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阅读空间建设与服务探讨

2020-10-09 10:09卢致尤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摘要: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残障人士权利的今天, 无障碍阅读空间建设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系统阐述广州图书馆残障服务基地的设计规划和实践成果,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为实现残障人士无障碍服务,建议空间建设差异化,推动数字化无障碍服务,同时探索多感官融合阅读体验和建立无障碍阅读空间建设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残障人士;空间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6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强调了小康社会建设应覆盖所有人,让人人都能享受到新时代发展的成果。残障人士服务事业是党的一项重要和特殊的民生工程,满足残障人士的文化需求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9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1]。由此可见,关心和保障残障人士的文化权益,共享社会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是体现残障人士平等参与共享权利的重要场所。因此,势必需要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不论规模大小,其设计内容、使用功能与配套设施都应符合轮椅使用者、步行困难者、视觉障碍者等残障人士群体在通行和使用上的要求。

2 國内外无障碍阅读空间建设的现状

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残障人士权利的今天,无障碍设计越来越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从联合国提出“无障碍环境”概念以来,国内外针对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出台《视听残疾者情报提供设施与助残器具制作设施的设备及运营基准》《关于促进高龄者、障碍者等利用特定建筑物顺畅化的法律》,设定了盲人及听力障碍者图书馆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运营的标准,要求图书馆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以促进残疾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的顺畅[2]。Nahid Bayat Bodaghi等人从建筑师和残障人士角度调查了伊朗14个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无障碍硬件环境,包括停车、坡道、内部空间、专属空间、公共空间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问题的提出都基于美国残障人士法案以及国际图联发布的图书馆为残障人士设置的硬件设施清单的内容[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残障人士服务模式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图书馆对物理环境的无障碍建设进行了探索,全国各地图书馆兴起了老馆改造和建设新馆的浪潮,多数图书馆在改造中都依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具体要求,从物理环境方面充分考虑残障读者的无障碍需求。物理环境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图书馆建筑环境和操作环境的无障碍设计。例如,在选择馆舍的建设地点时优先考虑交通便利的地段,对物理服务设施的便捷性、易操作性、可获得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建造或改造馆内空间时为残障人士的实际需要着想,设立残障人士专用空间,建造无障碍通道、盲人阅览室以及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提供残障人士使用方便的设施,例如助听设备、图文电话、带字幕的视频播放设备等。同时,国内学者罗列了服务区域、服务活动、服务设施、馆藏资源建设四项指标,针对“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要求,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将无障碍建设环境纳入图书馆立法体系,引入“多方参与”的设计理念,注重设计细节,对无障碍概念加入通用设计理念。如曹雪梅、卫儒勤[4]提出图书馆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硬环境(入口、厕所、家具设施、盲道等方面)的无障碍建设和软环境(信息交流帮助、人性化服务、有针对性的专题服务)的无障碍建设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的可行性措施。在数字化无障碍服务建设方面,我国研究者在对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资源提供、网页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和数字化宣传推广四个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2]。

由于我国目前认识上的不足,无障碍设施的实际利用维护与起初的设计初衷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无障碍设施被有意无意地挤占、损坏和挪做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许多的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形同虚设。例如存在读者到馆高峰期无障碍服务区域被占用,盲道设计不够科学、为应付评估定级而匆忙改造空间等情况。为此,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保证无障碍阅读空间的正常使用。如果因为管理和使用不当,而造成已有的空间无法正常使用,是值得深思的,这不仅违背了为残障人士创造方便的初衷,而且使整个阅读空间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阅读空间的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是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而是残障人士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的支持条件,为残障人士创造一个适宜生活的无障碍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3 广州图书馆“残障服务基地”建设实践与服务探索

3.1 建设背景

广州图书馆自2001年建立盲人电子阅览室以来,为视力障碍者提供盲文书刊借阅、计算机技能培训及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得到广大视障人士的认可。2013年新馆开放后,盲人电子阅览室正式更名为视障人士服务区,馆舍面积从50多平方米扩大到300多平方米,也更明确了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2013年广州图书馆制定了《视障人士服务区服务指引》。以持有广州图书馆读者证的视力障碍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盲文书刊、中外文图书及音像资料外借服务;提供全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查询、代检与续借服务;提供免费上网、馆内借用辅助阅读设备服务;提供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提供志愿者文化助残服务,积极主动开展朗读、领读、参观图书馆等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作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视障人士服务区又是广州图书馆公共文化无障碍阅读推广阵地,为进一步落实残障人士基本均等文化服务、满足残障人士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规范,结合自身实际,广州图书馆在视障人士服务区基础上建设“残障服务基地”,促进无障碍环境改善与特殊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以满足不同残障类别的阅读服务需求,保障所有公众公平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实现残障人士普惠均等、公平的文化服务。

3.2 创意设计与规划

残障人士服务对象除视障、听力语言障碍、肢残之外、还包括其他认识障碍的人群,例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色弱、智力残疾、交流障碍等多种类型[5]。不同类型的残障读者在阅读时所需的辅助工具和服务存在差异。“残障服务基地”在布局设计注重参考相关残障标准,从心理上以普通人的心态进行设计,以达到人文阅读环境的融合。

“残障服务基地”致力于推动阅读推广活动与实体馆藏的衔接,以营造平等、参与、无障碍的良好阅读氛围,通过对内部环境整合与装饰设计,在“共建”“共享”上打造融合发展的人文空间。在共创中发挥残障人士文化参与的功能与价值,使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相互吸收、渗透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活动、馆藏、读者三位一体的“互动阅读推广服务”模式。

根据规划,将原有“视障人士服务区”升级改造为“残障服务基地”,建设内容包括:

(1)文献资源:坚持为残障人士建设特殊文献资源的原则,根据残障人士生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需求,遴选内容积极向上,在载体形态上更倾向于残障人士适宜的资源类型。

(2)无障碍设施:建设盲道、无障碍专用卫生间、语音导航系统和电梯等必备的基础设施。

(3)无障碍辅助设备:配备盲用电脑、读屏软件、听书机、助视器、盲用手机等设备,满足用户研讨式交流、案例分析、信息查询等自主学习需要。

(4)网络环境:配置网络化交流设施及平台,提供无线网络支持。

(5)人力资源:配备受过图书馆及残障人士服务两方面学科背景的专职馆员在开展阅读推广过程中提供相关服务,应掌握特殊阅读推广技能及实用沟通技巧,以便科学引导残障群体阅读,提升其阅读能力。

(6) 经费支持:争取相应的固定专项资金,其中文献资源采购在购书经费中固定列支,阅读推广项目则在活动经费中固定列支。

3.3 建设成果与服务探索

建成后的“残障服务基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藏书7 000多册,空间布局按功能划分为:残障服务基地工作站、低视力群体服务区、电子信息技术学习区、宣传区、展览区、阅读交流区、感官阅读体验区、盲文资料区8大功能区。实现了跨学科的文献整合,融合教学演讲,展览展示、数字阅读、趣味活动等多功能集于同一空间。

3.3.1 残障服务基地工作站

工作站是基地各项业务开展的阵地。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有声电子资源。工作台的桌面最大限度地扩宽长度与扩大面积,边角做成弧形,减少服务过程碰撞的意外。随着业务拓展,为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增加借还图书设备、打印机等。配置办公家具用于存放设备(听书机、手持助视器、盲用手机等)。

3.3.2 低视力群体服务区

针对低视力读者提供辅助阅读服务,服务设备为助视器,展柜用于宣传大字版图书。展柜旁放置1张阅览桌和4张椅子,配置座式视障辅助阅读器,空间最大利用,便于低视力、老年读者便捷阅读。

3.3.3 电子信息技术学习区

视障人士的视觉缺失,电子信息技术学习区设施主要以视障人士使用为主,同时扩大服务群体,持老人证、残疾证均可免费上网,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

3.3.4 活动展览区

体现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情感关怀,将基地打造为用户的“第三空间”。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为残障读者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丰富残障人士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自信心。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障人士日等开展主题展览活動,激励残障人士树立信心、自强进取,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设立“残障读者活动日”为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和体会的平台。为残障人士举行爱心图书捐赠、主题征文、读书论坛等长期活动,培养残障人士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进图书馆残障人士服务的提升。

3.3.5 活动宣传区

在基地入口左侧,利用海报展架等对活动进行宣传。

3.3.6 阅读交流区

为加强与残障人士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以提高图书馆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可行性。在基地的西北角设立阅读交流区,该区域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如图书、普法展览及阅读推广活动等。

3.3.7 感官阅读体验区

感官阅读是运用人体感知器官,建立感官上的阅读体验。空间设计强调互相融合,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为主导构建阅读空间。

3.3.8 盲文资料区

优先考虑盲人视觉缺失的情况,文献资源仍以视障者阅读的大字版、盲文书刊、音像资料入藏为主。大字版图书适合人群较广泛,为提高文献利用率,专设大字版图书推荐书架,定期宣传。

3.4 社会效益与影响

3.4.1 媒体广泛关注

2019年,残障服务基地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各项活动被省、市不同媒体报道的有30多场次。其中10月1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口述影像活动,得到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的认可,包括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等共刊发了26篇原创报道,被其他网络媒体转载157次。新华社“新华视点”推送的《点赞!志愿者为视障人士口述直播国庆阅兵》视频新闻[6],浏览量达到600多万次,同时被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等广东主流网站推送,《北京青年报》做了专访。媒体的广泛报道让公众对残障人士群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提升残障人士共享文化服务和保障残障人士的文化权益有了更深的认识。

3.4.2 取得众多荣誉

由于长期积极支持残障人士工作,真诚服务残障人士,2019年广州图书馆荣获“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广州图书馆文献流通部荣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广州图书馆视障人士志愿服务项目获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奖项,连续五年获广东省盲人诗歌朗诵比赛“优秀组织奖”。馆员荣获广东图书馆学会2018-2019年度“优秀服务奖”。

3.4.3 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残障基地服务项目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完成一线服务工作之余,秉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与不断提高的目标,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由馆员担任课题负责人的广东省图书文化信息协会2018年课题《图书馆视障人士非视觉感官阅读推广研究》顺利结项,踏出了广州图书馆在视障人士工作服务科研课题的坚实一步。

4 无障碍阅读空间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1 空间建设差异化

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由于其自身条件限制,所需的文献、服务、助残设备不同,服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做到因人而宜。目前,国内图书馆在视力、听力及智力等残疾群体方面的服务并不均衡,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是针对视障读者开展无障碍阅读服务,针对其他类型残障人士读者的服务较少。因此,图书馆残障人士服务,首先应拓展服务对象,注重残障类型之间的差异性,不应局限于某类残障群体,而应针对残障类型进行差异化的阅读空间建设。

广州图书馆残障人士阅读空间建设的经验可以总结为:顺应中有坚守,划分中巧引导。首先,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读者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服务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丰富读者体验。其次,不放弃传统的文化服务以及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划分不同残障类型的读者需求,并将其融入到空间建设中,从而引导读者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善于掌控图书馆的空间话语权,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7]。

4.2 推动数字化无障碍服务

对于因为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到馆的残障人士,图书馆应适时完善针对各类型残障用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加强信息环境的无障碍建设。尝试以残障人士阅读空间为基地,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特殊群体的政策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并定期更新,形成专题数据库,提供咨询服务。在网站建设方面,图书馆网站应该通过使用读屏软件和放大浏览设备,配合合成语音和点字技术,完善网站的无障碍建设。国内大部分图书馆网站并没有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兼容读屏软件仍有困难,残障人士使用图书馆网站存在各种不便利。同时,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应加大智慧图书馆在残障人士读者服务领域的应用。通过对VR(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灵活运用,为视障读者重新回到图书馆阅读创造条件,让他们得以与其他人平等共享公共空间资源[8]。

4.3 探索多感官融合阅读体验

“多感官”一词最早出现在传播和教育领域,看字表面即可知道,其目的是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单个感官的局限,结合身体各个感官的需求,全面激活各个感觉器官。尝试从现实空间着手,植入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结合多感官在信息多元的维度作用,创建以多感官体验激活阅读的推广模式。以实效性、独特性、创新性及普及性为最终体现形式,通过阅读快乐营、认知分享会、口述影像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服务效能,激发残障人士的阅读兴趣,提升参与度,增强阅读体验效果。

4.4 建立无障碍空间建设的评价体系

实现图书馆空间价值的提升,必须立足于对图书馆空间的评估。空间建设使用后的评估要作为空间建设的绩效,把需要评估的无障碍阅读空间的实测资料,与绩效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主管部门,或者作为历史资料,为今后的同类空间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建立评价体系是图书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针对空间、环境、设施、服务、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于满足用户需求,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提高空间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4.5 客观看待建设中的问题

残障人士阅读空间和普通主题空间是根据不同定位而建立的截然不同的空间,他们带给残障人士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受残障人士自身条件的制约,例如出行受阻、交流不便、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残障阅读空间的使用频率往往不及一般主题空间,但是我们不能仅凭短期的使用效果而判定空间建设的成果,而应立足于长远的建设策略。同时,由于残障人士服务在具体实践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导致残障人士阅读空间的建设周期相比于一般主题空间普遍较长,高效运行更依赖于各种资源及创新服务和空间体验。残障人士阅读空间建设在我国并没有成熟的体系指导,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制定阶段性建设规划,逐步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残障人士阅读空间建设之路。

5 结语

由于在开展残障人士服务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起步较晚,加之残障人士服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残障人士阅读空间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建设残障人士阅读空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和使用特点,遵循残障人士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尽可能消除残障人士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物理障碍;在资金保障方面,给予残障人士减免相应费用的优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残障人士服务专项资金支持,以确保残障人士服务的正常开展和项目的有序运行。在辅助工具和操作环境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购置盲人专用电脑、视听辅助器、读书机等设备,保障残障人士无障碍地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第29次全国助残日将聚焦“自强脱贫 助残共享”[EB/OL].[2020-03-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5/09/c_1124473839.htm.

[2] 李春明.图书馆残障人士服务模式与规范[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9-21.

[3] BODAGHI N B,ZAINAB A N.Accessibility and facilities for the disabled in public and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s in Iran[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3,29(3):241-250.

[4] 曹雪梅,衛孺勤.公共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5(5):131-135.

[5] 陈婧,藏可,邓亚.日本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6(1):61-66.

[6] 金羊网.点赞!志愿者为视障人士口述直播国庆阅兵[EB/OL].[2020-04-10].http://news.ycwb.com/2019-10/04/content_30351121.htm.

[7] 张惠君,王元,翟中会,等.高校图书馆主题空间再造与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7(10):105-110.

[8] 蔡豪源.智慧图书馆驱动下的视障读者服务创新探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4):64-69.

作者简介:卢致尤(1979-),女,广州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05-02 责任编辑:孙 炜)

Abstract:Now the whole society is concerned about the rights of the dis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free reading spac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ates the design planning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of “the Service Base for the Disabled” in Guangzhou Library,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colleagu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barrier-free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spac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digital barrier-free servic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romoted, the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of reading experience should be explore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arrier-free reading spac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Public Library; Barrier-free; Disabled; Space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