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

2020-10-09 10:47张圣翎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

张圣翎

摘要:经济学家最早提出理性的人类假设,即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绝对理性的。不平等厌恶是社会偏好的一种,即人们不仅关注自身利益,也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公平性。通过纸笔测验,对楚雄技师学院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个体假想自己的身份,探究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研究发现,不同群体身份在优势和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群体身份在劣势不平等上存在较高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不平等厌恶 群体身份 优势不平等 劣势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255-03

最初,经济学家认为人的决策行为是理性的,往往会做出最利己收益的行为决策,但是后来很多研究表明,人有时会牺牲自身的利益去追求平等。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变得越来越追求平等,放弃自身利益最大化,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会影响人们利益的选择,也会对不平等厌恶产生影响。国内对于不平等厌恶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经济学领域,而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课题是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不平等厌恶在群体身份中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社会地位、竞争、群体氛围、社会关系、偏见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不平等行为。人的经济地位越高,对他人的平等行为就会越多,当一个人的群体身份是组长或者成员时,应当如何与分配对象分配收益,是否存在优势不平等或劣势不平等,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理性人,平衡他人利益和自身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民主社会中,平等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则,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官民等各种群体之间的不平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处理好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可以缓和当今社会上逐渐暴露的社会矛盾。

本实验的研究丰富了群体身份对不平等厌恶行为的理论知识,从群体层面上进一步分析了群体身份对不平等厌恶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1.不平等厌恶的概念

不平等厌恶是一种特殊的不公平厌恶情绪,包含优势不平等厌恶和劣势不平等厌恶,也就是说,个体在面对于己不利的情况或是有利的不平等情境时,会被诱发出反抗或厌恶倾向,这种倾向或指向不平等结果,或指向不平等意图。当个人的收益与他人不相同时,人们会感到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仅仅是收益少于他人的收益,也包括自己的收益多于他人的收益,即优势不平等、劣势不平等都会产生消极情绪,如不满、愤怒、生气等,而优势不平等还会产生内疚的情绪。

2.群体身份的概念

群体身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能够体现社会距离,群体身份的定义是:群体身份是指由于某种特征而组合在一起的人的共同身份。这群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且是有情感相联系的一群人。

3.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

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形成了优势不平等和劣势不平等的心理。

(二)研究假设

本实验通過使用被试内设计,探讨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可以得出群体身份在优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较大的显著差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楚雄技师学院中职生200名。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50份。把群体身份分为小组长和成员。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纸笔测验法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进行测试,读完指导语后让被试填写,当场收回。采用SPSS20.0数据处理。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平等厌恶与群体身份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查看相关书籍、资料对不平等厌恶对群体身份的作用进行分析。

3.问卷调查法

分发问卷,整理分析,用数据得出两者的关系。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纸笔测验,探究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假设不平等厌恶在群体身份中存在显著差异。

(二)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身份:成员、组长。对方身份:成员、组长。(说明:被试组长、对方组长这种情况不存在,一个组只有一个小组长。)

(三)材料

条件有限,采用纸笔测验。

(四)实验程序

实验A测度个体劣势不平等厌恶,它由22个序列构成,每个序列有分配方案1和分配方案2。分配方案2中每个序列包括自己收益和对方收益,且均为2.00元。分配方案1中每个序列的总分配是10.00元,但是分配给自己的收益逐渐递减,分给对方的收益逐渐递增,具体来说从由序列1的(5.00,5.00)递减至序列22的(0.10,9.90)。请被测对每个序列中方案1和方案2进行两两比较,并在你愿意选择的方案上打“√”

实验B测度个体的优势不平等厌恶,同样由22个序列构成,每个序列均由分配方案1和分配方案2构成,分配方案1中每个序列中自己收益固定为10.00元,对方收益为0.00元;在分配方案2中,双方收入保持相等,并以0.50元增量从序号1的0.00元递增至序号22的10.50元。请被测对每个序列中方案1和方案2进行两两比较,并在愿意选择的方案上打“√”。

(五)实验结论

通过群体身份成员小组长在不平等厌恶上的差异比较,可以得出群体身份在优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较高的显著差异。

四、调查结果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劣势不平等分配方案1中,对方是成员的均值要低于对方是组长和陌生人的均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进行统计,可以看出:群体身份在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劣势不平等分配方案2中,对方是成员的均值要高于对方是组长和陌生人的均值。对方是成员分配收益对象是组长和“你”和随机陌生人分配收益均值差不多,他们的劣势不平等厌恶高。由表可以看出:群体身份在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优势不平等分配方案1中,“你”和随机陌生人分配收益的平均值最大是9.05,優势不平等厌恶低。从表3中可以看出:群体身份在优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优势不平等分配方案2中,对方是成员分配收益对象是组长平均值最大是18.07,它的优势不平等厌恶低。“你”和随机陌生人分配收益平均值略低,优势不平等厌恶较高。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群体身份在优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平等厌恶中群体身份的作用,由以上各表可以看出:不同群体身份在优势和劣势不平等厌恶上存在显著差异,群体身份在劣势不平等上存在较高的显著差异。优势不平等和劣势不平等都会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但是同等程度下,劣势不平等比优势不平等有更强烈的不公平。本研究从群体层面进一步证实了群体身份对不平等厌恶的影响。与假设一致,在群体环境中,群体身份越高,对不平等行为的容忍程度越高,即当群体身份较高时,在成员和小组长中,小组长更倾向于接受这种不平等行为。

当群体身份对个体不平等时,会威胁到个体的利益,如果成员对自己不平等,会造成个体的接纳威胁,感知到自己的身份处于劣势地位;而组长对自己不平等,会让个体感知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处于优势的地位。

(二)针对群体身份对优势不平等厌恶和劣势不平等厌恶的影响的建议

不平等厌恶的存在是一个不可能改变的事实,现阶段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群体身份对不平等厌恶确实存在影响,无论是何种身份,小组长或成员,在分配收益时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个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遵守分配规则,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遵守规则,按照法律法规,按程序、按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无论是小组长还是成员都应该依法进行,个人、企业、社会也是如此。第二,着眼于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第三,利益兼顾、合理分配,兼顾对方的群体身份。第四,应本着平等一致的原则,按照分配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不管是组长还是成员,不允许任何一方随意多分到或多占到一些资金,以从根本上实现收益分配中的开放、平等和公正。第五,保持积极情绪,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补救不平等,使结果向更平等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国旗,刘文.认知资源对4—6岁儿童不平等厌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35(6):1391-1397.

[2]陈阳.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37):376.

[3]苏彦捷,张惠,张康.社会决策: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权衡[J].心理科学,2016,35(6):1423-1428.

[4]姚倚,马华维,周霞,等.群体身份对人际宽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37(36):1432-1437.

[5]王益文,张振,张蔚,等.群体身份调节最后通牒博弈的公平关注[J].心理学报,2014(12):1850-1859.

[6]张瀚月.群体身份对不公平回应行为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6.

[7]杨志强,石本仁,石水平.不公平厌恶偏好股权结构与管理层薪酬激励效果一个实验分析[J].管理科学,2013,26(4):46-59.

[8]张艳娟,马振,梁玉婧.社会决策中儿童不公平厌恶的研究范式及其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12(12):18-21.

[9]连洪泉,周业安,陈叶烽,等.不平等厌恶、合作信念与合作行为:来自公共品实验的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6(12):14-27.

[10]张振,齐春辉,王洋,等.内群体偏爱或黑羊效应?经济博弈中公平规范执行的群体偏见[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2):329-33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