上;正线发生列车冲突、爆炸、火灾及人员踩踏等影响较大的事件;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连续中断行车2小时以上;超出轨道交通单位处置能力的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发生Ⅰ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时同步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由运营单位党政正职担任总指挥。

Ⅱ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重伤3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连续中断行6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场段发生列车冲突、爆炸、火灾;正线列车挤岔、脱轨或分离;主变电所全所供电中断30分钟以上;因降雨、爆管等原因,造成车站关闭、行车中断。发生Ⅱ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时同步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由运营单位总经理担任总指挥。

Ⅲ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造成人员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因设施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行车中断或延误1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因设施设备故障或其他事件导致多次列车抽线或大面积延误;信号设备故障,影响一个及以上(含二级设备集中站)联锁区信号设备使用;车站范围内起火冒烟,对运营造成一定影响;车站大面积停电,车站关站;主变电所全所供电中断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接触网停电,影响正线行车;车辆段、停车场信号设备故障,须人工准备进路接发列车;运营线路列车救援发生Ⅲ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时同步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运营单位副职担任总指挥。

IV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1)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以下;因设施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行车中断或延误10分钟以下;因降雨、爆管等原因,影响车站正常运作、列车限速运行等;设备房起火冒烟,但未对运营造成影响;人员擅自进入轨行区,未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发生。运营线路列车救援发生IV级地铁运营突发事件时同步启动IV级应急响应,由运营单位事发部门领导担任总指挥。

2.应急联动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单位内部组成部门多,行车组织、物資管理、设备维护、媒体应对等由多个生产部门分别负责。因此,在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时,应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各部门应急响应。线网指挥中心作为地铁运营线网级的指挥中心,应牵头建立专用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启动应急响应时,应同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线网指挥中心在应急指挥系统中实时发布指令信息,明确启动的突发事件响应级别、各层级指挥人员、应急响应队伍、线网应急资源的调动指挥等工作。

3.应急资源管理

应该抢险抢修过程中,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是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先前条件。因此,提高应急资源调配效率,做好应急抢险人员、物资保障工作为应急处置首要工作。首先,线网指挥中心(NCC)要掌握线网应急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线网应急资源共享。其次,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时,积极主动与现场保持联系,根据现场需求做好人员支援的协调及物资调配工作。最后,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将“人员、设备、物资、预案”等统筹掌握和归口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料,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从硬件“设备”上和软件“员工技能”上,发挥各指挥层级调度作用,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数据传输链,从而提升线网指挥中心对应急资源统筹统管的能力。

4.结束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地铁线路规模不断成网,持续增长的客流及高密度的行车间隔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因此,需要更科学、系统、全面的应急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建立线网化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方法,希望能为行业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丛简.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研[J].法制博览,20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