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2020-10-09 10:24林璇冯健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技能师范生互联网+

林璇 冯健文

摘要: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就业单位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以本校部分大三、大四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他们教学技能的现状,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缘由,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提出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2-0114-02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在成为正式教师前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所获得的教学能力,它对于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1]。随着“互联网+”的推动,许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因此,开展“互联网+”视域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掌握情况的现状调查,了解课程体系、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技术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案设计

1.1调查对象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师范生教学技能掌握现状,本次调查选取本校9个师范专业300位大三、大四的师范生。这两个年级的师范生均已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理论学习,参加了微格训练,大四的学生已完成了教育实习,他们对自身的教学技能可以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已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白制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了解师范生对几个主要的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再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了解师范生对本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及建议,补充了问卷调查的不足,以达到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问题的目的。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调查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100%,无效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大四的学生人数较多,相对大三的学生,大四的学生参加过教育实习,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和认识会更加深刻,有助于调查的展开。由于师范院校的特性,男生比例不高,而女生更乐意参与调查,造成以上人数差异是正常现象,在培养模式上,男女生并无差别,因此对调查结果并不会造成影响。

2)教学技能掌握情况白评

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被调查者对自身各项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选择了教学技能中重要的6项技能,采用5点计分法,即“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如表2所示。

通過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中有660-/0的人认为自身对教学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为“一般”,并认为需加强和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自评技能“很好”或“好”比例最高的是导人技能和提问技能,分别占77%和78%,而比例最低的是“课堂组织管理技能”,仅占32%,同时,认为该项技能掌握“差”和“很差”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16%。调查者反映在日常的学习中,导人技能和提问技能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获得经验,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2.2访谈结果与分析

为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更全面和深入地发现问题,选取了部分大四学生进行面地面访谈。通过访谈,发现了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掌握的五个方面的原因。

1)师范生自身意识不强。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身对教学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未能意识到教学技能的培养对于日后从事教师工作的意义,因此主观意识不强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2)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学校课程的合理安排对于师范生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将近2/3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安排上偏重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3)缺少实践机会。

教育实习对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关乎师范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专业的师范生表示到大四学年才通过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进行实践锻炼,教育调查和教育见习流于形式。

4)教育实验场地不足。

锻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一般是在微格录播室、学科教学论实验室等教育实验场所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微格教室较少、实验室设备不完善、开放时间短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日常训练。

5)缺乏教师的经常性指导。

由于课时安排和场地限制等原因,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多数是在课外自行完成,一般只进行一次的微格录像,这样,在录课前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而录课后,由于场地的限制,即使教师提出了修改意见,学生也很难有机会再一次进行微格录像,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训练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总的来说,一方面学校未能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导致实际掌握的技能未能满足日后从事教师工作的要求。学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实践训练,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安排,优化课程体系,开展具有针对技能训练的课程,保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教育实习,通过增加实习时间或者实践次数,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实践能力[2]。

3“互联网+”视域下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数据共享功能,“互联网+”给我们的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改革创新。“互联网+”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和探究;“互联网+”创新教师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互联网+”使虚拟实验成为可能,实验室资源的不足所带来的限制将降到最低。

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提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的三级模型,如图2所示。

第一级模型是基于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信平台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实时交流互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及QQ几乎是手机App的标配,不需要用户再额外安装任何的软件,因此称之为轻量级的学习模型。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师生可通过这些平台实现即时的沟通、示范和答疑。

第二级模型是基于微信公众号来实施教学活动的。微信公众平台只要管理者进行注册就能够免费使用,不需要独立开发手机应用,降低了成本和对技术的要求。微信公众号能上传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素材,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示范视频、课外拓展资料等分模块上传,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碎片化的学习特点,称之为中量级的学习模型。

第三级模型是基于诸如超星学习通、慕课平台、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完整的课程框架,实现资源共享、小组合作探究、直播、论坛等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利用这些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可以实现教与学全过程监控,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学技能训练效果的最大化,由于此類平台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称之为重量级的学习模型。

总的来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可以有多种的模式,这是一个有效的尝试,也可为其他高师院校探索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林璇,冯健文.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现——以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0):59-62.

[2]林璇,冯健文.基于学生反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8).

【通联编辑:王力】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校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缺失及培养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师范专业为例”(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236号);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师培养路径研究”(潮社规办[2019]124号,立项编号2019-c-12)

作者简介:林璇(1977-),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师范教育等研究;冯健文(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智慧教育、信息协同等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技能师范生互联网+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