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日坤 李军海 丁波
[摘要] 中医药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弘扬我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当前中医药院校不仅要传授中医药理论方法,而且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梳理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现状,试从中医药文化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影响中医药文化创新的发展因素以及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通过分析影响其传承与发展的因素,总结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理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理论创新;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8(a)-0123-04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ut also a deep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self-confidence in our culture. At presen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have to teach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ries t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novation and the feasible methods of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easibl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ternet plus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标记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学凝聚着深奥的哲学智慧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显示出中医药文化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价值。中医药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着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学术理论的创新。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理论创新的反思不仅能够促使传统中医药文化推陈出新,而且能缔造出契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式。因此,只有在反思中回顾总结并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要求,使其与现代科技互补共生、健康发展。
1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现状
1.1 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医药理念的更新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传播受限、应用受阻以及人才短缺等种种问题突出,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停滞不前。且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很多医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理解片面,底蕴不足,偏广度轻深度、偏理论轻实践、偏专业轻人文、偏传承轻创新,从而使中医特色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淡化,影响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药治疗技术的掌握,且市场上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对于药理药性的研究缺乏可信度,上述种种消极因素的存在导致中医药的发展踌躇不前。因此在反思中总结中医药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对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及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1-2]。
1.2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机遇
1.2.1 科技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支撑
1.2.1.1 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 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技术,中医药发展的步伐都未曾停歇,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方向。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搭建了古老中医与现代科学的桥梁,在科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医药诊疗方法借助成熟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中医诊断已不再单单依靠“望闻问切”,多种新兴的中医诊断设备如脉象仪、舌象仪等也投入到很多中医院使用,并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3]。
1.2.1.2 互联网的进步促进中医药发展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医疗健康产业中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变革,同时也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提供新的机遇。传统中医药的典籍多是文言文,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互联网能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形式将一些专业术语生动形象地表达给目标人群;快速、及时地收集并传播目标人群最适用的资讯,契合大众的需求;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科技以及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移动端)的促使下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传播。其中,多种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医疗行业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例如,“互联网+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问诊方式,线上与线下互通,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健康咨询与挂号、问诊等服务,为患者获取医疗服务带来了便利,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应用、普及和发展[4]。
1.2.1.3 智库的建设提升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地位 提升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地位意味着应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文化智库。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智库的建设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例如《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型智库建设上升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地推动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新时代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文化智库的建设,将成为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5]。智库的建设推动了优秀中医药文化与创新科技相结合,促使现代创新科技更好地融入到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这不仅仅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医药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6]。
1.2.2 国家政策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1.2.2.1 關于中医药发展的系列文件 2016年出台的第一部关于医药类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标志着我国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且随后医药领域陆续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7]。201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中医药文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正式颁布了《中医药法》。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前进方向和发展手段,从制度层面提出解决多年来制约中医药发展问题的法律参考,为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具体保障[8]。
1.2.2.2 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医药文化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利开展,不仅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在海外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为中医药文化上升、为成为世人所接受的国际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医药文化逐步走出国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美统一的中医药文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喜爱[9]。
2 影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因素
传承与创新作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强调在系统、完整、充分地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传承的升华与灵魂,且具有推动文化传承的作用,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促进[10]。在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和尊重传统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发展。
2.1 需求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动力和牵引
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亚健康重视程度加强,辨证论治、未病先治的中医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信赖。内部需求激发外部创新,由补身健体衍生的中医食疗、由儿童用药难衍生的小儿抚触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段获得大众的认可,并在相关政策引导下越来越规范化。
2.2 传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传统中医药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中医内涵为核心,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发展规律[11]。在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陈可冀在谈到中医理论创新时对记者说:“中医理论的创新应依托在扎实的传承基础上,应以良好的传承作为创新的基础,保持原创思维,在创新中充分保留传统理论特色”[12]。
2.3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人才是指具有创新能力、丰富知识、变通思维和革新意识,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中医药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中医药后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的历史重任,要保持好定力,保持好特色,把人才质量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优化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当前社会亟需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型人才[13]。
2.4 交流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制
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医药文化提倡中医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其传承与创新应鼓励多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同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始终坚持整体、恒动、辨证、系统的中医药文化理论,同时接纳并吸收西医学中不同学科的研究前沿,结合现代中医医疗体系、卫生事业改革、“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强与中医药学紧密结合的“中医哲学”“中医伦理”“中医心理”“中医药文化”等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知识融合,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14]。
3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方法
3.1 加强政府市场监管
要想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需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协调发挥作用。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进中医药立法与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医药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市场方面严把药材产品质量关,从源头抓起,提升药材品质。两者协同合作,才能保证药材的质量与疗效,提高中医药行业在民众间的信任度。
3.2 医疗体制内的创新改革
秉承习总书记的指示,既要从精神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又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5]。医疗体制在国家牵头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各省市结合当地情况,做出最适合当地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工作调整。以江苏省为例,制度创新提出“三个三”举措,以落实“三项举措”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保障,着眼于“三个维度”,切实加强有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树立“三大理念”,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精髓。利用信息技术将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连线成面,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2.1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所肩负着培育职工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完善中医院职工行为规范、建设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的重要责任。为提升中医院所服务水平,应以文化为媒介,创新管理机制、树立管理文化理念,缔结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16]。
以陕西省为例[17],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相关行业人员在环境氛围以及制度方面都做出了相应努力。如通过对部分中医医院进行相关改造,在现有中医疗法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建筑设计、工艺需要和制剂特点设计特色空间和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以期为现代医院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此外,为规范中医药市场,在制度方面尝试建立有关中医的执业医师分类和执业管理、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对应开展了中医基础通用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推广与应用。
3.2.2 重视中医院校人才培养
当前中央对中医药文化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以往传统简单的单向培养已无法满足对中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要想强化对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对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这就要求学校优化课堂教学,结合中医药文化内涵,整体、系统地导入理论知识,从而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教师团队的组建,将教育与科研相融合,合理利用科研平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环境打下坚实基础[18]。
3.3 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推广
3.3.1 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传承
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体现了中医理论发展的规律,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产物。挖掘出具有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内涵,与学校教育融会贯通,是发展创新中医药理论文化的有效方式[19]。中医强调将医疗活动建立在传统医学思维、扎实医学经验基础之上,进而对患者直观观察得出诊治判断,需要重视人体身心具有时效性,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以此提升患者对中医医师的好感与信赖度。
3.3.2 设立中医类教育基地
为促进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需提早普及中医药知识,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以北京宏志中学为例[20],学校在校内建立了“一地、一区、一园”的中医药教育实践基地,全校范围内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学校通过建设中医药“杏林”实验班为抓手,以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为目标,带动整个学校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学习,实现特色立校。
4 小结
经典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带来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命性变化。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新时代条件下中医药文化高质量传承创新的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为建设美丽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娇,冯雯妍.关于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思考[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4):195-197.
[2] 杜加辉,武东霞,王瑛.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7-19.
[3] 傅文第.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1):119-123.
[4] 程萱,黄佳文,杨玉洁,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的发展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7,30(11):47-50.
[5] 徐孟辉,胡孔法,胡伟男,等.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智库的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8(8):125-129.
[6] 馮雅婷,陈小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中医文化智库国际化研究[J].名医,2019,12(4):282-287.
[7] 何星海.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医药文化,2011,6(2):1.
[8] 张益嘉.近十余年来传统医药文化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文化,2018,13(5):51-61.
[9] 尚冰,鞠宝兆,刘自力,等.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如何引导中医跨文化传播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24(6):775-777.
[10] 薛燕.加强中医药文化安全的建议[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147-148.
[11] 翟双庆.传承与创新结合推动中医药学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5-04-10(3).
[12] 吴以岭.创新理论推动中医药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3-07-17(3).
[13] 秦宇龙.传承创新必以中医内涵为核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6-11-28(3).
[14] 李振吉,杨春涛.保持特色 开拓创新 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教育高质量传承发展[J].中医教育,2018,37(5):10-13.
[15] 鲍学梅.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6):1180-1183.
[16] 翟理祥,凌子平,叶清,等.“双一流”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3-15.
[17] 黄蓓.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发展中医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6):205-206.
[18] 胡宝丰,李雅君.对中医医院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5):97-99.
[19] 张洁,杨扬.传统文化认同与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J].社会主义论坛,2018(12):52-53.
[20] 朱爱松.中医理论研究的回顾及发展趋势战略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7):2467-2471.
(收稿日期: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