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璐 董研林
[摘 要]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极端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以及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之下,表现为集体主义感缺失,这一缺失对于新时代合格建设者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合理分析不利因素的基础之上,发现提升大学生集体主义的具体路径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有效配合,在有效使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是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工作的良方。
[关键词]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路径
[基金项目] 2018年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2018FXM07);2019年度西安交通大学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青年主流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文社科类)“党史学习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作用研究”(SK2018090)
[作者简介] 俞 璐(1987—),女,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董研林(1979—),女,陕西人,博士生在读,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006-02 [收稿日期] 2020-04-09
大學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新生力量,塑造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应当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发展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生心中树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做勇于献身于改革开放的事业的人,从而真正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实重要性
有关集体主义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集体主义概念通常是与个体主义、个人主义相对应。如何看待“集体”“个体”,如何看待“群体”与“集体”,什么才是集体?什么是集体利益?如何才能形成集体主义的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审慎研究的问题。集体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集体主义的本质和集体主义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正确理解集体主义的局限性,客观理性判断集体主义的时代性及其内涵。对集体主义的认知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教育理念,有利于我们改进集体主义的教育方法,从而推动集体主义教育的深入。
集体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不管集体主义的内涵如何改变,集体主义是人与人共存共处的规则和基础。集体主义精神不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角色认同的塑造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观新时代大学生,由于大部分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很少懂得分享和帮助的真正内涵,缺乏集体观念,难以真正的融入集体,不能和自己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伴随着互联网等媒体的发展,自媒体成为一种传播手段,个体化、个性化、自主性等成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在崇尚个体独立和自我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处理好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相互关系,更好地纠正极端自我和极端自私的思想和观念,培养勇于奉献,无私敬业的人才是目前高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实挑战
1.市场经济下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的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物质基础的变化,一定会引发意识层面的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再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变化是必然的结果。随着社会结构的整合与重组,许多人认为集体已不复存在,甚至以为集体主义不可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由于每个人都试图最大限度地去追求个人利益,因此社会提供机会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会对集体主义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受到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淡化,在实际中表现为只注重自己眼前利益而不顾组织纪律和集体利益的要求。受极端利己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影响甚至受到腐蚀,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有一些属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牺牲奉献的精神缺失,甚至有些学生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一些让社会利益受损害的行为。
3.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地球村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距离不断的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日益加深,这其中有的相互融合而有些相互冲击,再形成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强的矛盾冲突。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和平渗透”,对大学生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形成严重冲击,进而导致集体观念的淡化甚至缺失。
4.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属于典型的四二一结构,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是全家唯一重心,全家都会围绕他的需求为唯一需求,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过分重视自己的需要,而无视他人的存在,只讲获取,不讲付出。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使得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使孩子养成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不重要的自我意识。一些学生会在学校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者为了突出个性的自我表达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往往关注自己的个人表现,对于集体带给自己的整体感以及集体整体的荣誉感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态度。
虽然校园里的社团组织逐渐增多,大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参加集体社团,但这些组织大多属于非正式群体,只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对于宿舍或者基层组织的活动参与则不够积极,根本就无法真正的发挥班级集体的强大力量,因此也很难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路径
1.丰富教育内容。①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中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源于思想政治课程,因此,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教育方式来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知识教育。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集体主义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的航标,能够对于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极大的影响,更能有效地指引大学生形成科学人生信仰。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对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地继承和发扬来实现集体主义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通过回顾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可以充分体驗伟大雷锋精神的真谛,进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为人民服务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2.拓宽渠道。①正确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就是要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新媒体。用社交媒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现在电子化信息传播以及媒体宣传,以集体主义精神的榜样作为示范作用,同时曝光与之相违背的反集体主义行为,使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到集体主义的好处,传播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在舆论环境中接受熏陶,接受集体主义教育[2]。②拓展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的形式和认知过程对于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服务他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认识劳动的价值,进一步理解集体主义教育的感觉训练。
3.营造集体主义教育的氛围。①营造集体主义的社会风气。要防范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抵制不良社会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是要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扫除一切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建设集体主义校园文化。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可以结合学校不同的特色,按照高校教育水平和整个学校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如大力宣传学校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发挥家庭集体主义教育积极作用。学生的家庭环境是温暖、和谐的,便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学校也要与家长充分地沟通有关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杜淑琴.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教育[J].学周刊,2014(5):71.
[2]杨晶.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7):224-225.
[3]马永庆.新时代集体主义的伦理认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