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春晓 王宜平 陈小军 杨惠麟 陈韬 赵飞燕
摘 要:动物生理学阐明了动物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维持动态平衡的生命活动。该文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活动意识和如何深刻掌握和运用知识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启发意识和动物生理学的教学效果提供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学生性格;自发自启;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166-03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Animal Physiology Based on “Self-discovery Inspiration”
JI Chunxiao1 et al.
(1College Of Veterinar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Animal physiology clarifies how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animal′s body are coordinated and constrained, so that it can maintain dynamic and balanced life activities as a whole in a complex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learning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also divers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and discusses students′awareness of self-organize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how to profoundly master and apply knowledge principles. The aim is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self-inspiring awareness an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Animal physiology; Student character; Self-discovery inspirat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又产生了各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学,如研究各种异常状态下机体生命活动变异的病理生理学和特殊环境下的航空生理学和潜水生理学[1]。因此,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课程知识,并且能够明确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是教学培养的最终目标。
1 建立小队,组织学习活动
知识都来自各个时期研究工作者的创新性工作,依赖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学习敏锐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2]。然而,动物生理学知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是一个人难以全部遇到和看透彻的,组织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课前的学习认识活动,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预习的章节有了大致了解,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不懂的与同学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和问题也就呈现出来了,不仅促进了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力。教师能清楚地感受到好学者的求知欲,也能感受到那些想学好而又在课堂上学着学着开小差的学生,这类同学很大原因是因为某个小节的知识点没有吃透或者知识的累计已无法理顺,然后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琢磨,因小失大,此刻课间的学习认识活动就非常的有必要,可以与同学之间探讨困扰自己的问题,互相学习,弥补自己不懂的地方增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找老师咨询自己转不过弯的知识点,将转折点理通畅,之后把自己落下的补上就会轻松很多。而且课间的学习认识活动会吸引班上大部分同学上台问问题,也会吸引平时不敢和老师说话的同学,带着不用直面老师又可以多学一点的态度一起上台听,这样班级的学风以及学习氛围会有所改善。同时,课后的学习认识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动物生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就是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动态性强,对实验的结果可控难度大,所以经常导致不同的学生同样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或者同样的实验几次做下来结果不一致,这就考验到了学生们的动手和反复操作能力[3]。因此,各实验的小组成员可组织课后学习认识活动分析结果,提出问题,讨论原因,解析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再次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并再次進行实验,以求得真理。
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功能,帮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4]。
2 便捷记忆,形成卡点标尺
动物生理学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临床医学、动物养殖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生产和动物医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学生普遍反映机体机制、调节及其规律繁杂,调控因子多,难以准确分析。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分点突破每个章节,动物生理学学科的任课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量,经常在临床实践中增强疾病预防和诊疗的知识和能力,对章节内容轻车熟路,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导图[5],方便学生渗透理解;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相应“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与动物生理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解析学习,即帮助理解,深刻记忆,联系实验,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体温调节时引入三感受器一中枢三调节系统导图,指出皮肤、呼吸道黏膜和内脏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3条途径改变产热或散热从而调节体温。途径1:植物神经调节内脏各组织器官代谢活动;途径2:运动神经调节骨骼肌、呼吸运动;途径3:垂体内分泌调节各组织器官代谢、汗腺的分泌、血管收缩活动。例如在讲述脑神经时,提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加副舌下全”。例如在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课讲述心脏为β1受体,皮肤和胃肠道为α1受体起缩血管作用,心脏和骨骼肌为β2受体起舒血管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与α1受体结合力大于β2受体,肾上腺素与α1受体结合力约等于β2受体;因此,我们在跑步的时候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得皮肤和胃肠道血量减少,以供给心脏和骨骼肌来维持运动;另外我们在注射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会上升,而注射小剂量的肾上腺素时,血压是变化不大的。原理点拨式启发引入课堂,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的形成。
3 生活学习,共同建立友谊
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效果,即使教师采用了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保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使教学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在每堂课课后总结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寻求好的教学模式,以便下堂课学生们有浓烈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同时,要预见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知识基础差,这类学生需要指导并鼓励,帮助其把落后的知识点补回来和激发学习主动性。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稍微慢一拍,这类学生需要教师们主动去沟通,去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构建友好关系,同时找机会单独沟通提出课堂知识点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提点,帮助学生提升同时有效增添积极性[6]。
4 课堂主导,发散学习思维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起生活,话语会比较多,也敢于互相批评,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模式[7],让“授课老师”利用好课外时间预习教学内容、独立思考、安排课堂内容,“求知者”预习教学内容的同时记录好自己的问题,教师本身就知识点精心设计好对知识点有针对性的情景[8]。上课时,教师要引领好课堂方向,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都参加问题讨论,“授课老师”按照自己的思维讲述内容,“求知者”把问题抛向“授课老师”,“授课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就问题解释说明再在一起讨论,教师时刻把握内容的对错,在争论时把设计好的情景展开,学生们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解决争论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逐步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时间。总之,师生教学是一对多的,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得更好、更全面,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升。
5 组织竞赛,诱发自我实力
一个实验会完成和能熟练掌握并讲解是两回事。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就需要与别人切磋,在竞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9],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获得提高。这与试卷考试又有所区别,不是靠记忆背诵所能及,需要临场发挥和综合能力,困难“迫使”着前进。同时,我们的竞赛不能局限于班级内,只有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学校竞争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教师自身的不足,才能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当然,竞赛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参与了才会体验这无形的动力,才能自主性去学习与提高、去磨炼自己、去挑战困难,去获得“金牌”。而“金牌”只有一枚,且须足够努力,因此,我们的奖励可以是《动物疾病诊治彩色图谱》,动物标本模型,高校课堂学习机会等,为大学生以后的考研和工作给予帮助。
6 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和动物生理学教学实践积累经验,一方面,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类,主要把握各种性格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授课方式、带动学习氛围、利用课外时间促进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而增强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意识、通过同学友情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竞赛激发主动性;另一方面,结合教学效果的高质量和全面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概括性地构建导图、便捷性地设计顺口溜,给学生们提供简单易学又好记的教学内容。另外,在课内和课外穿插互动讨论,创造教学模式多样化。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有基,吕为群.绪论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课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探讨——以《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170-171.
[2]张霞,何玉琴,张全伟.基于创新形势下的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设想[J].畜牧兽医杂志,2019,38(01):68-70.
[3]周杰,王菊花,蒋书东,等.基于兽医临床实践的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9):137-139.
[4]任宏.改革動物生理实验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2):14.
[5]程美玲,尹革芬,杨亮宇,等.动物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9):143-144.
[6]陈小军,孙志良,董伟,等.“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效果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08):59-61.
[7]佟春玉,宋博翠,崔玉东,等.基于微课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9(02):156-158.
[8]张莉,齐亚银,张素华,等.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276-277.
[9]杨凌宸,曹迎春,贾杏林,等.兽医外科与手术学教学新方式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07):83-85.
(责编:张宏民)