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

2020-10-09 04:00刘智翔冯国富赵慧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体系

刘智翔 冯国富 赵慧娟

[摘 要]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类课程往往支撑着多条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基于数据合理性、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论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实践类课程,从学生、教师、课堂、企业等多维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

[关键词] 课程达成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A1-3201-19-700221);2019年度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程序设计基础Ⅰ;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算法基础”(A1-2005-00-300533)

[作者简介] 刘智翔(1986—),男,湖南邵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并行计算;冯国富(1971—),男,河南新乡人,博士,专业负责人/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108-02    [收稿日期] 2019-11-27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面向产出的持续改进[1],设计一套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再根据评价结果对后续学生的培养、教学等多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工程教育认证中,首先应该结合本校、本学科的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再从OBE角度出发,给出12条毕业要求的分解[2],详细阐述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的能力和要求[3]。之后根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培养方案。从培养工科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课程往往可分为实践类和非实践类这两种课程。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动手能力,该能力的考核是企业在评价学生是否胜任岗位的重要环节。有必要特别针对实践类课程的评价进行详细设计。

一、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在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实施前,首先需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机制,对监控主体、具体措施、分析反馈机制有明确要求。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修订、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都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实践类课程考核的是学生面对工程领域问题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将评价过程分为两个方面: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具体的评价描述見如下:

●评价目标:是否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等。

●评价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全部实践类课程。

●评价周期:为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专业要求每门课程的达成度评价周期为一个教学周期。

●评价过程:通过对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毕业要求的分解,每门实践类课程都对应支撑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根据需支撑的指标点制订每门实践类课程目标及课程考核方式。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可分为直接评价过程和间接评价过程,见如下:

(1)直接评价过程:实践类课程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前,首先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确认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组织相关人员对评价的原始支撑材料。教学团队根据考核方式、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考核得分情况生成课程目标及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分析表。专业审议达成情况分析表,并对考核方式、考试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偏态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达成情况协调教学团队或指导任课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

(2)间接评价过程:建立了学生评教及校/院/专业三级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巡视、听课评课、教学信息员、课堂教学评价及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机制完成对课程的间接评价。特别地,针对实践类课程还需要采用企业对学生能力打分的评价机制(本专业的实践类课程都由校、企合作完成)。

●评价人:

(1)直接评价人:由课程教学团队及专业课程达成分析小组及专业主任负责课程教学环节与质量评价。

(2)间接评价人:参加评教的学生及校/院/专业三级教学督导机构、合作企业等。

●评价方法:

(1)直接评价方法:根据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确定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其次明确各课程目标对应的考核环节,及其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最后,根据课程目标点各考核环节的考核结果,综合得出课程的直接评价达成情况。

计算方法:

其中,“样本”是指本专业的全体学生,“考核环节”是指教学大纲中所对应的课程考核环节和方式。

(2)间接评价方法:校/院/专业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巡视课堂、考场、观摩听课,并给出实践类课程的评分值S1;学生评教成绩S2;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目标完成情况打分值S3;企业导师对学生能力的打分值S4。

根据直接评分方法和间接评分方法得到相应的评价值,再按照如下公式给出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达成度=直接评价值×0.7+间接评价值×0.3

●评价成果:评价成果包括:①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情况;②实践类课程对于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评价表;③考核方式及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二、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度有关数据来源合理性分析

根据实践类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评价的数据可从五个方面出发,下面依次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课程的考核数据:来源于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考试、作业或实践验收、实践报告、平时表现等。这些数据的合理性体现了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合理性,即教学大纲是详细给出了各考核环节的,且教学大纲是经专家审核认可的。

●教学专家的评分数据:教学专家采用现场听课,并按照校、院指定的合理的评价表给教学内容、团队、学生进行打分,而本评价机制采用的是所有针对本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专家的打分值取平均得到,最终数据不含偏差因素,是合理的。

●学生评教数据: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对全校课程进行学生评教,其评教值是合理、可信的。

●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分数据: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学生主观上反映对内容的接受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并根据问卷评分计算方法得到的评分数据是合理的。

●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评分数据: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面向产出核心就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在实践类课程中,与专业合作的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最了解,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评分数据也是合理的。

三、结论

实践类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面向产出的持续改进机制重要的课程支撑,本文针对实践类课程的特点,从学生、教师、课堂、企业多维度出发,基于考核、打分表、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取的合理性数据,给出了针对实践类课程的达成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为后续的课程改进、学生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评估(认证)工作指南(2016版).

[2]曹伟,李峰,周书仁.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持续改进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39(2):114-120.

[3]孙宪丽,张欣,张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12-113.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体系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