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琼 刘红占 李晓丽 李淑梅 王红星
[摘 要]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及整个学习过程。文章就高校生物系列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为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
[基金项目] 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六化、六制、六转变探索实践——以地方高校为例”(2017SJGLX112);河南省初中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基教二2016-807)
[作者简介] 李超琼(1988—),女,湖南邵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刘红占(1983—),男,河北衡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李晓丽(1989—),女,河南许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李淑梅(1966—),女,河南周口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学;王红星(1967—),女,河南周口人,硕士,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068-02 [收稿日期] 2019-12-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各高校纷纷展开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分子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系列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是生物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2]。充分挖掘分子生物学的思政资源并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因此,研究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等思政教育元素,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高等教育点、面、体全方位思政教育结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探索的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目标
思政课程主要指高校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系列以实现思政教育为目标的显性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主要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创新,二者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同发挥着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
课程思政需要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辩证思维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思政教育目标渗入教学的所有环节,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由点到面,形成了高校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达到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的课程目标,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
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究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系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充分挖掘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作用,从而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最终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那么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思政内容滲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呢?
(一)树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
教师是课程建设和课堂讲授的主体,在课程思政中起着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专业课程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专业课教师的职责,而自己的任务是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对思政教育的内涵理解狭隘化,把思政教育视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事实上,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应通过入职教育、参观、讲座、研讨和外派学习等形式让教师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思政的含义和目标,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使教师彻底摒弃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培训锻炼和意识强化,牢固树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其思政教育能力。
(二)充分挖掘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理论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很难理解,也造成了学生们的学习情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从事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老师要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同时带着思政意识备课,充分挖掘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科技伦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在绪论的讲解中,我们可以适度地讲解分子生物学与诺贝尔奖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传授科学家坚持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努力不懈、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比如,在基因与基因组章节中,我们讲述世界上首次采用DNA指纹图谱应用于英国杀害少女案的侦破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比如,在蛋白质合成章节中,我们介绍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研究历史,培育学生开拓进取、团队奉献、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进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比如,在讲述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时,我们要学会追踪科学前沿,让学生从国际视角来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也可以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穿插一些案例,如通过介绍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树立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的思想意识。我们要学会挖掘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来教育学生、打动学生,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相互渗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全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德育资源、育人元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落实立德树人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生命科学系列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鸿.课堂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2]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11):15-18.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03):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