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0-09 04:00吕奇奇龚文平罗顺社刘忠保李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导师制应用型意识

吕奇奇 龚文平 罗顺社 刘忠保 李强

[摘 要] 论文以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地质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内容,即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全面推行导师制,保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希望通过对该培养模式的不断实践与研究,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社会发展需要的地质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地质学专业;导师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学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4251)

[作者简介] 吕奇奇(1986—),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沉积学方面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207-02    [收稿日期] 2019-11-10

一、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是人们利用各种自然规律、科学原理、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有目标的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称。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理念、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旨在能动改善影响因素、更好地完成工程目标的主观意向、愿望、设想及思考。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职业迁移的内涵所在;已成为当今社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而工程意识的培养是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有目标的系统工程认知、实践教学和实践验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工程事物,熟悉工程规律,掌握工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理解、判断和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意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从事和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传统习惯的专业培养模式构建及存在问题

(一)“重道轻艺”的思想严重,培养目标偏离工程实际需求

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体系结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交流探讨不够,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环节的教学,往往是学术性的理论讲解过多,但核心工程能力学习不足,忽视了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只注重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忽视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导致工程急需的综合性人才缺失。

(二)课程体系整合缺乏有效的方法

大部分的教师多是直接由院校进入教学岗位的,他们虽然有着渊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工程操作的具体技能,而学生自身就疲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双师型教师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传道”主要以观摩演示为主,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技能和善于思考的意识,而思考正是创新性培养的奠基石。

(三)学校教学内容及时间的有限性与工程实际需要的广泛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实行四年制的本科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四年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新的科学原理,新的技术发明,不断被工程所采用,新的工业产品不断被开发,使得知识陈旧周期缩短。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进行教学改革,但所进行的这些改革只是高等工程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初步探索,仍然不能摆脱工程教育滞后于工程实际需要的局面,超前就更不可能。

三、地质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在人才培養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途径,构建高效的并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是不可忽视的,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专业建设方面,长江大学地质学以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定期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根据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凝练出3个地质方向,即:①资源地质(固体矿产、能源矿产);②工程地质;③旅游与环境地质;并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研究方向设计不同的专业必修、选修课及实践教学内容。各专业方向教师针对新的培养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申报教研项目;研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补充、更新内容,并及时总结、申报教研教改成果。通过对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使教学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科研与教学是高校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深水沉积学研究、生物礁与地层学、沉积模拟研究、储层地质模型建模技术、油气构造研究等5个专业优势学科方向,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石油创新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油田及企业等课题15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篇。这些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丰硕的科研成果也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了教师成长与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大部分科研成果及其他相关的前沿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和新编教材中,促进了教材建设,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方面大量的科研项目使毕业设计都可真题真做,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学院与企业和地方共建河北秦皇岛、湖北松滋、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安徽巢湖、重庆北碚、咸宁通山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与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长庆油田、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辽河油田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江西、湖南、东北等地矿研究所和企业合作建立了10多个校外毕业设计基地。并聘请了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行政领导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和毕业设计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知行合一”。

(四)全面推行导师制,保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本科生导师制是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导师制活动以“探究历史经验,关注学术前沿,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方针积极对学生生活和发展进行规划指导,确保学生宝贵的青春时光不虚度,在大学期间积极引导培养有素质、有觉悟、有能力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

四、结语

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以科研促进教学,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丰硕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③全面推行导师制,保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希望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通过对该培养模式的不断实践与研究,培养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质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红旗,弓清忠.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凯里学院学报,2009,27(6):128-131.

[2]刘化君.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的探索.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53-56.

[3]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3-75+78.

猜你喜欢
导师制应用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