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自2019年9月起,小学全部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其中含有112篇古诗文,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创新性开展古诗文学习。低年级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咏诗;中年级要做到读诗写文,文以悟诗;高年级要做到诗以载情,情助诵诗。
关键词:创新性;古诗词学习
自2019年9月起,小学全部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师们很快地从古诗文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国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古诗词由于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成为最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教材1——6年级必背古诗词是75篇,而新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是112篇。怎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开展古诗文学习,从而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一、低年级:诗中有画 画中咏诗
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只关心事物的大致轮廓,相对于文字,他们对图画更感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先让他们认真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领悟古诗的意思,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古诗画出来。学生完成的作品有《春晓》、《村居》、《咏鹅》、《所见》、《静夜思》等,学生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而有些时候,让学生根据一幅画,选择合适的古诗来搭配,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比如看到放风筝图,学生马上能想到“忙趁东风放纸鸢。”看到柳树,学生就能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看到荷花,学生就能想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诗画结合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学习古诗方法。
二、中年级:读诗写文 文以悟诗
《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和分析能力,他们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体会到古诗文中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感悟到意蕴丰富的意象,付诸笔端,进一步感悟到诗词的写法,促进对诗词的学习。如学生学习了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作文:“进入六月,阳光明媚,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碧波荡漾,游鱼戏水,清澈见底,圆圆大大的荷叶层层叠叠铺展开去,一直连向远方的天空,目之所及,青翠碧绿,无边无际,煞是动人;花朵之间绽开大朵大朵的荷花,娇艳欲滴,似绸似缎,在阳光的照映下,分外鲜红,美的夺人眼球。”
再如学习了清代高鼎的《村居》,写道:“早春二月,绿草茵茵,生长的十分迅速,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绿毯,黄莺在快活地飞来飞去,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堤岸两旁,丝丝杨柳轻轻摇曳着枝叶,不时吹拂过堤岸,一片轻柔,仿佛沉醉在薄薄的烟雾之中。从私塾早早放学的孩子们四处奔跑,天气温暖而舒适,不知是谁带的头,一个个在东风的吹拂下轻松地放起了风筝,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在2020年初抗击疫情期间,学生在反复吟诵古诗的基础上,写下了很多古体诗文,如伊思潼同学创作的《致逆行者》:
惊闻病毒曰新冠,医者忘己勇驰援。
身疲力竭艰险克,仁心大爱暖人间。
沈欣妍同学创作的《沁园春·抗疫情》:
华夏苍穹,汉江生辉,九州通衢。望湖北内外,行人寥寥,大街小巷,顿失热闹。妖风作祟,冠毒袭扰,欲与非典比风骚。艰危时,见群英逆行,众曜汉空。
江城如此多娇,引无数志士竞相邀。看城乡联控,坚如铁壁,干群携手,情似交亲。全民皆兵,硬核防控。誓逐冠毒驱魔妖。期来日,待春光明媚,四海逍遥。
三、高年级:诗以载情 情助诵诗
高年级因为要和初中学习生活接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也就是对古诗词的作品内容、写作手法、创作风格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读背背。《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就说明背诵和积累是学习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有效手段,通过背诵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韵律、对仗、情境等方面的写法,提升鉴赏能力,也就是俗话說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要求背诵就一定要有检查,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天在早上晨诵十分钟进行,快捷有效,要背出古诗词的韵味,从而体会诗词的情感。
其次,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寒食》一诗,从“无处不飞花”“御柳斜”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从“飞”和“斜”中体会春日美景的灵动;再抓住“传”和“散”想象暮色中,烛光点点,轻烟袅袅,在皇宫和权贵的府第中流动。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飞花”“御柳斜”“传蜡烛”“轻烟”这几个词语或短语想象画面;再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画面感极强,一句一个画面,“黑云”与“白雨”相互映衬,“翻墨”与“跳珠”比喻新颖,诗词风格豪放不羁,酣畅淋漓。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正是因为代代传承,才使之不至于失传,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沉醉其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续引领学生很好地学习古诗词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远方永远有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