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贇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采取有效举措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会议审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为黄河“几”字上的城市绘就了未来“施工图”。随着构建发展新格局加速、“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黄河流域各大城市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迎来关键节点。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防洪排涝、流域生态、水资源保障依然面临挑战;沿黄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低等问题仍未彻底扭转。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沿黄区域城市迎来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奏响新时代 “黄河大合唱”,要把准“绿色”基调。历史实践证明,抓生态保护就是抓高质量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就是对黄河的最有效保护。与长江流域不同,水资源是黄河流域发展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不管是流域中心城市还是沿黄城市群,都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共同抓好大保護,才能协同推进大治理,从而找到符合不同流域段、不同省情区情的发展路径。
奏响新时代 “黄河大合唱”,要谱好“领唱”乐章。黄河流域面积广袤,沿河城市条件千差万别。因而,抓好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大治理的关键。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助于增强黄河流域地区间经济联系、完善流域生态治理格局。当前,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沿“几”字形都市圈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通过协调城市发展定位,就能形成多中心、网络型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
奏响新时代 “黄河大合唱”,要贯穿“全流域”协奏。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比如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重点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沿黄城市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决不能明明是水源涵养地,却大搞污染环境的建厂开矿;决不能犯急躁病,随意上大项目,搞各种各样的新城开发区。只有严格按照规划指明的路线,方能通过产业分工与合作串联带动全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从此造福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