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校园舌尖浪费也是“画风惨烈”:餐桌之上的残羹剩饭;垃圾桶里的整个馒头;煮熟的鸡蛋还没有剥皮就被丢弃,好好的鱼虾挑上一筷子就因为“口味不好”而浪费。“粒粒皆辛苦”的诗歌,只是青少年嘴里滚瓜烂熟背诵的一首诗,而“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对于青少年而言,似乎已经很难读懂其中真谛。
要想管住“学生的嘴”,更需要做的事情是关注“学生的心”。说到底,制止校园“舌尖上的浪费”,应让“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青少年食物浪费”的根源在于对“粒粒皆辛苦”没有切身体会,不知道“粒粒皆辛苦”到底“能有多辛苦”。网络上的“大胃王主播”,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一边是网络上“错误的价值感”误導了学生,一边是社会上“食物浪费很普遍”也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也就有了“言传身教的浪费”带来的危害。
只有真正认知到了何为“粒粒皆辛苦”,只有见识到了何为“汗滴禾下土”,才能因为感同身受而理解“皆辛苦”的“真辛苦”。当眼下的学生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连“小麦”和“水稻”都搞不明白的时候,能知道珍惜食物吗?因此,学校应该从在青少年心里播种“粒粒皆辛苦”的种子上做些事情。
其一,打造校园“开心农场”。宁波市一家学校在校园开展了认知农事活动,建设了“一分农田”“一舍鸡鸭”场地,让学生课余时间帮助管理,既感受劳动的不易,又品尝劳动的快乐,还能分享劳动的成果,学生对“粒粒皆辛苦”的感受也就强了。
其二,打造老家“农事之旅”。家长应该创造更多时间,让“城市的学生”常回农村的老家去看看。父母带着孩子陪着老家的爷爷奶奶到田地里看看,简单劳动,就能感知“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就能知道一粒一米的来之不易。
其三,打造城乡“联谊之旅”。对于没有农村亲戚的“城市学生”,需要引导他们与“农村的学生”结成联谊的对子。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城市的学生”到山区,到农村,通过干些农活“当回农民”。收一天小麦,掰一天玉米,养一天鸡鸭,最起码能让学生分清五谷。
其四,打造感受“艰辛之旅”。今年暑假的时候,江苏沛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感受父母工作”的活动,组织学生感受“建筑工地上的父母”“农贸市场里的父母”“夜市经济里的父母”,让学生看到“父母为了养育孩子确实不容易”的真实,用“皆辛苦”的画面换来了学生切身的体会。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生活也就有了正确的认知,也就会珍惜劳动成果了。
青少年的“舌尖上的浪费”,本质上来说,其实只是停留在了诗歌里的“粒粒皆辛苦”上,而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因此,管住“学生的嘴”先要关注“学生的心”。苦口婆心劝说,不如感同身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