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珍
摘 要:积极心理作为一种重要心理素质,是衡量当代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校园中一直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增强残疾学生逆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残疾学生;悲观心理;心理护理
一、建立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首先,当学生进入校园以后,教师就充当着学生的监护者和指引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关心和照顾。大多数残疾学生在离开家之前都是倍受父母宠爱的,亲朋好友也会因为残疾学生的“不幸”而对他十分容忍和宠爱,所以部分残疾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并不强。教师不仅要负责为学生解疑答惑,更要是残疾学生的朋友和家人,在学校给予残疾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照顾,让残疾学生感受到外界的温暖和友好,以便于残疾学生敢于大胆的与外界交流,建立自信心,而老师就是那个帮助残疾学生走出内心、走出家庭,接受校园生活、适应社会的桥梁。此外,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残疾学生来讲十分重要。残疾学生的效仿能力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他们会潜意识去模仿那些他们尊敬或者喜爱的人,想要让自己能够成为那样优秀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个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言传身教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虽然我国重视残疾学生教育,注重残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对残疾学生也特别关注,但许多学校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条件并不成熟,只停留在语言上的重视。大多数普通学校无法达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資源配置,残疾生基本上和其他学生一起上学,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教学进度和正常学生一致。但事实上,由于残疾学生自卑感较为深重,造成大多数残疾学生不敢在课堂上直接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加上害怕同学有抗拒心理,不敢与同学交流合作,缺乏自信心和表现力,所以会极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的需求,各方面的素质也得不到最大空间的发展和提升,因此残疾人的特殊教育会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学校为残疾学生开设可单独进行对话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尤为重要。只有让残疾学生心中有值得信任和依赖的老师,有可以单独与老师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老师的引导,在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影响提下,让他们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心理障碍逐步排除,心理健康水平才能稳步提升。
二、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
残疾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难和阻力,存在着客观因素上与正常学生的差距,导致残疾学生主观上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同时,自卑心理下,残疾学生往往注重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卑感如果得不到缓解,会随着深入社会而逐渐加重。一旦产生自卑感,就怕说错话,不敢与人交往,怕做不好事,不敢与人合作,因此,帮助残疾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和面对、接受、接纳自己的不足,建立正确的与人相处的心理和模式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对此,在教育中我们要侧重鼓励残疾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并且让优点长处进一步放大。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与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能克服自卑感。其次,帮助残疾学生认识到努力对一个残疾人的重要性,让残疾学生多在生活中接触那些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人。身边那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和邻居;生活中战胜重大灾难和疾病的人;新闻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社会肯定的残疾成功人士,都是残疾生学习的榜样。阅读霍金、贝多芬、海伦、张海迪等人的故事,懂得常人也得“笨鸟先飞”,残疾人更要“身残志坚”的道理。知道正常人也有不足,残疾人并不一定会输给正常的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被社会肯定的人的。
三、鼓励引导 展现自信
我们教师既要在思想上引导残疾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同时也要在生活学习中提供条件、创造各种机会,帮助残疾孩子消除自卑心理,消除与正常人群交流合作的心理障碍。孤僻、内向、不合群、不参与、不展现是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而背后的内因不是他们不愿意表现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他们不敢展现自己,不敢与人交往,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怕自己做不好事。
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文化课堂上,要适当对智力低下的孩子增设提问环节,把问题难度降低,让残疾学生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体育课上,对肢体残疾的学生,老师要进行个别的帮扶和指导,降低体育运动量、难度的要求等;对听力视力残疾的学生,我们在安排座位上要优先照顾;对心理障碍较重的残疾儿童,我们要安排乐观向上、乐施好善的同学与之同桌。其次,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行残疾生帮扶制度。按月进行残疾生的心理辅导和学业辅导,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学业压力、心理诉求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及时对心理障碍进行疏通,帮助他们在正常的生活、学习中克服客观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并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再次,学校要组织一些适合残疾学生的活动或者比赛,通过活动或者比赛,让残疾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感受被他人肯定的喜悦,丰富生活体验。通过活动和比赛,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信心,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敢于和他人交流合作,只有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恢复,摆脱自卑,走向成功。
残疾学生是特殊的,教育也是特殊的。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让每个特殊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让特殊学生远离自卑,增强自信心,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用心理护理解除残疾学生悲观心理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教师的工作,同样是每个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为残疾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才能帮助残疾学生大胆的如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残疾学生本来是不幸的,更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每个人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用我们的真心真情去感动他们,去拨动他们内心的心弦,让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够在美好的生活里健康生活,解除悲观心理。
参考文献:
[1]蔡剑前.心理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2.12
[2]苏启文.青年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