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工笔画;线质;写意性;意象;继承与创新
惊艳世人的周昉《簪花仕女图》、绮丽华滋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设色富丽典雅的宋徽宗《瑞鹤图》、格调清幽的崔白《双喜图》……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承载着华夏文明灿烂辉煌的篇章,赋色精致、细腻、准确、饱满,装饰趣味浓,意韵清雅,意境深远,工致周密,这些都是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效果,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工笔画从魏、晋、隋时期的初创萌发至唐朝盛行,到宋代已达到艺术顶峰。近现代,伴随着时代的大融合、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外来艺术思潮的流入,中国工笔画在表现技法、颜料使用及题材构思等方面,皆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坚守住中国工笔画民族性的底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工笔画,探讨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应该是其中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中国画的写意性
谢赫“六法”之首就规定了中国画创作准则为“气韵生动”,这奠定了中国画尚意和重神韵的美学基础。“写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观念,可以说规范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与美学观念,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写意”的理论始于唐宋时期,“重写”“尚意”的画风直到元代才成熟起来。早期,从文化上讲“写”便是画,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意”为艺术家主观的意趣、情趣,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及内心的情感。无论逸笔草草、水墨淋漓还是工笔精细、设色工整,中国画都是追求写意性的。写意性是建立在与画者心灵的契合上,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中的。诗意的境界与神韵是中国画始终追求的写意精神,而中国画写意性的本质是由意象决定的,意象造型则来自用线—富有主观意识形态的线条。
二、线的艺术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讲,中国工笔画舍弃了体积感、块面、光源和明暗等表现方法,追求“以线立骨”的线性艺术形态,线条历来在中国工笔画中起画面骨架及主力军的作用。对“线”的理解是中国人对待宇宙万象的思想折射。线作为中国画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中国画的灵魂,经历代画家的尝试与探索,其已经超越了形与物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之美。从仰韶时期彩陶上的旋涡纹样式至夏商周青铜器上狂野、粗拙的图案,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表现方式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一同发展。线描技法早在战国时期帛画及漆画中就已经出现,如《人物御龙图》《凤夔美人图》和楚帛书图像中线描绘画。这种线描被称为白描,用毛笔以线的表现方式对物象进行描绘。史载,曹不兴独特的用线如“曹衣出水”,顾恺之《女史箴图》中服饰衣纹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中的用线“吴带当风”。以线为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为中国画奠定了以线造型的审美理念。线条在中国美术史中逐渐地成长变革,塑造出丰富的绘画风格。
三、工笔画用线写意性的哲学基础
追本溯源,在思考中国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之时,首先脱离不开中国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历经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画线条的根基,决定了中国工笔画线条的天然属性。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人为核心。作为中国传统三大主流哲学思想,儒、道、禅三家一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画美学中。儒家积极入仕的思想促使中国画向现实主义延伸;道与禅主张淡泊名利的“虚”“空”“静”哲学观念,将中国画推向浪漫主义,追求田园山川的幽远境界。一元论主导的世界观决定了中国画创作的方向是从内向外,注重直覺与感受的表达。无论中国写意画还是工笔画皆是起源于从意象开始的中国画。意象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学观念。画家在塑造形象时讲求“画有尽,意无穷”,并不是直接进行物象的写实性再现,而是注重主观情感的提取、概括,总结成心中的艺术美。画家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最终理想追求,不拘于外形的“形似”。意象的表现思维在早期艺术形态中早已崭露头角,连云港将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大融合,一方面,当下中国绘画的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欧洲古典写实美术对中国工笔画特有的笔墨语言特征及写意性精神内涵产生了一定冲击。探究与思考中国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旨在重彰工笔画的“尚意”精神,坚守“气韵生动”“传神”的中国画真义。关键词:中国工笔画;线质;写意性;意象;继承与创新关于中国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思考文_ 叶丽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军崖岩画中的变形人物,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夸张形象,商代许多漆器上的雷纹、蕉叶纹、夔纹、龙纹、虎纹、饕餮纹等各类装饰纹样,皆具有较强的变形性。意境是中国画另一个绕不开的美学概念。意境强调画面的“神韵”,强调主观体察的感悟与画外的意韵追求。相比于用眼睛去观察,更加侧重于用心去感悟。因此,讲究以线造型的中国画,尤其是工笔画,线的表现方式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理念的影响,线自然就成为实现画面形神兼备的关键基础元素。用线抒情达意,最终呈现出意象的美。线条所至,气韵即出,“意”与“神韵”的艺术美自然成为用线的理想境界。
四、工笔画用线写意性的思考
相对于写意画而言,中国工笔画运用细腻工整的线描技法来表达内心对客观世界的感情与追求。线描法历经发展,至元代逐渐成熟,就绘画中线条的描绘技法已详细分类,并总结出“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混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曹衣描、折芦描等。现代中国工笔画对用线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大融合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坚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1],继承前人总结的优秀用线传统,并结合时代审美精神加以创新和发扬,应是当前工笔画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伴随着外来艺术观念及技法的渗透,当前在工笔画创作中对画面效果、肌理处理及材料的应用关注较多,忽视了一些用线的本质规律,出现了如勾画死板,过多描、刻,写意性缺失等用线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教学实践,谈几点工笔画用线写意性应具备的特质,以使画面更好地形成“神韵”的艺术效果。
(一)形与质
“应物象形”与“写意传神”是传统中国工笔画造型的重要基本准则。线的基础功能是塑形,表现物象结构。画家根据所要表现物象的材质不同,灵活地选择相对应的用线技法,使观赏者从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物象应具备的肌理、材质、空间感等。通过对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及欢送宾客等五段不同场景的仔细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画面物象用线的质感表现是非常精准巧妙的。如白色贴身衣裳线质轻柔、飘逸,侍女手臂线质流畅、细腻、饱满,卧榻家具线质坚硬,远处古树线质粗糙、苍劲,等等。李公麟所作《五马图》单独依靠线条的勾勒,即将马的形态、皮毛的质感、肥瘦关系表现出来。古代经典艺术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以线表现质感的方法,若将其与色彩的浓淡厚薄、线条的长短粗细、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时抑扬顿挫等一并进行恰当的综合运用,便可真正地做到世间万物质感皆可用线娓娓道来。
(二)骨与法
中国工笔画较为重视线的力度,无论是芙蓉出水般的雅润水墨线条,还是镂金雕银的重彩线条,都离不开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骨法用笔”。这里谈到的 “骨法”亦是书写用笔。赵孟提倡的“书画同源”理念已阐释了中国画本就是“以笔写线”,为用线写意性的呈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法。以线条勾勒造型,勾勒物象的结构、形态,可以通过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完成。“圆笔中锋”“珠圆玉润”则是对画面线条的一种要求,用线以骨气为质,是技法,是理念,是画家对美的不懈追求。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2]两宋时期的工笔画家,笔力都很深厚,线条都较遒劲,一件作品,无论繁简巨细,自始至终都是全神贯注“骨法用笔”,未见有草率轻慢。如吴炳的《出水芙蓉图》、传世无款的《海棠蛱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圣帝出队图》以及永乐宫壁画上的人物线描等,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皆是“骨法用笔”的典范。
(三)情与心
郭玫宗在《中国画艺术赏析》中说:“线从它出生第一天起,可以说就是人的主观创造。”[3]由此可以看出,线是画家情感与画面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画家的情思与精神追求全部流淌在线之中,一根根凝练的线构建出艺术形象。画家在创作中情感丰富,情绪高昂,描绘物象时的行笔受到情感的助推,线会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灵活自如,或流畅或舒缓,时而中锋圆润,时而侧锋犀利,顿挫起伏较为丰富。敦煌莫高窟中文殊菩萨像运用线条的起承转折和穿插叠加等变化,表现出衣纹的韵律以及人物神态,整个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每一条线都弥漫着情感、精神的气息,犹如音乐的旋律充满韵律美,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拥有如此品质的线无不随时感染着欣赏者的心。唯有这样的线做基础,配合好构图、赋色、空间等,方可成就一幅佳作。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工笔画在千年的演进中,深受哲学思想影响,中国画的色彩观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五色论”[4]与“随类赋彩”[5]的色彩观赋予了线条更为丰富的情感,画家在再现物象的色彩时会提取、概括出固有的颜色,并融入自身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追求,调和出心中的色彩并将其融入线条的节奏变化中,营造出纯净淡雅、浑厚华滋与宁静祥和的画面氛围。画家为表达情感而赋予线条理想化或浪漫的色彩,力求获得写意性,色彩对中国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样,西方一些以线造型的杰出艺术大师在色彩与线条的融合实践中获取了灵感,如克劳德·莫奈作为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在创作中淡化体积与块面的表现方式,大胆地运用长短粗细不一的彩色线条来组合画面,大量蓝紫色的线与点交错并融合为一体,构成强烈的节奏感,缤纷的色彩与自由的线条合为一体,使作品呈现出浓浓的线条写意感。
中国工笔画代表着东方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美,在历史中曾因文人画的兴盛而低迷。随着国家的日益昌盛、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工笔画在当代呈现出更具生命力的状态,精美的作品层出不穷。在与西方艺术思想的长期共存中,中国工笔画适时地融合新的外来技法与理念、综合材料与色彩,增添了多样的艺术手段,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方法。當下,我们要在继承“气韵生动”“畅意”“传神”的中国画精髓的同时,结合时代的新元素,丰富工笔画的表现性,在用线的写意性方向上继续探讨新时代下的“尚意”精神,把握住中国画的真义,更好地彰显中国工笔画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